放射科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检查顺利与精准的关键

放射科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检查顺利与精准的关键

罗娜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在现代医学的诊疗体系中,放射科检查犹如一双 “透视眼”,帮助医生穿透体表,洞悉身体内部的奥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提供关键依据。然而,要让放射科检查发挥最大效能,检查前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其是保障检查顺利开展与结果精准可靠的基石。

放射科检查的 “大家族”

放射科涵盖多种检查项目,常见的有 X 光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核医学检查等,每一种检查都独具优势与适用场景。X 光检查就像用 “平面相机” 拍照,操作便捷、成本较低,能快速捕捉骨骼大体形态,用于骨折、肺部病变初步筛查;CT 检查则似 “立体扫描仪”,围绕人体旋转扫描,将获取的多层图像经计算机处理,清晰呈现器官、组织细微结构,对脑部、胸部、腹部等复杂部位病变定位、定性很有价值;MRI 凭借强大磁场与射频脉冲 “工作”,成像分辨率高,尤其擅长软组织分辨,像脑部神经、脊髓、关节韧带等细微病变无所遁形;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跟踪其代谢分布,精准定位特定器官功能异常,对肿瘤早期诊断、心肌活力评估作用突出。

X 光检查准备:细节关乎影像质量

普通 X 光平片检查前,患者需按要求去除检查部位附近金属物品,像项链、胸罩搭扣、皮带扣、衣服拉链等,它们在 X 光下显影如 “异物”,干扰正常影像判读,可能把肺纹理误认成项链阴影,或将肋骨旁伪影当作骨质病变。做胸部 X 光时,女性要着宽松无扣棉质上衣,按技术员指导摆好体位,深吸气后屏气瞬间曝光,吸气让肺部充分充盈,肺野影像更清晰,利于观察细微病变;腹部 X 光检查,检查前几日尽量饮食清淡、规律排便,减少肠道积气、粪块干扰,必要时依医嘱提前口服缓泻剂清洁肠道,确保腹部脏器轮廓、肠管形态真实呈现。

特殊造影 X 光检查,如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前 6 - 8 小时需禁食、禁水,保证食管、胃排空,检查时患者按指令吞服调配好的钡剂,边吞边变换体位,钡剂均匀涂抹食管黏膜,助医生发现食管憩室、肿瘤、静脉曲张等异常;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前,除禁食禁水,还需提前做碘过敏试验,因造影剂含碘,过敏可引发皮疹、呼吸困难、休克严重后果,试验阴性者检查日清洁灌肠、注射造影剂后按时拍摄腹部影像,观察泌尿系统形态与排泄功能。

CT 检查准备:“因部而异”,严谨有序

头颅 CT 检查,头部应避免佩戴发卡、眼镜等金属物,检查时需保持静止、闭眼,若患者躁动不安或意识不清,可能需用镇静剂辅助,确保扫描图像不模糊,精准呈现脑实质、脑室、脑血管结构,助医生排查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等。

胸部 CT 扫描前,与胸部 X 光类似,要去除上身金属物品、按指令呼吸配合,有时需做高分辨率 CTHRCT)查肺部小结节、间质性肺病,对呼吸要求更高,精准控制呼吸幅度、频率,让肺在同一状态成像,减少伪影干扰,多层螺旋 CT 冠脉成像(CTA)前心率控制关键,心率过快影响血管重建清晰度,检查前遵医嘱服降心率药,将心率控制在理想范围。

腹部 CT 检查准备更复杂,检查前一周避免做胃肠钡餐造影,以免残留钡剂干扰;检查前一晚进食清淡易消化流食,检查当日空腹,且依检查目的不同,有的口服清水充盈胃、十二指肠(如看胰腺),有的口服阳性造影剂(碘剂)勾勒肠道轮廓(排查肠道肿瘤等),扫描前按要求憋尿充盈膀胱,助清晰显示膀胱壁、前列腺、子宫附件等盆腔结构。

MRI 检查:磁场 “规则” 严格遵守

MRI 强大磁场环境特殊,检查前准备有诸多禁忌。患者要提前告知医生体内有无金属植入物,像心脏起搏器、金属髋关节置换物、动脉瘤夹等,多数金属物受磁场吸引会移位、发热,危及生命安全,此类情况常不能做 MRI;有假牙、节育环等金属异物,视材质、位置决定能否检查,固定假牙若不妨碍扫描部位可酌情检查,活动假牙需取下。

检查当日着纯棉宽松衣物,不带拉链、纽扣金属配件,女性若做乳腺、盆腔 MRI,不要穿带钢圈胸罩,提前排空膀胱(部分盆腔检查按要求憋尿除外),检查时保持放松,因扫描舱狭小封闭,易紧张焦虑者可提前与医护沟通,必要时采取心理安抚或用少量抗焦虑药,确保平稳完成长时间(常 30 分钟 - 1 小时)扫描,获取优质图像,清晰分辨肌肉、肌腱、神经、脂肪等不同软组织层次病变。

核医学检查:辐射防护与特殊要求并行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成像,常见如全身骨显像查肿瘤骨转移、甲状腺摄碘功能测定诊断甲亢甲减等。检查前依所用放射性药物特性准备,使用碘 - 131、锝 - 99m 等药物,患者近期需停服含碘药物、食物(如海带、紫菜、碘剂)2 - 4 周,防体内碘池饱和影响甲状腺对放射性碘摄取,干扰甲状腺功能评估;多数核医学检查后,患者体内短期残留放射性,会通过尿液、粪便排出,检查后要大量饮水促排泄,按医嘱在特定隔离病房短暂留观,减少对他人辐射,尤其孕妇、儿童要远离检查后患者一段时间,医护人员做好辐射监测防护,保障患者、周围人员安全同时,确保检查数据准确反映器官功能代谢状态。

特殊人群检查:关爱与谨慎并重

儿童放射科检查是难题,因其好动、难配合,家长要提前安抚情绪,用玩具、故事分散注意力,必要时依年龄、体重用合适镇静剂,剂量精准把控,检查时家长穿戴防护铅衣陪在旁减少恐惧;孕妇若非病情危急尽量避免放射检查,尤其孕早期胎儿对辐射敏感,若必须检查,优先选无辐射(如超声)或低辐射(特定 MRI 序列)项目,权衡利弊、充分告知风险,检查时腹部用铅围裙防护。老年人身体弱、常多种病,检查前医护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调整控制基础病药物,像糖尿病患者防低血糖,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助行器,专人协助摆体位,保障检查安全舒适、顺利完成。

放射科检查前准备工作环环相扣,从基础物品准备、身体状态调整到特殊要求遵循,每个环节差错都可能 “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检查进程与结果质量。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护精心指导,共同搭建精准医疗 “前哨站”,让放射科检查这把 “利刃” 在疾病诊疗战场精准出鞘,为守护健康筑牢根基,开启后续科学诊断、有效治疗大门。只有重视并做好检查前准备,才能让放射科检查释放最大价值,助力医学在对抗疾病征途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