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腔医生有话说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口腔医生有话说
王银叶 西平县中医院口腔科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这句俗语。很多人都有过牙疼的经历,那种钻心的疼痛,有时甚至会让人坐立不安、食不知味,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然而,牙疼真的不是病吗?从口腔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牙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它往往是口腔疾病的重要信号。下面,就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牙疼背后的奥秘。
一、常见的牙疼原因
(一)龋齿:牙齿健康的 “隐形杀手”
龋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是导致牙疼的常见原因之一。龋齿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口腔中的细菌以食物残渣为 “养分”,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持续侵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坚硬的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形成龋洞。起初,龋洞较浅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感觉,或者只是在进食酸甜食物时,牙齿有轻微的敏感。但随着龋洞不断加深,接近牙髓时,外界刺激就容易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发疼痛。此时,疼痛可能会在冷热刺激、食物嵌塞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牙髓炎:疼痛难忍的 “罪魁祸首”
牙髓炎通常是由龋齿进一步发展而来。当龋洞破坏了牙釉质和牙本质,细菌就会侵入牙髓腔,引发牙髓组织的炎症。牙髓炎的疼痛特点十分明显,常常是自发性、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疼痛可能会在夜间加剧,让患者难以入睡。而且,这种疼痛具有放射性,可能会放射到同侧的头部、耳部,患者往往难以准确指出疼痛的具体牙齿。牙髓组织内的神经末梢丰富,炎症刺激会导致牙髓腔内压力升高,压迫神经,从而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痛。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髓炎可能会发展为根尖周炎。
(三)根尖周炎:炎症蔓延的 “恶果”
根尖周炎是牙髓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当牙髓组织因炎症坏死,细菌及其毒素会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围组织,引发根尖周炎。根尖周炎患者会感到牙齿有明显的咬合痛,这是因为炎症导致根尖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牙齿受到咬合压力时,疼痛会加剧。患者能明显感觉到患牙伸长,不敢用力咀嚼。如果炎症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形成根尖脓肿,表现为牙龈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四)智齿冠周炎:智齿惹的 “祸”
智齿是人类口腔中最后萌出的牙齿,由于萌出位置不足,智齿常常会出现阻生的情况。阻生的智齿部分或全部被牙龈覆盖,形成一个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极易嵌塞在盲袋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智齿冠周炎。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是智齿周围的牙龈红肿、疼痛,患者在张口、咀嚼时疼痛会加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张口受限,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语言功能。
(五)牙周炎:牙齿松动的 “元凶”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主要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作用于牙周组织,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破坏。牙周炎患者在早期可能只是牙龈红肿、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现血丝。随着病情的发展,牙周组织逐渐被破坏,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开始松动。牙齿松动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引起疼痛不适,严重时牙齿甚至会自行脱落。
二、牙疼的危害
(一)影响日常生活
牙疼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在饮食方面,牙疼会使患者不敢正常咀嚼食物,尤其是疼痛严重时,可能只能选择一些软烂、易于吞咽的食物,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其次,牙疼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夜间疼痛加剧时,患者往往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容易被疼醒,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此外,牙疼还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使人变得烦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
(二)损害口腔健康
牙疼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口腔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例如,龋齿若不及时修复,龋洞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牙齿无法保留,只能拔除。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症会持续扩散,不仅会破坏患牙的牙周组织,还可能影响邻牙的健康。牙周炎发展到后期,会导致大量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严重影响口腔的咀嚼功能和美观。
(三)引发全身疾病
口腔是人体的重要门户,口腔中的细菌和炎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疾病。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例如,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后,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牙周炎会加重血糖控制的难度,而高血糖又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炎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三、应对牙疼的方法
(一)日常预防
正确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预防牙疼的关键。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 - 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 4 - 5 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 1 毫米,每次只刷 2 - 3 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最后还要清洁牙齿的咬合面和舌面。这样可以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细菌滋生。
使用牙线和漱口水:除了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也非常重要。牙线可以深入清洁牙缝,去除牙刷难以触及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防止龋齿和牙周炎的发生。饭后或刷牙后使用牙线,能有效保持牙缝清洁。漱口水则可以进一步清洁口腔,抑制细菌生长,保持口腔清新。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如含氟漱口水、含氯己定漱口水等,每天使用 1 - 2 次,每次使用量约 10 - 15 毫升,在口中含漱 30 秒左右后吐出。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腔视诊、探诊、X 光检查等。通过口腔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牙齿和牙周组织的问题,如龋齿、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等,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减少牙疼的发生。
(二)治疗方法
补牙:对于龋齿引起的牙疼,如果龋洞较浅,还未累及牙髓,通常可以通过补牙来解决。医生会先将龋洞内的腐质去除干净,然后用补牙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补牙材料有多种选择,如树脂材料、玻璃离子材料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推荐。
根管治疗:当龋齿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根管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根管,然后用充填材料将根管严密充填,防止细菌再次侵入。根管治疗一般需要多次就诊,第一次就诊时先开髓引流,缓解疼痛,之后再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经过根管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牙疼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患牙也能得以保留。
智齿拔除:对于智齿冠周炎引起的牙疼,如果智齿位置不正,反复发炎,通常建议在炎症消退后将智齿拔除。智齿拔除可以彻底解决智齿冠周炎的问题,避免再次发作。在拔除智齿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适的拔牙方案,确保拔牙过程安全顺利。
牙周治疗:对于牙周炎引起的牙疼,牙周治疗是关键。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龈上洁治主要是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和牙菌斑,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则是深入牙周袋内,去除牙周袋内的牙结石和病变组织,平整牙根表面,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炎的发展,缓解牙疼症状,保留牙齿。
牙疼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它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口腔疾病。我们要重视牙疼这一信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口腔疾病。如果出现牙疼症状,应及时就医,让口腔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守护好我们的口腔健康,让笑容更加灿烂,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