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误区!胸心外科护理中的常见错误认知

打破误区!胸心外科护理中的常见错误认知

侯妍利  林州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胸心外科护理,关乎心脏、肺部等重要脏器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无论是患者及其家属,甚至部分非专业人员,都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认知。这些错误认知可能会影响护理效果,甚至对患者的健康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这些错误认知,并揭示正确的护理理念与方法。

忽视基础护理细节

错误认知:基础护理无关紧要

许多人认为,胸心外科护理的重点在于手术相关的专业操作,而像患者的体位调整、皮肤清洁等基础护理工作并不重要。他们觉得这些基础护理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对患者的康复影响不大。例如,在一些患者和家属的观念里,只要医生手术做得好,术后患者能尽快恢复,基础护理随便做做就行。

正确理念:基础护理是康复基石

事实上,基础护理在胸心外科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体位护理为例,术后患者的体位直接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在心脏手术后,合适的体位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一些胸部手术患者,正确的体位有助于胸腔引流,防止肺部受压,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而皮肤护理同样不容忽视,由于胸心外科患者术后身体较为虚弱,长期卧床,皮肤容易出现压疮。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能够有效预防压疮的形成,避免因皮肤问题引发感染,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基础护理绝非无关紧要,而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石。

对呼吸道护理认识不足

错误认知:咳嗽咳痰无需刻意引导

部分人认为,患者术后咳嗽咳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特别的引导和干预。他们觉得患者自己会根据身体的感觉进行咳嗽咳痰,护理人员无需过多关注。比如,在一些患者家属看来,只要患者感觉舒服就行,没必要特意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

正确理念:积极引导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

胸心外科手术,尤其是肺部手术,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功能产生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由于伤口疼痛等原因,患者往往不敢用力咳嗽咳痰,这就容易导致痰液淤积在呼吸道内,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咳嗽方法,如先深吸气,屏气 3 - 5 秒后再用力咳出痰液。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还可采用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促进排出。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也有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通过积极的呼吸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

饮食护理不合理

错误认知:术后饮食随意即可

一些患者和家属认为,术后只要保证患者吃饱就行,对于饮食的种类、营养搭配等并不在意。他们觉得患者术后身体虚弱,多吃一些高营养的食物,如大鱼大肉,就能快速恢复体力。还有些人认为,患者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无需进行特别的饮食限制。

正确理念:科学饮食促进康复

胸心外科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饮食护理必须科学合理。在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时,应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当胃肠功能开始恢复,出现肛门排气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米汤。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如稀粥、蛋羹、面条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在恢复期,应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食物。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要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冠心病患者,还需控制盐的摄入量。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康复。

康复训练操之过急

错误认知: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强度越大越好

有些患者和家属认为,术后应尽快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训练强度越大,恢复就越快。他们觉得只要患者能忍受,就应该加大训练量,尽早恢复正常活动。例如,一些患者在术后不久,就急于进行剧烈的运动,希望能快速恢复体力。

正确理念: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

胸心外科术后康复训练固然重要,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术后早期,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应以卧床休息和简单的肢体活动为主,如握拳、屈伸下肢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二天可在他人协助下坐起,逐渐增加坐立时间;术后第三天尝试床边站立、行走。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康复训练更要谨慎,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过度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康复训练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

忽视心理护理重要性

错误认知:心理问题无需特殊关注

很多人认为,胸心外科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身体方面,心理问题只是患者自己的情绪波动,不需要特别关注。他们觉得患者只要身体恢复健康,心理问题自然会消失。例如,一些家属在患者术后只关心患者的身体症状,对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认为是正常的,过段时间就会好。

正确理念:心理护理助力康复

胸心外科手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往往会因身体的不适、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等原因,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会对身体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因此,心理护理在胸心外科护理中不可或缺。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倾听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关心和安慰。可以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对并发症预防重视不够

错误认知:并发症难以避免,预防作用不大

一些人认为,胸心外科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难以避免,即使进行预防措施,效果也不明显。他们觉得并发症是手术的必然结果,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此无能为力。比如,在一些患者和家属看来,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是手术后常见的情况,无法通过预防措施来减少发生。

正确理念:积极预防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虽然胸心外科手术确实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但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肺部感染为例,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数量,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祛痰药物或雾化吸入,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咳嗽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肺部感染的早期迹象,能够大大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胸腔积液,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定期进行胸部 X 线或超声检查,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和性质,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也能有效预防胸腔积液的发生或及时进行治疗。因此,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绝不是徒劳无功的。

胸心外科护理中的这些常见错误认知,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无论是患者及其家属,还是护理人员,都应该打破这些误区,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胸心外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对任何护理环节存在疑问,都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以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