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检查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肛肠检查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张玉梅 河南省信阳市第二医院
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它涵盖了多种病症,从痔疮、肛裂等相对较轻的疾病,到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肛肠疾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这些疾病难以启齿,或者觉得只要症状不严重就无需理会。然而,肛肠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觑,而肛肠检查则是预防、诊断和治疗肛肠疾病的关键环节。
肛肠疾病的现状与危害
据相关数据统计,肛肠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 50% - 60%,甚至更高。痔疮是最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俗话说 “十人九痔”,足以体现其普遍性。痔疮不仅会引起便血、疼痛、脱出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便血还可能导致贫血,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肛裂也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剧烈疼痛,常常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进而导致便秘,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肛瘘、肛周脓肿等疾病也较为常见,这些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反复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结直肠癌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结直肠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出现一些诸如便血、腹泻、便秘等看似普通的肠道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当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也会显著降低。据统计,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晚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能不足 2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至关重要,而肛肠检查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肛肠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疾病
许多肛肠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或者症状较为隐匿,患者很难察觉。例如,早期的直肠息肉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隆起,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觉。通过肛肠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这些早期病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再如,早期的结直肠癌可能仅仅表现为黏膜的轻微异常,通过肛肠检查中的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病变部位,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诊断。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准确诊断病情
当患者出现便血、肛门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肛肠疾病症状时,仅凭患者的描述,医生很难准确判断病情。不同的肛肠疾病可能会有相似的症状,例如,便血可能是痔疮引起的,也可能是肛裂、直肠息肉甚至结直肠癌导致的。通过肛肠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结合指诊、肛门镜、结肠镜等检查手段,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准确的诊断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对于不同类型的肛肠疾病,治疗方法差异很大。例如,对于轻度的痔疮,可能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就能缓解症状;而对于严重的痔疮、肛瘘、直肠息肉等疾病,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通过肛肠检查,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等信息,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肛肠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现有的疾病,还可以通过对肠道健康状况的评估,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肠道内的一些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等。及时切除这些息肉,可以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此外,定期进行肛肠检查,还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排便等,从而降低肛肠疾病的发病风险。
肛肠检查的种类及适用情况
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肛肠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插入患者肛门,触摸肛管和直肠下段,检查有无肿物、压痛、狭窄等异常情况。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直肠肿瘤、肛瘘、肛裂等疾病,对于距离肛门 7 - 8 厘米以内的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据统计,约 80% 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发现。因此,肛门指诊是肛肠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检查手段,尤其适用于初次就诊、怀疑有肛肠疾病的患者。
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检查是将肛门镜插入肛门,观察肛管和直肠下段黏膜的情况。与肛门指诊相比,肛门镜检查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病变部位的形态、颜色等细节,对于诊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肛门镜检查操作简便、快捷,患者痛苦较小,一般适用于有便血、肛门坠胀、异物感等症状的患者,以及肛门指诊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依次观察直肠、结肠、盲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肠道内的息肉、肿瘤、炎症等各种病变,并且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疾病最准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年龄在 40 岁以上、有结直肠癌家族史、长期便秘或腹泻、便血等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已经出现肠道症状,怀疑患有结直肠疾病的患者。
肛肠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的准备
1. 饮食调整:在进行肛肠检查前 3 天,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影响肠道功能和检查结果。同时,要减少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芹菜、韭菜、玉米等,以免肠道内残留过多的食物残渣。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
1. 肠道清洁:肠道清洁是肛肠检查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良好的肠道清洁可以使医生更清晰地观察肠道内部情况,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在检查前 1 天晚上,患者需要口服泻药进行肠道准备。常用的泻药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等。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将泻药溶解在一定量的温开水中,在 1 - 2 小时内喝完。在服用泻药后,患者会出现多次腹泻,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无粪渣为止。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肠道清洁过程中,患者应适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1. 告知医生病史:在进行肛肠检查前,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既往是否患有肛肠疾病、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手术史、过敏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在检查前需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如果患者对某些药物过敏,医生可以避免使用相关药物,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1. 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进行肛肠检查时,应避开月经期。因为月经期女性的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子宫内膜处于脱落状态,进行肛肠检查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了肛肠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检查过程中的配合
1. 放松心态:很多患者在进行肛肠检查时会感到紧张和恐惧,这种情绪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收缩,增加检查的难度和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尽量放松心态,保持呼吸平稳。可以通过与医生交流、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医生在检查前也会向患者解释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患者应认真听取,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
1. 体位配合:在进行肛肠检查时,患者需要采取特定的体位,以方便医生操作。常见的体位有左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等。左侧卧位适用于一般的肛门指诊和肛门镜检查,患者向左侧卧,双腿屈曲,靠近腹部。膝胸位适用于结肠镜检查等较为复杂的检查,患者双膝跪于检查床上,胸部尽量贴近床面,臀部抬高。截石位常用于肛门手术及一些特殊的检查,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腿放置于腿架上,臀部移至床边。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摆放体位,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1. 听从医生指令: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需要让患者进行一些动作,如深呼吸、屏气等。患者应听从医生的指令,积极配合。例如,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当结肠镜通过肠道弯曲部位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变换体位或进行深呼吸,以帮助结肠镜顺利通过。患者的配合对于减少检查时间、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至关重要。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1. 休息与观察:肛肠检查结束后,患者应在检查室外休息片刻,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了活检等有创操作,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肛门坠胀、少量便血等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 1 - 2 天内会自行缓解。如果出现腹痛剧烈、便血量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1. 饮食恢复: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进行活检等有创操作,在检查后 1 - 2 小时,患者就可以正常进食。但在饮食恢复初期,仍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如果进行了活检,患者需要在检查后禁食 2 - 4 小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1. 保持肛门清洁:检查后,患者应注意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这有助于预防感染,促进肛门局部伤口的愈合(如果有伤口的话)。同时,患者在近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1. 关注检查结果:患者在检查结束后,应按照医生告知的时间及时领取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有异常情况,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肛肠检查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肛肠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肛肠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准确诊断病情,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在进行肛肠检查时,应了解并遵循检查前、中、后的注意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应重视肛肠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肛肠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