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了解它的情绪波动规律

双相情感障碍,了解它的情绪波动规律

 师鸿倩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四人民医院

双相情感障碍,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这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情绪的极端波动为主要特征,患者仿佛在情绪的两极间不断徘徊,从极度兴奋的躁狂状态,陡然跌入极度低落的抑郁深渊,这种剧烈的情绪起伏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规律,不仅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也能让社会大众对这一疾病有更正确的认识,减少误解与歧视。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在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中,存在着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以及两者之间的缓解期。躁狂发作时,患者宛如变了一个人,情绪高涨到极点,仿佛世界上没有任何烦恼能够阻挡他们。他们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大幅减少,有时甚至数天只睡几个小时仍感觉精力旺盛。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飞速运转,想法一个接一个,语速也明显加快,旁人常常跟不上他们的思路。同时,他们自信心膨胀,自我评价过高,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决策,比如突然决定进行大规模投资、开展不切实际的创业项目等。在行为上,他们变得异常活跃,社交活动增多,热衷于参加各种聚会,甚至表现出过度的性行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发作期。此时,患者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情绪极度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曾经热爱的活动也变得索然无味。他们感到极度疲惫,缺乏精力,即使整日躺在床上也依然觉得累。思维变得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明显下降。自我评价极低,常常陷入自责、自罪的情绪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这也是双相情感障碍最为危险的一面。

在躁狂和抑郁发作之间,通常会有一段缓解期。在缓解期,患者的情绪相对稳定,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缓解期,患者也可能存在一些残留症状,比如轻微的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残留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

躁狂发作的具体表现及持续时间

躁狂发作时,患者的情绪高涨往往具有感染力,他们看起来兴高采烈,似乎处于一种极度愉悦的状态。但这种情绪高涨并非基于现实情境,而是一种病理性的兴奋。例如,一位原本性格内向、工作平凡的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可能会突然变得极为外向,到处向人宣扬自己即将成为世界首富,有一套完美的商业计划,尽管这些计划毫无现实依据。

思维奔逸也是躁狂发作的一个显著特征。患者的想法如泉涌般不断涌现,言语表达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常常出现言语跳跃、主题转换频繁的情况。他们可能会从一个话题突然跳到另一个毫不相关的话题,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在交谈中,患者可能一开始在谈论天气,接着就毫无逻辑地转到自己即将开展的一项伟大发明上。

在行为方面,躁狂患者活动增多,坐立不安,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他们可能会同时开启多个项目,但往往因为缺乏耐心和专注力,无法将任何一个项目完成。例如,一位患者可能会在一天之内购买大量的绘画工具,计划创作一系列惊世骇俗的画作,但没过几个小时,又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转而投身于新的活动中。

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短则数天,长则数月。一般来说,首次躁狂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可能在数天到几周之间。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发作持续时间可能会逐渐延长,甚至持续数月之久。而且,躁狂发作越频繁,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可能也会越长。

抑郁发作的具体表现及持续时间

抑郁发作时,患者的情绪低落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他们常常感到悲伤、绝望,整日愁眉苦脸,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对生活失去信心,觉得未来一片黑暗,没有任何希望。一位患者描述自己的感受时说:“我感觉自己被一种深深的黑暗笼罩着,看不到一丝光亮,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意义。”

兴趣丧失也是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之一。曾经喜欢的运动、阅读、看电影等活动,在抑郁发作时都变得毫无吸引力。患者可能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做,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即使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务,如洗漱、吃饭等,也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精力缺乏使得患者感到极度疲惫,身体仿佛被灌了铅一样沉重。他们行动迟缓,说话声音低沉,语速缓慢,甚至连简单的动作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完成。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专注于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记忆力也明显下降,常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别人交代的任务。

自我评价降低在抑郁发作时也十分常见。患者会过分自责,认为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是个失败者。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满意,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这是抑郁发作最危险的后果。据统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曾有过自杀念头,其中一部分甚至付诸行动。

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比躁狂发作更长。一般来说,抑郁发作可能持续数周到数月,甚至有部分患者的抑郁症状会持续数年之久。而且,抑郁发作往往更为隐匿,不像躁狂发作那样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在抑郁发作时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情绪波动的影响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该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个体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

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也是导致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的重要原因。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引发情绪的剧烈变化。例如,血清素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出现,而多巴胺水平过高则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生活中的重大应激事件往往是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诱因。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经济困难等压力事件,可能会打破患者原本脆弱的心理平衡,诱发躁狂或抑郁发作。例如,一位患者在经历失业后,由于无法承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陷入了抑郁发作状态。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加重情绪波动。长期熬夜、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情绪的稳定性。一些患者在发病前,常常有熬夜打游戏、酗酒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进一步扰乱了他们的身体机能,增加了疾病发作的风险。

如何识别与应对情绪波动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及时识别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至关重要。要密切关注情绪的突然变化,如情绪高涨持续数天且表现异常,或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持续较长时间,都应引起警惕。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思维和睡眠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专业治疗是应对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的关键。药物治疗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使用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躁狂和抑郁症状,减少情绪波动的频率和程度。心理治疗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认知行为疗法、人际与社会节奏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稳定情绪。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定时起床、睡觉和吃饭,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样重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与陪伴,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波动规律虽然复杂,但通过深入了解其特点、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有效的识别和应对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