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前后,这些护理细节一定要知道!
胃肠镜检查前后,这些护理细节一定要知道!
李稳稳 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普外科
在现代医学中,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胃炎、胃溃疡,还是肠道息肉、肿瘤等,胃肠镜都能帮助医生直观地观察胃肠道内部情况,为准确诊断提供关键依据。然而,要确保胃肠镜检查顺利进行并获得准确结果,检查前后的护理细节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些不可忽视的护理要点。
检查前:精心筹备,为检查 “保驾护航”
饮食调整
在进行胃肠镜检查前,饮食的调整是首要任务。一般而言,检查前 3 天应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像米粥、面条、馒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应避免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
蔬菜(如芹菜、韭菜、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以及肉类、奶制品等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这些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后可能会残留较多残渣,影响胃肠镜对胃肠道黏膜的观察。到了检查前一天,晚餐最好选择无渣流食,比如米汤,之后便要禁食禁水,直到检查结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胃肠道处于清洁状态,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肠道准备
对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堪称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肠道清洁剂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等。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例,一般需要在检查前 4 - 6 小时开始服用。通常将药物溶解在 2000 - 3000 毫升温开水中,患者需要在 1 - 2 小时内匀速喝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频繁排便,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无粪渣残留,这就表明肠道准备较为理想。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肠道清洁剂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恶心等不适,但一定要坚持按要求喝完,以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肠道内残留的粪便会遮挡病变部位,导致医生难以准确判断,可能需要重新安排检查。
告知病史与药物情况
在检查前,患者务必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过往是否有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等。这对于医生评估患者能否耐受胃肠镜检查极为重要。同时,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也需如实告知医生。特别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检查过程中出血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在检查前暂停服用这些药物,以及何时恢复用药。患者切不可自行停药或隐瞒药物使用情况,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心理调适
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在检查前,患者应多与医生沟通,了解检查的大致过程和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向医生咨询检查时可能会出现的感觉,比如在胃镜检查时,可能会感到咽部有轻微异物感,在结肠镜检查时,可能会有腹胀感等。了解这些信息后,患者可以在检查过程中更好地配合医生,减轻不适。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与鼓励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检查中:积极配合,助力检查顺利推进
胃镜检查配合要点
当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需要左侧卧位躺于检查床上,双腿微微弯曲,放松身体。医生会将胃镜经口腔缓慢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要保持放松,尽量避免吞咽动作,防止胃镜损伤食管黏膜。当胃镜通过咽部时,可能会引起恶心反射,此时患者不要紧张,可通过深呼吸来缓解。一般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按照这种节奏呼吸,有助于减轻恶心感。同时,患者要听从医生的指令,比如在需要观察特定部位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变换体位,患者应积极配合,以确保医生能够全面、清晰地观察胃肠道情况。
结肠镜检查配合要点
在结肠镜检查时,患者通常先取左侧卧位,之后根据检查需要变换体位。医生会将结肠镜从肛门插入,沿肠道缓慢推进。由于肠道并非笔直,在推进过程中,结肠镜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一定的牵拉,患者会感到腹胀、腹痛。此时,患者同样要保持放松,不要随意扭动身体,以免导致结肠镜损伤肠道。如果感到疼痛难以忍受,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操作手法或暂停检查,切不可强行忍耐而不表达。在检查过程中,患者还可以通过与医生交流,了解检查的进展情况,增加安全感。
检查后:悉心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恢复
检查结束后,饮食的恢复需要循序渐进。对于胃镜检查,一般在检查后 2 小时,待咽部麻醉剂作用消失后,可先少量饮水。如果没有呛咳等不适,可逐渐进食温凉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胃肠道黏膜。到了检查后的第 2 天,可根据自身情况过渡到正常饮食。而对于结肠镜检查,若没有进行活检或治疗,检查结束后即可正常饮食,但仍建议先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了活检或息肉切除等治疗,饮食恢复则需要更加谨慎。通常在术后禁食 24 小时,之后根据医生的建议,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这个过程可能需要 2 - 3 天,具体时间取决于治疗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恢复情况。在饮食恢复过程中,若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观察身体反应
检查后,患者要密切观察自身身体状况。在胃镜检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不适、轻微腹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在 1 - 2 天内会自行缓解。患者可以通过适当饮水、少说话等方式缓解咽部不适。如果腹痛较为明显或伴有发热、呕血等症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对于结肠镜检查后,患者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果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或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且伴有便血,也可能提示存在肠道损伤等问题,同样需要及时就诊。此外,无论胃镜还是结肠镜检查后,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全身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休息与活动
检查后,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一般建议在检查后的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适当卧床休息。对于进行了活检或治疗的患者,休息时间可能需要延长。在休息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压迫腹部。随着身体的恢复,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在短期内仍要避免过度劳累。例如,在结肠镜检查后的 1 - 2 周内,应避免长时间行走、跑步等剧烈运动。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活动安排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胃肠镜检查前后的护理细节涵盖了饮食、身体准备、心理调适以及检查后的恢复等多个方面。患者只有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循这些护理要点,才能确保胃肠镜检查顺利进行,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检查带来的不适和潜在风险。在面对胃肠镜检查时,患者要积极与医生沟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检查,为自身的胃肠道健康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