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必知:为什么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定期做?

胃肠镜检查必知:为什么建议 40 岁以上人群定期做?

宋慧峰林州市食管癌医院消化内科

当我们迈入 40 岁的门槛,身体的变化悄然发生。曾经熬夜追剧、胡吃海塞都不在话下,如今稍不注意饮食就可能胃胀胃痛,消化功能大不如前。这背后,是胃肠系统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一系列改变。而胃肠镜检查,正是守护 40 岁以上人群胃肠健康的关键防线。

一、40 岁后胃肠系统的悄然改变

人体的胃肠系统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台机器的各个部件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 “磨损”。40 岁后,胃黏膜逐渐变薄,腺体开始萎缩,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减少。这不仅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让很多人在进食稍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出现腹胀、反酸等不适症状,还使得胃的屏障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

肠道同样面临老化问题。肠道蠕动速度变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进而引发便秘。同时,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也容易被打破,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滋生,进一步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和免疫能力。

二、40 岁以上人群高发的胃肠疾病风险

(一)胃癌的威胁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而 40 岁以上正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爱吃腌制食品、暴饮暴食等)、吸烟酗酒等因素,在经年累月的作用下,不断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便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表现,也容易被当作普通的胃肠疾病忽视。等到症状严重时,病情可能已进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二)结直肠癌的隐患

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提前,但 40 岁以上人群依然是主要发病人群。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恶变而来,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息肉阶段,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胃肠镜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这些息肉,并通过内镜下切除,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随着息肉的不断增大、恶变,发展为结直肠癌后,治疗难度和预后情况都会变得复杂。

(三)其他胃肠疾病

除了恶性肿瘤,40 岁以上人群还容易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控制,也存在恶变的风险。而且,胃肠疾病引发的不适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三、胃肠镜检查:早期发现疾病的 “火眼金睛”

(一)胃肠镜检查的原理与过程

胃镜检查是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医生通过显示屏观察这些部位的黏膜形态、色泽,判断是否存在病变。肠镜检查则是从肛门插入肠镜,对直肠、结肠和部分小肠进行检查。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胃肠镜检查设备更加先进,镜身更细、更柔软,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大大减轻。而且,还可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患者全程无痛苦,一觉醒来检查就已完成。

(二)胃肠镜检查的不可替代性

许多人认为通过血液检查、腹部超声等方式也能筛查胃肠疾病,但实际上这些检查手段都存在局限性。血液检查虽然可以检测一些肿瘤标志物,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而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症的可能。腹部超声对胃肠实质性脏器的检查有一定作用,但对于胃肠黏膜的病变很难准确判断。而胃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胃肠黏膜的细微变化,发现早期病变,还可以通过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

(三)胃肠镜检查的治疗作用

胃肠镜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还具有治疗功能。对于发现的胃肠息肉,可以在内镜下直接切除;对于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如果病变局限,也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技术进行微创治疗,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和痛苦,术后恢复快,且能保留胃肠的正常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哪些人更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除了 40 岁以上人群普遍建议定期做胃肠镜检查外,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更应重视:

有胃肠癌家族史的人:遗传因素在胃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胃肠癌,其患癌风险比普通人高出数倍。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结直肠息肉等,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恶变的可能。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的人:如经常吃辛辣、油腻、腌制、烧烤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烟草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病风险。

五、胃肠镜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饮食准备:胃镜检查前需禁食 6 - 8 小时,一般建议检查前一天晚上 8 点后不再进食;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通常在检查前一天开始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早上口服泻药清洁肠道,直到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以确保肠道清洁,便于医生观察。

告知医生病史:检查前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检查风险,制定合适的检查方案。对于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查。

(二)检查后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胃镜检查后,如果没有进行活检或治疗,2 小时后可进食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果进行了活检,需禁食 4 小时后再进食。肠镜检查后,如无特殊情况,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观察身体状况:检查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