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脑卒中前兆!这6个信号可能救你一命

警惕脑卒中前兆!这6个信号可能救你一命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范顺太)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约240万,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脑卒中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绝大多数脑卒中在发病前都会发出预警信号,识别这些前兆并及时就医,往往能避免悲剧发生或显著减轻后遗症。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6个关键前兆信号,帮助您和家人在关键时刻把握救治的黄金时间窗。

 

一、什么是脑卒中?为什么前兆如此重要?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0%)和出血性脑卒中(约占20%)。无论是哪种类型,都会导致脑细胞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进而引发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能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在6-8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有望实现血管再通,显著改善预后。而出血性脑卒中同样需要争分夺秒控制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因此,识别前兆症状并迅速就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二、6个必须警惕的脑卒中前兆信号

1、突发面部不对称或肢体无力

这是脑卒中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前兆之一。患者可能突然出现:

一侧嘴角下垂,无法对称微笑,单侧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抬起时不由自主下垂,手握物体时突然无力导致物品掉落。

自我检测方法:面对镜子微笑,观察两侧面部是否对称;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有一侧不由自主下垂;重复简单句子,检查发音是否清晰。

2、言语含糊或理解障碍

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侧半球,当该区域供血不足时会出现:突然说话含糊不清,像含着东西说话,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表达困难,用词错误或完全无法组织语言,严重时可能出现完全性失语。

重要提示:这种症状常被误认为是"一时口误"或"疲劳所致",实则可能是大脑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

3、突发剧烈头痛

特别是:毫无征兆的"雷劈样"头痛(患者常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头痛伴随恶心、呕吐,头痛伴随颈部僵硬或意识改变。

这种头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性脑卒中),需立即就医。

4、突发视力障碍

表现为: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模糊或完全失明,视野缺损(如只能看到左侧或右侧的景象),视物成双(复视)。

特别注意:单眼短暂性黑朦(眼前突然发黑,几分钟后恢复)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重要信号,预示即将发生严重脑卒中。

5、突发眩晕伴平衡障碍

不同于普通头晕,脑卒中相关的眩晕:常伴随行走不稳,像喝醉酒一样,可能出现"天旋地转"感,常伴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小脑或脑干卒中还可能出现"交叉性症状"(如一侧面部和对侧肢体麻木)。

误区警示:很多人将眩晕简单归咎于"颈椎病"或"耳石症",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6、突发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下降

包括:突然神志模糊,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丧失,记忆突然空白,行为举止异常。

这类症状在老年人中容易被误认为"老糊涂",实则可能是大脑关键区域缺血的表现。

 

三、容易被忽视的不典型前兆

除了上述六大典型信号外,还有一些不太明显但同样重要的前兆:

1、频繁打哈欠:近期无明显诱因的频繁打哈欠(每几分钟一次),可能是脑缺氧的早期表现。

2、突发呃逆:顽固性呃逆(持续超过48小时)可能是脑干受累的信号。

3、性格情绪突变:如平时温和的人突然变得暴躁易怒,或活泼的人突然沉默寡言。

4、突发听力下降:单侧听力突然减退,尤其是伴随耳鸣、眩晕时。

5、短暂全面遗忘:突然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但远期记忆保留,发作后无法回忆这段经历。

 

四、FAST原则:快速识别脑卒中的黄金法则

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可帮助普通人快速判断脑卒中:

Face(面部):微笑时面部不对称

Arm(手臂):平举双臂时一侧下垂

Speech(言语):说话含糊或理解困难

Time(时间):发现上述任何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记住:即使症状很快缓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需紧急就医,因为这是严重脑卒中的强烈预警!

 

五、发现前兆后应该怎么做?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描述清楚症状和发病时间,等待专业救护而非自行驾车就医。

2、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这对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3、保持患者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窒息),松开领口。

4、不要给患者进食饮水:避免误吸导致肺炎。

5、不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在未明确卒中类型前,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

6、准备就医资料:携带既往病历、用药清单和医保卡。

六、哪些人群更需警惕脑卒中前兆?

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高度警惕:

1、不可控因素:

年龄>5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有脑卒中家族史,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病史。

2、可控因素:

高血压(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脑栓塞),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

特别提醒:即使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年轻人也可能发生脑卒中,不可掉以轻心。

 

七、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脑卒中的生活方式

1、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更低)。

2、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3、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4、戒烟限酒:完全戒烟,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酒精量。

5、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3.9,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6、管理慢性病:严格控制血糖、血脂,房颤患者需抗凝治疗。

7、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

 

结语

脑卒中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治。记住这6个关键前兆信号,掌握FAST识别原则,在症状出现时争分夺秒就医,就能最大限度挽救脑细胞,减少残疾和死亡风险。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庭。多一人了解脑卒中前兆,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多保全一个家庭的幸福。健康无价,预防为先,让我们共同构筑防治脑卒中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