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烧烫伤、异物卡喉)急救指南

儿童意外伤害(烧烫伤、异物卡喉)急救指南

魏星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妇幼保健院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意外伤害如同隐藏在生活角落的 “危险分子”,时刻威胁着孩子的健康与安全。其中,烧烫伤和异物卡喉是较为常见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意外伤害类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 80 万儿童因烧伤死亡,而异物卡喉导致的窒息事故也屡见不鲜。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不仅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更是为孩子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烧烫伤和异物卡喉的急救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一、烧烫伤急救指南

(一)烧烫伤的成因与类型

烧烫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其成因多种多样。日常生活中,热水、热汤、热粥等高温液体是导致儿童烧烫伤的主要 “元凶”。孩子天性好动,喜欢探索周围环境,可能会不小心碰倒桌上的热水壶,滚烫的热水瞬间倾泻而下,造成大面积烫伤。此外,取暖设备如热水袋、电暖器使用不当,以及火焰、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接触皮肤等,也都可能引发烧烫伤。

根据烧烫伤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一度烧烫伤仅伤及表皮层,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但没有水泡;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除了红肿疼痛外,还会出现水泡,水泡破溃后创面基底潮红、湿润;三度烧烫伤最为严重,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黑色,痛觉迟钝或消失。

(二)烧烫伤的急救步骤

当儿童发生烧烫伤时,迅速、正确的急救处理至关重要。牢记 “冲、脱、泡、盖、送” 五字原则,能有效减轻伤害。

冲: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烫伤部位 15 - 30 分钟,水流不宜过急,避免对受损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冲洗的目的是迅速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阻止余热继续损伤皮肤组织,同时缓解疼痛。

脱:在冲洗的同时,小心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小心剪开,避免撕脱皮肤,加重伤势。

泡: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水温以 5 - 20℃为宜,浸泡时间约 15 - 30 分钟。浸泡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苍白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浸泡。

盖: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无菌敷料轻轻覆盖烧烫伤创面,避免创面受到污染和摩擦。不要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物质,这些不仅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掩盖创面情况,影响医生的判断,甚至引发感染。

送:完成上述处理后,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在送医途中,要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

(三)烧烫伤的预防措施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儿童烧烫伤的风险。将热水瓶、热汤等高温物品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厨房和卫生间要安装防护门,避免孩子独自进入。在给孩子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调节好水温后再让孩子进入浴盆。使用取暖设备时,要安装防护栏,避免孩子直接接触高温表面。同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导孩子认识高温物品的危险性。

二、异物卡喉急救指南

(一)异物卡喉的成因与危险

儿童的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吞咽反射也不够完善,加上好奇心旺盛,喜欢将各种小物品放入口中,这些因素使得异物卡喉成为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坚果、果冻、硬币、小玩具零件等都可能成为卡喉的异物。一旦异物堵塞气道,会导致孩子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在几分钟内引发窒息,危及生命。据统计,儿童气道异物阻塞是导致 1 - 3 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

当发现孩子异物卡喉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1 岁以下婴儿:采用 “拍背压胸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婴儿前胸,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卡在婴儿下颌骨位置。用另一只手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中间拍 5 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用食指和中指用力下压 5 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1 岁以上儿童:使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孩子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孩子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膝盖微微弯曲。让孩子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用双臂环绕孩子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孩子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孩子腹部,每秒约 1 次。重复动作,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孩子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手掌根部按压,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 1/3 - 1/2,频率至少 100 次 / 分钟。每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三)异物卡喉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异物卡喉的发生,家长要避免给 3 岁以下的孩子喂食坚果、果冻、葡萄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同时,要将小零件玩具、硬币等细小物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在孩子进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逗笑、训斥孩子,防止孩子因嬉笑、哭闹导致食物误入气道。此外,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导孩子细嚼慢咽,不随意将物品放入口中。

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需要争分夺秒,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孩子的生命。烧烫伤和异物卡喉是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类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监护,从源头上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