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伤别慌张,清创缝合来帮忙

颌面外伤别慌张,清创缝合来帮忙

付禾金 巩义市公立中医院

清晨洗漱时镜子突然碎裂,工地作业时飞溅的石子划过脸颊,车祸瞬间安全气囊的冲击…… 当这些意外发生,面部与颌骨区域的创伤往往令人惊慌失措。作为人体最暴露且功能复杂的部位,颌面外伤不仅关乎外观,更直接影响进食、呼吸、语言等基础生理功能。本文将从急救处置到术后康复,为你揭开颌面清创缝合的科学面纱,助你在意外发生时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一、颌面外伤:被低估的 “危险区域”

1.1 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颌面区域如同精密的 “生命枢纽”:颧骨、上颌骨、下颌骨构成面部支架;面神经、三叉神经纵横交错支配表情与感觉;腮腺、颌下腺等唾液腺维持口腔湿润;鼻腔、口腔与呼吸道直接相通。这些结构一旦受损,可能引发咬合紊乱、面瘫、涎瘘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

案例警示:某患者因拳击伤导致下颌骨骨折,移位的碎骨压迫气道,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在数分钟内窒息。

1.2 常见致伤类型

损伤类型

典型表现

风险等级

切割伤

伤口整齐,易伤及血管神经

撕脱伤

皮肤、软组织部分或完全离断

挫裂伤

伤口不规则,污染严重

骨折

咬合异常、面部畸形、骨擦音

极高

 

1.3 黄金救援时间

创伤后6-8 小时是清创的最佳窗口。超过此时限,细菌大量繁殖可能引发感染,增加二期修复难度。但对于污染较轻的伤口,24 小时内仍可争取一期缝合。

二、清创缝合:从战场到诊室的救命技术

2.1 急诊室的 “三步急救法”

止血:压迫颞浅动脉(太阳穴附近)、颌外动脉(下颌角前下方)等主要供血点,配合加压包扎。

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内血凝块、碎骨片,采用仰头抬颏法防止舌根后坠。

固定骨折:临时用绷带或压舌板固定错位骨骼,避免二次损伤。

2.2 手术室里的 “精密工程”

清创阶段

清洗:用大量生理盐水配合稀释碘伏冲洗伤口,流速需达 15-20ml / 秒,确保每个角落的泥沙、碎屑被清除。

清创:切除失活组织(如颜色暗红、无渗血的皮肤),保留重要结构如神经束、血管蒂。

缝合阶段

分层对位:从深至浅依次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避免死腔形成。

美容缝合:采用可吸收缝线(如 PDS 线)做皮内缝合,配合美容胶减少瘢痕。

特殊情况处理

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类似 “骨骼拼图”)可精准恢复咬合关系。

神经吻合:在显微镜下用 10-0 缝线对接神经束,术后配合神经营养药物促进再生。

三、术后康复:愈合之路的关键守护

3.1 伤口护理 “五要诀”

保持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伤口,避免沾水。

观察感染:若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发臭,需立即复诊。

饮食管理:术后 1 周内以流食(如米糊、肉汤)为主,避免咀嚼硬物拉扯伤口。

防疤干预:拆线后 7-10 天可使用硅酮凝胶,配合减张胶布减少张力。

定期复查:骨折患者需每 1-2 个月拍摄 CT 评估愈合情况。

3.2 常见并发症应对

涎瘘:唾液从伤口渗出时,需佩戴负压引流装置并限制唾液分泌药物治疗。

面瘫:早期可采用针灸、理疗,必要时行神经移植术。

张口受限:术后 2 周开始行张口训练(使用压舌板逐步增加开口度)。

四、预防有道:从生活细节到风险规避

4.1 日常防护 “四件套”

运动场景:骑行佩戴全盔,篮球、拳击等运动使用护齿套。

家居安全:浴室铺设防滑垫,锐利物品妥善收纳。

职业防护:建筑工人佩戴面罩,厨师使用防切割手套。

特殊人群:儿童避免追逐尖锐玩具,老年人预防跌倒。

4.2 急救意识培养

建议参加正规急救培训,掌握颌面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技能。家庭药箱常备无菌纱布、弹力绷带等基础急救用品。

颌面外伤虽来势汹汹,但通过及时正确的清创缝合与康复管理,多数患者可恢复功能与外观。记住:意外发生时保持冷静,遵循 “先救命、后治伤” 的原则,黄金时间内寻求专业救治。从急诊室的精密操作到居家康复的悉心照料,每一步都在为生命的韧性与美丽重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