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检查常见误区的全面解析

CT 检查常见误区的全面解析

    赵高强 汝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一、对 CT 辐射危害的错误认知

(一)认为 CT 辐射一定会致癌

很多人谈 “辐射” 色变,认为 CT 检查中的辐射会必然导致癌症。事实上,CT 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确实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但这种风险是概率性的,并非绝对会发生。人体自身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对于偶尔的、合理剂量的辐射暴露,身体通常能够进行自我修复,从而降低致癌的可能性。而且,医疗上使用的 CT 辐射剂量是经过严格控制的,会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以平衡诊断需求和辐射风险。

(二)觉得所有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都一样

不同部位的 CT 检查,其辐射剂量是存在差异的。例如,头部 CT 的辐射剂量相对较低,而胸部、腹部等部位的 CT 检查,由于扫描范围较大,辐射剂量可能会稍高一些。此外,随着 CT 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 CT 设备已经具备了低剂量扫描技术,在一些特定的检查中,如肺部筛查等,可以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 CT 检查的辐射剂量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来综合评估。

(三)过度担心儿童做 CT 的辐射影响

儿童的身体对辐射相对更加敏感,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就不能进行 CT 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需要,严格把握 CT 检查的适应症。如果病情确实需要通过 CT 检查来明确诊断,医生会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铅防护用品对儿童的性腺、甲状腺等敏感部位进行屏蔽,同时采用适合儿童的低剂量扫描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儿童的影响。与疾病可能带来的危害相比,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合理的 CT 检查,对于儿童的诊断和治疗是更为重要的。

二、对 CT 检查适应症的误解

(一)认为 CT 检查适用于所有疾病的诊断

CT 检查虽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每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例如,对于脑部的某些疾病,如早期脑梗塞,在发病后的几个小时内,CT 可能难以显示出明显的病变,而核磁共振(MRI)则能够更早地发现异常。对于软组织的病变,如肌肉、肌腱、韧带等部位的损伤,MRI 的成像效果通常比 CT 更好。因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疑似疾病,选择最适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不是盲目地使用 CT 检查。

(二)主动要求进行 CT 检查而忽视其他检查

有些患者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往往主动要求进行 CT 检查,认为 CT 检查比其他检查更高级、更准确。然而,这种做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症状,通常通过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就可以初步判断病因,无需进行 CT 检查。过度追求 CT 检查不仅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还可能会让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因此,患者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检查项目。

(三)认为 CT 检查可以替代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

CT 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但它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疾病的初步诊断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 CT 检查以及选择 CT 检查的部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仅仅依靠 CT 检查而忽视了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可能会导致漏诊或误诊。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因为腰部疼痛而要求进行腰椎 CT 检查,但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疼痛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引起的,此时就需要选择对肾脏进行相关检查,而不是仅仅进行腰椎 CT 检查。

三、对 CT 检查结果的错误解读

(一)认为 CT 检查结果正常就意味着身体完全健康

CT 检查主要是针对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成像检查,它只能反映所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形态是否存在异常,并不能涵盖身体的所有器官和系统。即使 CT 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也不能排除其他部位或系统存在疾病的可能性。例如,CT 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的肿瘤,但对于心脏的功能异常、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可能无法通过 CT 检查发现。因此,不能仅仅根据 CT 检查结果来判断身体是否完全健康,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二)对 CT 报告中的描述过度恐慌

CT 报告中通常会使用一些专业的医学术语来描述检查结果,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对这些术语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过度恐慌。例如,报告中提到 “肺部小结节”,很多人就会立即联想到肺癌,感到非常害怕。实际上,肺部小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如炎性结节、增生性结节等,只有极少数的肺部小结节可能是恶性的。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特征,结合患者的病史、年龄、吸烟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节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随访或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在拿到 CT 报告后,不要自行解读,应该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给出专业的解释和建议。

(三)认为不同医院的 CT 检查结果不可互认

在就医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不同医院的 CT 检查结果存在差异而感到困惑,甚至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上,不同医院的 CT 设备型号、扫描参数、医生的诊断水平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在描述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检查结果不可信。一般来说,对于一些常见的、明确的疾病诊断,如骨折、肺部大片状实变等,不同医院的 CT 检查结果通常是可以互认的。如果不同医院的 CT 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或会诊,以明确诊断。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不同医院 CT 检查结果的差异,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四、对 CT 检查准备工作的不重视

(一)不按照要求进行空腹准备

在进行一些腹部 CT 检查时,如肝脏、胆囊、胰腺等部位的检查,通常需要患者空腹 6-8 小时以上。这是因为进食后,胃肠道内会有食物残渣和气体,这些会影响 CT 图像的质量,导致病变显示不清。然而,有些患者对空腹准备的要求不够重视,认为吃一点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结果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需要重新进行检查。因此,患者在进行 CT 检查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按照要求进行准备。

(二)不告知医生过敏史和病史

在进行 CT 检查时,有时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然而,造影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有过敏史(如对碘过敏、青霉素过敏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史的患者,使用造影剂需要谨慎。因此,患者在进行 CT 检查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病史,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使用造影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果患者隐瞒病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三)不配合医生进行呼吸训练

在进行胸部、腹部等部位的 CT 检查时,通常需要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在扫描时屏住呼吸,以避免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患者不配合医生进行呼吸训练,在扫描过程中呼吸不均匀或频繁呼吸,会导致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影响医生对病变的观察和诊断。因此,患者在进行 CT 检查前,应该听从医生的指导,认真进行呼吸训练,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图像质量的准确性。

五、如何正确看待 CT 检查

(一)树立正确的辐射防护意识

虽然 CT 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但我们不必谈辐射色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如宇宙射线、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等。只要我们在进行 CT 检查时,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检查次数,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就可以将辐射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营养、适当运动等方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修复能力,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二)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该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在进行 CT 检查前,认真阅读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按照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在检查过程中,听从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如果对检查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该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求专业的解释和帮助。

(三)正确解读检查结果

拿到 CT 检查报告后,不要自行解读,应该及时将报告交给医生,由医生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如果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可以向医生提出,要求医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同时,患者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过度恐慌或焦虑,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

总之,CT 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诊断技术,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它的优势和局限性,避免陷入常见的误区。通过树立正确的辐射防护意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正确解读检查结果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 CT 检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在面对 CT 检查时,我们应该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既不要盲目拒绝必要的检查,也不要过度依赖和滥用检查,让 CT 检查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