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出血莫慌张!家庭急救止血的正确 “打开方式”

外伤出血莫慌张!家庭急救止血的正确 “打开方式”

谷风燕  新野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小到切菜时的刀具划伤,大到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外伤出血是常见的突发状况。当出血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止血措施,可能会导致失血过多,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但只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急救止血方法,我们就能在专业医疗救援到来前,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家庭急救止血的正确 “打开方式”。

一、认识不同类型的出血

在进行急救止血前,首先要了解出血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出血,其特点和急救方法有所差异。根据出血部位和血管类型,可将出血主要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一)动脉出血

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压力较高。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像喷泉一样快速涌出,血流速度快、压力大,短时间内就可能导致大量失血。例如,手臂的肱动脉破裂出血,血液会随着心脏的跳动,一下一下地喷射而出 。若不及时止血,伤者很容易因失血过多而休克,危及生命。

(二)静脉出血

静脉负责将全身的血液带回心脏,压力相对较低。静脉出血时,血液颜色暗红,呈缓慢持续流出状态 。比如腿部的大隐静脉出血,血液会不断地从伤口流出,虽然出血速度比动脉出血慢,但如果伤口较大,也会造成大量失血。

(三)毛细血管出血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分布广泛。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慢慢渗出,一般出血量较少,可自行凝固止血 。像擦伤导致的出血,通常就是毛细血管出血,经过简单处理,很快就能止血。

二、家庭常用的急救止血方法

(一)直接压迫止血法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出血,尤其是伤口较小、出血量不大的情况。操作时,先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纸巾等覆盖在伤口上,然后用手直接用力按压伤口,持续按压 5 - 10 分钟 。按压时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再出血或仅有少量渗血为宜。

例如,切菜时手指被划伤出血,可立即用干净的纸巾或纱布按压伤口。需要注意的是,按压过程中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如果没有干净的布料,也可以直接用手按压,但事后要及时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伤口较大、直接压迫止血效果不佳的情况,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先在伤口上覆盖多层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包扎,包扎时要适当用力,以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但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比如,手臂被割伤出血,在伤口处覆盖纱布后,用绷带螺旋式缠绕包扎。包扎完成后,要检查伤者手指或脚趾的颜色和温度,如果出现发紫、发凉等情况,说明包扎过紧,需要适当放松 。

(三)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一般用于四肢动脉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无法控制出血时。止血带可选用专用的止血带,也可用宽布条、毛巾等代替。操作时,在伤口上方(近心端)合适的位置绑扎止血带,上肢出血绑扎在上臂的上 1/3 处,下肢出血绑扎在大腿的中部 。

绑扎止血带前,要在皮肤上垫上布料,避免直接勒伤皮肤。绑扎的力度以刚好能止住出血为宜,同时要记录绑扎止血带的时间,每隔 30 - 60 分钟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 。放松止血带时,要用指压法暂时止血。不过,止血带止血法风险较大,非必要情况下尽量避免使用,且使用后要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四)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通过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不同部位的出血,压迫的动脉位置不同 。

头部出血:如果是头顶、额部和颞部出血,可压迫同侧耳屏前方的颞浅动脉;如果是面部出血,可压迫下颌角前下方约 1.5 厘米处的面动脉 。

上肢出血:前臂出血时,可压迫上臂内侧中部的肱动脉;手部出血时,可同时压迫手腕两侧的尺动脉和桡动脉 。

下肢出血:大腿及其以下出血,可压迫大腿根部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 。指压止血法只是一种临时的急救措施,止血后应尽快采用其他更有效的止血方法或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三、不同场景下的外伤出血急救

(一)厨房外伤出血

厨房是家庭中容易发生外伤出血的场所,常见的如切菜时刀具划伤手指、被热锅烫伤等。一旦发生出血,首先要立即用干净的布料按压伤口止血。如果伤口较深或被生锈的刀具划伤,在止血后要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伤口至少 15 分钟,然后用碘伏消毒,尽快前往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 。

(二)运动损伤出血

在运动过程中,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可能会出现擦伤、扭伤、撞伤等导致出血。对于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然后涂抹碘伏消毒,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 。如果是关节部位的扭伤出血,在止血后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伤口上,可用毛巾包裹冰块 。

(三)儿童意外出血

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容易发生意外导致出血。当儿童受伤出血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孩子因哭闹导致出血加重。对于较小的伤口,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然后用儿童专用的消毒药水和创可贴处理 。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不止,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途中要继续采取合适的止血措施 。

四、急救止血的注意事项

防止感染:在进行止血操作时,要尽量保证伤口和所用物品的清洁,避免用手直接触摸伤口,防止细菌感染。如果条件允许,可佩戴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 。

观察伤者状态:在止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果伤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是失血过多,要尽快呼叫急救人员,并让伤者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脑部供血 。

及时就医:即使出血已经止住,对于较深、较大的伤口,或者被不洁物品划伤的伤口,都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清创、缝合、注射破伤风疫苗等 。

避免错误操作: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酱油、紫药水等物质,这些不仅不能止血,还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增加感染的风险;也不要轻易拔出插入体内的异物,以免造成大出血,应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

掌握家庭急救止血的正确方法,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害。面对外伤出血,保持冷静、迅速行动,运用科学的止血方法,就能为伤者争取更好的救治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学习并牢记这些知识,以备不时之需,让我们在意外发生时不再手足无措,成为自己和家人健康的 “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