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报告解读:血糖、血脂、肝功能异常该怎么办?

生化检验报告解读:血糖、血脂、肝功能异常该怎么办?

李利利 项城市中医院检验科

拿到生化检验报告,看着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旁出现的异常标识,不少人会感到焦虑和迷茫。这些指标如同身体内部的 “健康信号灯”,一旦亮起异常信号,就意味着身体的代谢或器官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异常原因以及应对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在面对异常时不再手足无措。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解读生化检验报告中这些关键指标。

一、血糖指标解读:警惕甜蜜的 “陷阱”

(一)血糖的正常范围与意义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为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运转提供动力。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为 3.9 - 6.1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应低于 7.8mmol/L 。保持血糖的稳定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水平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二)血糖升高的原因与应对

原因:血糖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这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代谢性疾病。此外,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死等,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升糖激素,导致血糖暂时升高;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也可能引起血糖异常;还有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同样会干扰血糖代谢。

应对方法:如果发现血糖升高,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精制米面、糖果、饮料等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运动方面,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后血糖仍未达标,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剂等,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血糖降低的原因与处理

原因:血糖降低可能是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过度节食导致摄入的能量不足;也可能是胰岛素瘤、胰岛 B 细胞增生等疾病,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此外,服用降糖药物过量、饮酒过度等也会引发低血糖。

处理方法: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手抖、出汗等时,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果汁等,一般 15 - 20 分钟后症状可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对于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避免低血糖再次发生。

二、血脂指标解读:血管健康的 “风向标”

(一)血脂的主要指标与正常范围

血脂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总胆固醇正常参考范围一般为 2.8 - 5.18mmol/L,甘油三酯为 0.56 - 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 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为 1.03 - 1.55mmol/L,女性为 1.16 - 1.55mmol/L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 “坏胆固醇”,它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被称为 “好胆固醇”,有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二)血脂异常的原因与应对

原因:血脂异常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因素方面,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品等,会导致血脂升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酗酒、肥胖等,也是血脂异常的重要诱因;此外,遗传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都可能引起血脂异常。

应对方法: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饮食上,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多吃鱼类、坚果等;控制总热量,避免肥胖。运动上,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血脂异常较为严重,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主要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贝特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等。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脂,评估治疗效果,同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三、肝功能指标解读:肝脏健康的 “监测器”

(一)肝功能的主要指标与正常范围

肝功能检查包含多项指标,其中常见且重要的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等。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为 0 - 40U/L,谷草转氨酶为 0 - 40U/L,总胆红素为 3.4 - 17.1μmol/L,直接胆红素为 0 - 6.8μmol/L,白蛋白为 35 - 55g/L 。这些指标能反映肝脏的细胞损伤、胆红素代谢和合成功能等。

(二)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与应对

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丙肝等,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病,损害肝细胞;药物性肝损伤也不容忽视,许多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脂肪肝,由于脂肪在肝脏过度堆积,影响肝脏正常功能;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疾病,以及胆道梗阻、心力衰竭等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应对方法: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病毒性肝炎,需要根据病毒类型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必须严格戒酒,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保肝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停用可疑药物,并使用保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观察指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四、面对生化指标异常的综合建议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当发现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异常时,不要自行判断和用药,应及时前往医院,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糖异常时可能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等,肝功能异常时可能需要检查肝炎病毒标志物、肝脏超声等,以明确病因。

遵循医嘱规范治疗:确诊后,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无论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还是药物治疗,都要按时按量执行。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

定期复查监测指标:治疗期间,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生化检验,监测指标变化。通过复查,医生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改善生化指标异常至关重要,即使指标恢复正常后也应长期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不仅有助于控制现有疾病,还能预防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

生化检验报告中的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异常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了解这些指标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异常情况,守护身体的健康。当面对报告中的异常时,保持冷静,相信通过科学的管理,我们能够让身体的 “健康信号灯” 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