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他汀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邹昵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关镇卫生院

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的今天,他汀类药物凭借出色的降血脂功效,成为众多患者对抗疾病的 “得力助手”。从 1976 年第一种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被发现,到如今多种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类药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一、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应用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这一过程就像是在胆固醇 “生产工厂” 里按下了 “暂停键”,使得肝脏内胆固醇含量降低。肝脏察觉到胆固醇不足后,会增加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从而加速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降低血液中 LDL-C 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效性作用,能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斑块破裂引发血栓的风险,进而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正是由于这些显著的疗效,他汀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无论是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还是已经发生过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医生常常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他汀类药物处方,帮助患者控制血脂水平,改善预后。

二、他汀类药物常见副作用

(一)肌肉相关副作用

肌肉症状是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压痛,严重时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情况,患者肌肉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的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可能堵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据统计,普通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肌肉疼痛等症状的发生率约为 5% - 10%,而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 0.04% - 0.2%,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肌肉副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同时,也会影响辅酶 Q10 的合成,而辅酶 Q10 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辅酶,辅酶 Q10 缺乏可能导致肌肉能量供应不足,引发肌肉症状。另一方面,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也会增加肌肉副作用的风险,例如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吉非贝齐、胺碘酮等药物联用时,会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代谢,使其在体内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肌肉损伤的可能性。

(二)肝脏相关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用药过程中,约有 0.5% - 2% 的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至正常上限 3 倍以上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患者的转氨酶升高是无症状的,而且在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后,转氨酶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他汀类药物导致肝脏转氨酶升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药物干扰肝细胞内正常的代谢过程有关。此外,患者本身的肝脏基础疾病、饮酒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

(三)血糖代谢异常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血糖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大约增加 9%。他汀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机制可能包括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影响肌肉和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他汀类药物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获益远远超过新增糖尿病带来的风险。

(四)其他副作用

除了上述常见副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一些其他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还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副作用的发生机制各不相同,可能与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有关

三、他汀类药物副作用的应对策略

(一)肌肉副作用的应对

密切监测:在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存在肌肉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增加肌肉副作用风险的因素,并检测肌酸激酶(CK)水平,作为基线值。用药过程中,患者如果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 CK 水平。如果 CK 水平显著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10 倍),且伴有肌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如果患者出现轻度肌肉症状,CK 水平未明显升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减少剂量后症状仍不缓解,可以考虑更换为其他类型的他汀类药物。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其引起肌肉副作用的风险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相对来说引起肌肉副作用的风险较低 。

补充辅酶 Q10:由于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辅酶 Q10 缺乏,补充辅酶 Q10 可能有助于减轻肌肉症状。一些研究表明,补充辅酶 Q10 后,部分患者的肌肉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补充辅酶 Q10,但需要注意的是,辅酶 Q10 并不能完全消除他汀类药物的肌肉副作用。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与可能增加肌肉副作用风险的药物联用。如必须联用,应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二)肝脏副作用的应对

定期监测肝功能:在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应检测肝功能,包括 ALT 和 AST 水平。用药过程中,一般建议在用药后的 1 - 2 个月、3 - 6 个月以及之后每 6 - 12 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低于正常上限 3 倍),可以继续用药,但需要密切观察,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调整用药方案:如果转氨酶升高至正常上限 3 倍以上,应暂停使用他汀类药物。停药后,大多数患者的转氨酶会逐渐恢复正常。当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以在医生的评估下,尝试换用另一种他汀类药物,或从小剂量开始重新使用原药物,并加强肝功能监测 。

注意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减少对肝脏的负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保护肝脏功能。

(三)血糖代谢异常的应对

加强血糖监测:对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尤其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在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血糖异常。

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出现血糖异常,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期间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确诊糖尿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糖尿病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医生会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和血糖控制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如何调整治疗方案。

(四)其他副作用的应对

对于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患者可以尝试在餐后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果症状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胃肠道症状的药物。对于神经系统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副作用,一般较为少见,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必要时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但通过充分了解这些副作用,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不仅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能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