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别让发育异常 “藏起来”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别让发育异常 “藏起来”

张金可 河南省长垣市河南宏力医院

当一个新生命降临,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宝宝的健康上。然而,有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却像个 “隐身的小偷”,悄悄威胁着宝宝的成长,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容易被家长忽视,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给宝宝留下终身的遗憾。而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就像一双 “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这种隐藏的异常。

认识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是一组与髋关节发育相关的疾病的统称,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发育不良等。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 1‰-3‰,女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左侧发病多于右侧,双侧发病也较为常见。

这种疾病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髋关节发育异常的病史,宝宝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次是胎位因素,臀位出生的宝宝由于在子宫内髋关节处于异常的屈曲位置,更容易出现发育异常。此外,女性激素水平、分娩方式等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髋关节发育异常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在婴幼儿时期,可能会出现双腿不等长、大腿纹路不对称、髋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开始学走路时,会出现跛行、鸭步等异常步态。更严重的是,成年后可能会出现髋关节疼痛、关节炎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的优势

在过去,诊断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主要依靠 X 线检查。但 X 线检查对于新生儿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新生儿骨骼尚未完全骨化,X 线片上难以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结构,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而且,X 线检查会让宝宝受到一定的辐射,这对于娇嫩的新生儿来说是不利的。

相比之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具有诸多优势。首先,超声检查没有辐射,对宝宝的身体没有伤害,非常适合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其次,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髋关节的软骨、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结构,可以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此外,超声检查操作简便,可以实时动态观察髋关节的活动情况,便于医生进行评估。

超声检查还具有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医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的发育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哪些宝宝需要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

虽然所有新生儿都有必要进行髋关节发育异常的筛查,但以下几类宝宝属于高危人群,更应该及时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

臀位出生的宝宝,无论是单臀位、混合臀位还是足先露,都属于高发人群。

有髋关节发育异常家族史的宝宝,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患病史的。

女宝宝,由于生理结构等原因,发病率相对较高。

出生后发现双腿不等长、大腿纹路不对称的宝宝。

存在其他先天畸形的宝宝,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也可能伴随髋关节发育异常。

此外,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相对不完善,也建议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最佳时间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最佳时间是出生后 4-6 周。在这个时期,宝宝的髋关节已经有了一定的发育,超声图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结构,便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如果检查时间过早,由于新生儿髋关节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而如果检查时间过晚,一旦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加治疗难度和宝宝的痛苦。

当然,对于一些高危宝宝,医生可能会建议提前进行检查,或者在出生后立即进行初步筛查,然后在 4-6 周时再进行复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的流程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个简单、快捷的过程,家长无需过度紧张。在检查前,家长需要为宝宝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给宝宝换上宽松、易穿脱的衣物,避免穿连体衣,以便于检查。同时,要确保宝宝在检查前处于安静状态,可以适当喂奶或哄睡,避免宝宝哭闹影响检查效果。

检查时,宝宝通常采取仰卧位,医生会在宝宝的髋关节部位涂抹耦合剂,然后用超声探头轻轻接触皮肤进行扫描。医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切面观察髋关节的结构,包括股骨头、髋臼、盂唇等,同时会观察髋关节在活动时的情况。整个检查过程一般只需要 10-15 分钟,宝宝不会感到疼痛。

在检查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伴在宝宝身边,通过安抚宝宝的情绪,帮助宝宝配合检查。如果宝宝在检查过程中哭闹不止,医生可能会暂停检查,等宝宝安静后再继续。

超声检查结果的解读

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通常会根据 Graf 法进行分级,这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分级方法。Graf 法根据髋臼骨化程度、髋臼角等指标将髋关节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

Ⅰ 型:正常髋关节,髋臼发育良好,股骨头位于髋臼内,髋臼角在正常范围内。

Ⅱ 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 Ⅱa、Ⅱb、Ⅱc 等亚型。这类髋关节存在髋臼发育不足的情况,但股骨头仍在髋臼内。

Ⅲ 型: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部分脱出髋臼。

Ⅳ 型:髋关节完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位于髋臼的上方。

当家长拿到超声检查报告后,不要自行根据报告结果下结论,应该及时咨询专业的儿科骨科医生。医生会结合宝宝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超声检查结果,做出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宝宝的腿部情况,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不要拖延。

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治疗方法

对于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方法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宝宝的年龄来选择。

对于 Ⅰ 型和部分 Ⅱa 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医生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宝宝的体位,避免使用襁褓将宝宝的双腿紧紧包裹,保持髋关节的自然屈曲和外展位置,定期进行超声复查即可。

对于 Ⅱb 型及以上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 Pavlik  harness(帕氏吊带)。这种吊带可以将宝宝的髋关节保持在屈曲、外展的位置,促进髋臼的发育,使股骨头逐渐回到正常位置。一般需要佩戴数周至数月,具体时间根据宝宝的恢复情况而定。在佩戴吊带期间,家长要注意保持吊带的正确位置,定期带宝宝到医院复查,观察髋关节的恢复情况。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或者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宝宝,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切开复位、髋臼成形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宝宝的病情来决定。手术治疗相对来说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对于严重的髋关节发育异常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

虽然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宝宝患病的风险:

避免错误的包裹方式。很多家长喜欢用襁褓将宝宝紧紧包裹,认为这样可以让宝宝睡得更安稳。但这种 “蜡烛包” 的方式会限制宝宝髋关节的活动,增加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风险。正确的包裹方式应该是让宝宝的双腿能够自由活动,保持髋关节的自然屈曲和外展。

注意宝宝的睡姿和抱姿。在宝宝睡觉时,不要长时间让宝宝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适当变换体位。抱宝宝时,要注意托住宝宝的臀部和腿部,避免过度牵拉髋关节。

进行适当的髋关节活动。在宝宝清醒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进行一些简单的髋关节活动训练,如轻轻屈伸、外展髋关节等,促进髋关节的发育。

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儿童保健检查是早期发现宝宝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髋关节发育异常等问题。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异常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但只要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大多数宝宝都能够恢复正常,拥有健康的髋关节。新生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安全、准确、便捷的筛查方法,为早期发现该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