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

如何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

叶宗利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妇幼保健院

在儿科门诊中,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始终占据着极高的就诊比例,许多家长都曾因孩子反复咳嗽、发热而忧心忡忡。呼吸道感染不仅会让孩子承受身体上的不适,频繁生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学习生活。一、认识儿童呼吸道感染

(一)呼吸道感染的类型

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像普通感冒、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等都属于此类。下呼吸道感染则涉及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炎、肺炎等 。两者在症状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症状相对较轻,而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孩子健康威胁更大。

(二)常见症状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时,孩子一般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部分孩子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果是下呼吸道感染,除了咳嗽加重外,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咳痰,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由于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拒食、哭闹不安等,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观察。

(三)儿童易感染的原因

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与其自身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儿童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现充血肿胀,导致鼻塞;咽鼓管相对宽、短、直,呈水平位,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并发中耳炎。此外,儿童呼吸道黏膜缺乏免疫球蛋白 A(IgA)等免疫物质,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使得他们成为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

二、日常防护:构筑健康防线

(一)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正确洗手:手是儿童接触外界细菌、病毒的主要媒介,教会孩子正确洗手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儿歌、动画等形式,让孩子学习 “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每个步骤至少搓洗 15 秒,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能有效减少病原体入口的机会。

口腔卫生: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对于已经长牙的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儿童牙刷和牙膏,3 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量较低的儿童牙膏,每次用量不超过米粒大小;3 岁以上儿童牙膏用量可增加至豌豆大小。同时,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

鼻腔清洁:儿童鼻腔容易积聚分泌物,堵塞鼻道,影响呼吸,还可能成为病原体滋生的温床。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或喷雾,帮助孩子清洁鼻腔。在孩子鼻腔干燥或有鼻痂时,先滴入适量生理盐水,待鼻痂软化后,用儿童专用的吸鼻器轻轻吸出,或让孩子擤出,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二)生活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病原体在空气中积聚,增加感染风险。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 2 - 3 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置换污浊空气。在寒冷季节或雾霾天气,可以选择在中午气温较高时通风,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控制室内温湿度: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能让孩子感觉舒适,也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保持在 22 - 26℃,相对湿度控制在 40% - 60% 较为合适。可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夏季使用空调调节温度,冬季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定期清洁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日常用品容易沾染细菌和病毒,需要定期清洁消毒。玩具可以用清水清洗后,在阳光下暴晒;餐具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式,煮沸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床上用品每周更换一次,并用热水清洗,有条件的家庭可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此外,家中的家具、门把手、开关等经常接触的部位,也要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合理饮食与营养补充

均衡膳食: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病原体入侵。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食物补充;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等;脂肪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西兰花等。

补充关键营养素: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D、锌、铁等营养素对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 A 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可从动物肝脏、奶类、胡萝卜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力,常见于柑橘类水果、草莓、青椒等食物;维生素 D 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对免疫系统也有调节作用,除了通过晒太阳促进自身合成外,还可从鱼类、蛋黄等食物中摄取;锌和铁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功能至关重要,瘦肉、坚果、贝类等食物富含锌,动物血、肝脏、红肉等是铁的良好来源。如果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等情况,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剂。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孩子规律进餐的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甜食和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还可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正常进餐。同时,鼓励孩子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四)适度运动与充足睡眠

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婴幼儿可以进行被动操、翻身、爬行等训练;学龄前儿童可以进行跑步、跳绳、踢球、游泳等运动;学龄儿童可参与学校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每天保证孩子有至少 1 - 2 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阳光下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维生素 D 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大风、雾霾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运动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疲劳。

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调节的重要过程,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 16 - 20 小时;1 - 3 岁幼儿每天睡眠 12 - 14 小时;3 - 6 岁儿童每天睡眠 10 - 12 小时;6 岁以上儿童每天睡眠 9 - 10 小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睡眠作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营造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孩子睡前使用电子产品,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三、疫苗接种:筑起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孩子的免疫系统可以提前接触经过处理的病原体抗原,产生相应的抗体,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抗体就能迅速发挥作用,抵御感染。

(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其中部分疫苗与呼吸道感染预防密切相关。如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特征,婴幼儿感染后病情较重;流脑疫苗能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家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确保孩子获得基础的免疫保护。

(二)非免疫规划疫苗

除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还有一些非免疫规划疫苗对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也非常重要,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自愿选择接种。

流感疫苗: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孩子患流感的风险,减少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流感疫苗建议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一般每年 9 - 11 月为最佳接种时间,6 个月以上的儿童即可接种,对于免疫力较低的儿童,如患有慢性疾病、哮喘等,更应及时接种。

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是引起儿童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疾病的常见病原体。肺炎球菌疫苗分为 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 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适用于 6 周龄至 15 月龄婴幼儿,能有效预防 13 种肺炎球菌血清型引起的感染;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 2 岁以上感染风险增加的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等。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降低儿童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手足口病疫苗:虽然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但部分重症病例可引起肺水肿、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肠道病毒 71 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EV71 疫苗可有效预防 EV71 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6 月龄 - 5 岁儿童均可接种,建议尽早接种,以获得及时的保护。

四、特殊时期与特殊儿童的防护

(一)流感季节与传染病流行期

在流感季节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儿童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超市、游乐园等。如果必须外出,要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2 岁以上儿童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的病原体。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洗双手和面部,做好个人清洁卫生。此外,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每天测量体温,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与他人的接触,避免传染。

(二)过敏体质儿童

过敏体质的儿童呼吸道黏膜较为敏感,容易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呼吸道症状,如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这些症状会破坏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增加感染的机会。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霉菌等。可以定期对家中进行清洁,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除螨仪,减少过敏原的存在;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孩子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如果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要严格避免食用。对于过敏症状严重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脱敏治疗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控制过敏症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三)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且容易反复。这类儿童除了要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减少与感染人群的接触,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性用药。同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评估,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调整治疗和防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