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孕期血压异常的危害与预防

妊娠高血压:孕期血压异常的危害与预防

王猛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民医院产科

在孕期这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女性身体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血压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母婴健康。妊娠高血压作为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一、妊娠高血压的基本概念

妊娠高血压,又称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女性在妊娠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现象,具体表现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在产后12周内血压可恢复正常,同时无蛋白尿,也无其他器官损伤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高血压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高血压疾病的统称,除了妊娠期高血压外,还包括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其中,子痫前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会出现蛋白尿、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子痫发作,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二、妊娠高血压对母婴的危害

 (一)对母体的危害

1. 心脑血管损伤: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同时,高血压还会损伤脑血管,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肾脏损害: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高血压会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肾功能衰竭。

3. 肝脏损害:妊娠高血压可能导致肝脏供血不足,引起肝功能异常,出现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肝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4. 凝血功能障碍:部分妊娠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凝血功能障碍,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同时也可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

 (二)对胎儿的危害

1. 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会导致胎盘血管痉挛,减少胎盘的血液供应,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获取,从而导致胎儿生长迟缓、体重过低。

2. 胎儿宫内窘迫:由于胎盘供血不足,胎儿在子宫内可能出现缺氧情况,表现为胎心异常、胎动减少等,严重时可导致胎儿窒息死亡。

3. 早产:为了保障母婴安全,当妊娠高血压病情较为严重时,医生可能会提前终止妊娠,导致早产。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颅内出血等多种疾病,存活率和健康状况都会受到影响。

 三、妊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了解妊娠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有助于准妈妈们提前做好预防和监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因素:

1. 年龄因素:年龄≥40岁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2. 体重因素:孕前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8)的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几率较高。

3. 既往病史:有高血压病史、子痫前期病史、糖尿病病史、肾脏疾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较大。

4. 家族史:如果孕妇的母亲或姐妹曾患妊娠高血压,那么该孕妇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5. 本次妊娠情况:多胎妊娠、首次妊娠、妊娠间隔时间≥10年等情况,都可能使妊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升高。

6. 其他因素:如孕期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钙、镁等营养素)、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吸烟或饮酒等,也可能诱发妊娠高血压。

 四、妊娠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一)孕前准备

1. 健康检查: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在孕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项目,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 调整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应在孕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之间。

3. 补充营养素:孕前适当补充叶酸、钙、镁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孕期补充足够的钙(每天1000-1500mg)可以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4.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孕前应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二)孕期保健

1.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测量血压、体重,进行尿常规检查等。一般来说,孕早期(怀孕12周前)应进行一次产检,孕中期(13-27周)每4周检查一次,孕晚期(28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2. 合理饮食:孕期的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等高盐、高脂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 适当运动:孕期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强血管弹性,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孕妇可以选择散步、瑜伽、游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一般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5次。

4. 控制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期总增重应控制在11.5-16kg;孕前超重的孕妇,孕期总增重应控制在7-11.5kg;孕前肥胖的孕妇,孕期总增重应控制在5-9kg。孕妇可以通过定期测量体重,监测体重增长情况,若体重增长过快,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

5. 保持良好的心态:孕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剧烈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孕妇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6. 充足睡眠:孕期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孕妇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睡觉时可以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增加胎盘的血液供应。

 (三)及时干预

如果在孕期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监测。医生可能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采取休息、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措施。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甲基多巴等,这些药物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对于子痫前期患者,医生可能会使用硫酸镁等药物预防子痫发作,并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五、妊娠高血压的监测与诊断

 (一)血压监测

孕妇应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测量血压时,应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如电子血压计),测量前安静休息5-10分钟,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每次测量应测量2-3次,取平均值。如果发现血压异常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应及时就医。

 (二)其他检查

除了血压监测外,孕妇还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时发现器官损伤和胎儿异常情况。

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是否有蛋白尿,这是子痫前期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妊娠高血压是孕期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它不仅会对母体造成多器官损害,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因此,准妈妈们应充分认识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和高危因素,做好孕前准备和孕期保健,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和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