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药:把握黄金 72 小时
艾滋病阻断药:把握黄金 72 小时
王典 唐河县人民医院
在谈 “艾” 色变的当下,艾滋病犹如高悬在人们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心生畏惧。不过,医学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 艾滋病阻断药。尤其是在可能遭遇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的 “黄金 72 小时” 内,正确使用阻断药,或许能改写命运,将艾滋病病毒拒之门外。
艾滋病病毒:狡猾的 “侵略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HIV 堪称极其狡猾的 “侵略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 CD4+T 淋巴细胞。一旦病毒成功入侵,便会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悄无声息地潜伏下来,进而长期操控宿主细胞,源源不断地制造新的病毒颗粒,逐步摧毁人体免疫系统。
HIV 的传播途径相对明确,主要通过性接触(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如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母婴传播(感染 HIV 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握手、拥抱、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等行为,并不会传播 HIV,所以大家不必过度恐慌。
黄金 72 小时:阻断的关键契机
当人体发生可能感染 HIV 的高危行为后,HIV 并不会瞬间在体内 “兴风作浪”。从病毒入侵人体到在体内站稳脚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通常,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会感染暴露部位黏膜组织内的细胞,然后逐渐转移至周围的淋巴组织,随后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向全身各处播散。这一过程大致需要 72 小时,而这 72 小时,正是阻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 “黄金时间”。
为何这 72 小时如此关键?原因在于,在这段时间内,病毒尚未从初始感染的细胞扩散到其他大量细胞中。此时,如果能够及时、合理地使用艾滋病阻断药,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阻止病毒在体内的扩散,将其牢牢控制在初始感染的少数细胞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初始被感染的细胞会逐渐死亡,而由于病毒无法扩散到新的细胞,最终便会在体内被清除。
研究数据显示,高危行为发生后 72 小时内使用艾滋病暴露后阻断(PEP),可降低感染风险 80% 以上。而且,服药时间越早,阻断成功率越高。若能在 2 小时内服药,阻断成功率接近 100%;若超过 72 小时,病毒很可能已经完成感染过程,此时再服用阻断药,几乎无法完全阻断感染,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毒在体内肆虐。
哪些人需要阻断药?
非职业暴露人群
无保护性行为者:在性行为过程中,若未正确使用安全套,或者安全套出现破损、脱落等情况,导致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了体液交换,就属于高危行为。无论是同性性行为,还是异性性行为,只要存在这种无保护的情况,都有感染 HIV 的风险。例如,在某些社交场合,因一时冲动或疏忽,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可能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性侵犯受害者:遭受性侵犯的人,由于施暴者的感染状况往往不明,且在遭受侵犯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接触到对方的体液,感染 HIV 的风险极高。此时,及时服用阻断药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共用针具吸毒者:在毒品注射过程中,共用针具会使血液直接接触,大大增加了 HIV 传播的风险。如果与 HIV 感染者共用针具,病毒会通过针具迅速传播到健康人体内。
职业暴露人群
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例如,在进行手术、注射、抽血等操作时,如果不慎被 HIV 污染的针具刺伤,或者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到患者的感染性体液,就可能发生职业暴露。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而面临感染 HIV 的风险。
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警务人员可能会与犯罪嫌疑人发生搏斗,若自身有伤口,且接触到犯罪嫌疑人的血液等,而犯罪嫌疑人恰好是 HIV 感染者,那么警务人员也有感染的可能。
阻断药如何发挥作用?
艾滋病阻断药并非单一的某种药物,而是几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巧妙组合。常见的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如下: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这类药物就像一群 “捣蛋分子”,通过抑制核苷酸与 HIV - 1 反转录酶的结合,阻碍艾滋病病毒 DNA 的合成。打个比方,HIV 病毒要在人体内 “扎根繁殖”,需要利用反转录酶将自身的 RNA 转化为 DNA,而 NRTIs 就像是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让病毒的 “计划” 难以得逞。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NNRTIs 的作用方式更为直接,它主要通过与病毒反转录酶结合位点附近的疏水结合口袋相互作用,改变反转录酶的蛋白结构。这就好比将病毒的 “工作工具” 破坏掉,使其无法正常与核苷酸结合,从而干扰艾滋病病毒的合成与复制过程。
蛋白酶抑制剂(PIs):艾滋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有一种关键的蛋白酶起着重要作用。PIs 类药物则可以精准地抑制该蛋白酶的活性,就像给病毒的 “生产线” 按下了暂停键,从而抑制 HIV 病毒的复制,有效阻断病毒感染。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此类药物的作用犹如 “交通警察”,主要通过阻断病毒 DNA 与宿主 DNA 的整合,妨碍艾滋病病毒复制过程。当病毒试图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时,INSTIs 能够及时阻止这一行为,让病毒无法在宿主体内 “安家落户”。
如何获取与服用阻断药?
及时就医
一旦发生可能感染 HIV 的高危行为,务必争分夺秒,第一时间前往当地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疾控中心或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就医。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例如,在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设有艾滋病暴露后预防门诊,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医院咨询相关注意事项,以便做好准备。
评估风险
医生会对暴露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这包括了解暴露的具体方式(如性接触的类型、是否有安全套使用不当、针具刺伤的深度等)、暴露源的感染状况(如果知道暴露源是 HIV 感染者,还需了解其病毒载量、治疗情况等)以及暴露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否有基础疾病、过敏史等)。只有通过准确的评估,医生才能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暴露后阻断,并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选择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相关指南推荐,艾滋病暴露后阻断的用药方案通常为 3 种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常用的处方有:
替诺福韦 TDF 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TAF(二选一):这两种药物都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反转录过程,但在药物代谢、副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肾功能状况等,选择更适合的药物。
恩曲他滨 FTC 或拉米夫定 3TC(二选一):它们同样在阻断病毒复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增强阻断效果。
多替拉韦纳 DTG 或拉替拉韦钾片 RAL(二选一):这两种药物属于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方式阻断病毒整合,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具体选择哪种药物组合,医生会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个人具体情况,如是否正在接受美沙酮治疗、抗结核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等,为患者选择副作用小、适宜的用药方案。
按时服药
确定用药方案后,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连续服用 28 天,中间不能有任何遗漏。服药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阻断的成败。漏服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毒出现耐药,从而大幅降低阻断成功率。为了确保按时服药,可以设置闹钟提醒,或者将服药与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事件(如吃饭、刷牙等)联系起来,形成习惯。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服药,晚上睡觉前再服一次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
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定期检测:在服用阻断药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一般来说,服药当天需检测 HIV 抗体、肝肾功能等,以便了解身体的基线情况。在服药后 2 周、4 周、8 周、12 周,还需再次进行相应的随访检查。通过这些检测,医生能够及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评估阻断是否成功。如果在服药过程中,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如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避免高危行为:在服用阻断药期间,一定要严格避免再次发生高危行为。因为此时身体正处于与病毒 “战斗” 的关键时期,如果再次暴露,不仅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影响阻断药的效果。同时,尚未明确成功阻断前,尽量避免性生活,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艾滋病阻断药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阻断药期间,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务必提前咨询医生或药师。例如,含铝或含镁抗酸剂,可使钙 INSTIs 类吸收水平下降,药效降低,应避免同时用药;PIs 类药物与胺碘酮合用,会导致心律失常,禁止联用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服药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的恢复和阻断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阻断失败与后续措施
尽管艾滋病阻断药在 “黄金 72 小时” 内使用,阻断成功率较高,但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如果在完成阻断疗程后的检测中,发现 HIV 抗体呈阳性,即阻断失败,被确诊为 HIV 感染,也不要绝望。此时,应尽快按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立即开始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展,使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也可以参加一些艾滋病患者互助组织,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共同对抗病魔。
艾滋病阻断药为我们在面对可能的艾滋病病毒暴露时,提供了一线生机。然而,我们不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阻断药上,预防永远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性行为;远离毒品,不共用针具;对于医护人员、警务人员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如果不幸发生了高危行为,一定要牢记 “黄金 72 小时”,及时就医,正确使用阻断药,为自己的健康争取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