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护理要点
慢性胃炎的护理要点
杜改莉 新密市中医院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被慢性胃炎这一消化系统疾病所困扰。据统计,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 80% 以上,且呈年轻化趋势。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引发胃溃疡、胃出血,甚至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然而,除了规范的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在慢性胃炎的防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饮食护理:打好胃部健康保卫战
“病从口入”,这句话在慢性胃炎的护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科学合理的饮食是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黏膜修复的关键。
(一)食物选择的智慧
主食的选择:慢性胃炎患者应优先选择易消化的主食,如小米粥、软面条、山药糊等。小米富含维生素 B1、B2、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而像糯米、油炸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粗粮中的玉米、燕麦等(若食用需加工得更为精细),则应尽量少吃,避免加重胃部负担。
蛋白质的摄取:优质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但要选择合适的来源。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肉质鲜嫩,容易消化,是慢性胃炎患者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选择;鸡肉、鸭肉等白肉脂肪含量较低,也较为适宜。相比之下,红肉中的牛肉、羊肉等,虽然营养丰富,但纤维较粗,过量食用会增加胃部消化压力;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等,含有较多的盐分和添加剂,可能刺激胃黏膜,应严格控制摄入量。
蔬菜水果的挑选: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并非所有的蔬果都适合。应选择性质温和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木瓜等。苹果富含果胶,能保护胃黏膜;香蕉含有丰富的 5 - 羟色胺,具有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分解蛋白质,促进消化。而像柠檬、山楂等酸性较强的水果,以及柿子、鲜枣等含有大量鞣酸的水果,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不适,应尽量少吃。蔬菜方面,可多食用南瓜、胡萝卜、菠菜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质地柔软,易于消化。要避免食用辣椒、洋葱、韭菜等辛辣刺激性蔬菜,以及凉拌菜、腌制菜等生冷或高盐食物。
(二)饮食方式的调整
定时定量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对慢性胃炎患者至关重要。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和食量,避免过饥或过饱。建议少食多餐,每天可分为 5 - 6 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这样既能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又能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例如,早餐可以在 7 点左右,午餐在 12 点左右,晚餐在 18 点左右,中间可适当加餐,如上午 10 点左右吃一点水果,下午 3 点左右喝一杯酸奶。
细嚼慢咽:吃饭时应充分咀嚼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这样有助于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 20 - 30 次为宜。细嚼慢咽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避免进食过量。
避免刺激性饮食:酒精、咖啡、浓茶等饮品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加重胃部炎症,慢性胃炎患者应坚决避免饮用。同时,要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此外,过甜、过咸的食物也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应适量食用。
二、生活习惯护理:为胃部健康保驾护航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它涵盖了作息时间、睡眠质量、日常行为等多个方面。
(一)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稳定,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慢性胃炎患者每天应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重胃部不适症状。此外,中午可适当午休,时间以 30 分钟至 1 小时为宜,这样既能缓解上午的疲劳,又能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充足的精力。
(二)戒烟限酒
吸烟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减少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同时还会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加重胃炎症状。饮酒则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必须戒烟限酒,最好能完全戒除。如果实在难以戒酒,应尽量减少饮酒量和饮酒频率,避免饮用高度白酒,可选择少量饮用红酒,但每周饮用次数不宜超过 2 次,每次不超过 100 毫升。
(三)注意腹部保暖
胃部对寒冷较为敏感,着凉后容易引起胃痉挛、胃痛等症状。因此,慢性胃炎患者要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平时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避免腹部受凉。此外,还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以 40 - 50℃为宜,每次热敷时间 15 - 20 分钟,每天可进行 1 - 2 次,这样有助于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血液循环。
(四)避免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等。慢性胃炎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如果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药物对胃部的刺激。
三、情绪管理:为胃部健康营造良好心理环境
情绪与胃部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蠕动紊乱,从而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状。因此,做好情绪管理对慢性胃炎患者至关重要。
(一)认识情绪与胃部健康的关系
当人们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状态时,大脑会发出信号,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同时,不良情绪还会影响胃肠道的免疫功能,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使炎症难以愈合。研究表明,情绪波动较大的慢性胃炎患者,其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情绪稳定的患者。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
心理调适:慢性胃炎患者应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过分焦虑和担忧病情,可通过阅读相关的医学科普书籍、与医生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遇到问题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避免钻牛角尖。
兴趣爱好培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缓解压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书法、摄影、音乐、下棋等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转移注意力,放松身心,忘却疾病带来的烦恼。例如,每天抽出 1 - 2 小时练习书法,不仅能让人静下心来,还能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身心。
社交活动参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多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慰藉。患者可以定期参加一些聚会、户外活动,如野餐、爬山等,增进与他人的感情,丰富自己的生活。此外,还可以加入慢性胃炎患者交流群,与其他患者分享治疗经验和生活心得,互相鼓励,共同战胜疾病。
放松训练:适当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深呼吸时,患者可选择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再缓慢地呼气,每次呼吸时间控制在 5 - 6 秒,重复进行 10 - 15 次。冥想则是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盘腿而坐,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每次冥想时间 15 - 20 分钟。瑜伽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舒缓动作,如猫牛式、下犬式等,每周进行 2 - 3 次,每次练习 30 - 40 分钟。
四、运动康复:助力胃部健康恢复活力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对慢性胃炎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但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一)运动方式的选择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胃肠蠕动。慢性胃炎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患者每天可在饭后 1 - 2 小时进行,每次散步时间 30 - 60 分钟,速度以每分钟 60 - 80 步为宜。慢跑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每周进行 3 - 4 次,每次 20 - 30 分钟。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对胃肠道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患者可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 30 - 40 分钟。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在水中身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关节和肌肉的负担较小,适合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每周可游泳 2 - 3 次,每次 30 - 40 分钟。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患者可在睡前或晨起后,排空小便,平卧在床上,放松全身。将双手搓热后,重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进行环形按摩,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 10 - 15 分钟,每天 1 - 2 次。
(二)运动注意事项
避免空腹运动:空腹运动可能会导致血糖降低,引起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不适。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时进行运动,最好在饭后 1 - 2 小时进行运动。
控制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运动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循序渐进: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于刚开始运动的患者,应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开始,如每天散步 10 - 15 分钟,然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五、病情监测与定期复查:守护胃部健康的重要防线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因此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并定期进行复查。
(一)病情监测
患者要学会自我观察病情,注意记录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发作时间、频率、程度以及与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关系。如果症状出现加重、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新的症状,如呕血、黑便、消瘦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患者还可以定期测量体重,观察体重变化情况,因为慢性胃炎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如果在短时间内体重下降明显,也应及时就医。
(二)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是了解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慢性胃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一般来说,对于病情较轻、症状控制较好的患者,可每 1 - 2 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对于病情较重、存在癌前病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缩短胃镜检查的间隔时间,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总之,慢性胃炎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管理、运动康复、病情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不仅可以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还能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一位慢性胃炎患者都能重视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的身体。同时,健康人群也应借鉴这些护理要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