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照妖镜:超声如何判断良恶性?

甲状腺结节照妖镜:超声如何判断良恶性?

顾素芳 商水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主治医师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普通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20%至76%,其中约5%至15%为恶性。面对如此高的检出率,如何准确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便捷、经济等优势,成为甲状腺结节评估的首选方法,被誉为甲状腺结节的照妖镜。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如何通过多种特征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一、甲状腺结节的基本概念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局灶性异常的组织结构,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在影像学上可区分。结节可以是单发或多发,其性质包括良性结节(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和恶性结节(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等)。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块、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等。

 

二、超声检查的优势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评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超声无放射性,可重复检查,适用于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和儿童。其次,超声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检出小至2毫米的结节,并能清晰显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此外,超声可实时动态观察,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估血流情况,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FNA)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三、超声判断良恶性的关键特征

超声通过观察结节的多个特征来评估其良恶性可能性,这些特征包括形态、边缘、回声、结构、钙化、血流信号等。下面将逐一详细解析这些特征。

1. 结节的形态

结节的形态是评估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良性结节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纵横比(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即结节呈水平生长。而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垂直生长,纵横比大于1,呈直立状或 taller-than-wide 形态。这种形态特征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尤为常见,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强预测指标。

2. 结节的边缘

结节边缘的规则程度对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良性结节边缘通常清晰、光滑,呈完整的包膜样结构。恶性结节边缘常不规则,呈分叶状、毛刺状或模糊不清,部分结节可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浸润性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边缘模糊也可见于一些炎性病变或出血性结节,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3. 结节的回声

回声是指结节内部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的声阻抗差异。根据回声强度,可分为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和极低回声。大多数恶性结节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尤其是与周围甲状腺组织或颈部肌肉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表现为极低回声,而滤泡性癌和髓样癌的回声可能稍高。良性结节回声多样,可表现为高回声(如胶质结节)、等回声或混合回声。

4. 结节的结构

结节内部结构可分为实性、囊实性和纯囊性。纯囊性结节几乎均为良性,恶性风险小于1。囊实性结节中,实性部分越多,恶性风险越高,特别是当实性部分呈偏心性生长或含有微钙化时。实性结节的恶性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伴有其他可疑超声特征时。

5. 钙化

钙化是甲状腺结节中常见的超声表现,其类型对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价值。钙化可分为微钙化、粗钙化、周边钙化和孤立钙化斑。微钙化(小于1毫米的点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表现,特异性高达90%以上。粗钙化(大于1毫米的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多见于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退化性改变。周边钙化(蛋壳样钙化)通常提示良性,但若钙化不完整或中断,则恶性风险增加。

6. 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评估结节的血流分布模式。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周边血流或无明显血流信号。恶性结节常表现为内部丰富血流信号,血流分布紊乱,血管走行不规则。但血流特征单独判断良恶性的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分析。

7. 颈部淋巴结评估

甲状腺癌常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因此超声检查时应常规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可疑恶性淋巴结的特征包括:淋巴结增大、圆形变(纵横比小于2)、皮质增厚或偏心性增厚、门部结构消失、内部微钙化、囊性变及异常血流信号。特别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特征性的囊性变和微钙化,对原发灶不明的甲状腺癌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四、超声分类系统

为规范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评估,多个国际组织制定了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常用的包括:

1. 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

根据结节的组成、回声、形态、边缘和强回声灶五个特征进行评分,将结节分为TR1(良性)至TR5(高度可疑恶性)五个等级,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2.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分类

将结节超声模式分为高度可疑、中度可疑、低度可疑、极低度可疑和良性五类,每类对应不同的恶性风险和临床处理策略。

3. 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KSThR)分类

将结节分为五类,从1类(良性)到5类(高度可疑恶性),每类有具体的恶性风险概率和处理建议。

这些分类系统有助于统一报告术语,规范临床决策,但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FNA)

对于超声评估可疑恶性的结节,通常建议进行超声引导下FNA。超声引导可准确定位,提高取材成功率,尤其对于小结节或位置特殊的结节。FNA结果采用Bethesda系统分为六类,从I类(无法诊断)到VI类(恶性),每类对应不同的恶性风险和临床处理方案。值得注意的是,FNA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对于高度可疑的结节,即使FNA结果为良性,仍需密切随访或考虑诊断性手术。

 

六、新技术在甲状腺超声中的应用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评估:

1. 弹性成像

通过评估组织硬度来鉴别良恶性,恶性结节通常较硬。弹性成像可分为应变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后者可定量测量组织的杨氏模量值。

2. 超声造影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结节微循环灌注特征,恶性结节常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或早期消退。

3. 人工智能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可自动分析结节特征,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差异。

这些新技术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提供了更多信息,但目前仍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手段,尚不能取代传统超声和FNA的地位。

 

七、临床处理策略

根据超声评估结果,甲状腺结节的处理策略包括:

1. 定期随访

适用于良性或极低可疑恶性结节,通常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结节变化。

2. 超声引导下FNA

适用于中度及以上可疑恶性结节,或大于1厘米的低可疑结节。

3. 手术治疗

适用于FNA确诊或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以及有压迫症状的良性结节。

4. 其他治疗

如热消融(射频、微波、激光)可用于部分良性结节的治疗。

 

八、总结

超声作为甲状腺结节的照妖镜,通过综合分析结节的形态、边缘、回声、结构、钙化及血流等特征,能够有效区分大多数良恶性结节。规范化的超声检查和报告系统,结合FNA和新技术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无需过度恐慌,但应重视规范评估和合理随访,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效果。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将更加精准,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建议公众定期进行甲状腺检查,发现结节时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