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拖成慢性更麻烦,早期识别有妙招
盆腔炎拖成慢性更麻烦,早期识别有妙招
赵红英 河南省扶沟县江村卫生院
“下腹痛了好几天,以为是劳累没在意,结果越疼越厉害,到医院查出是盆腔炎,医生说再拖可能变成慢性,影响以后怀孕。” 在妇科急诊室,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等,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转为慢性盆腔炎,不仅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还可能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其实,盆腔炎只要早期识别、规范治疗,绝大多数都能痊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盆腔炎的早期识别方法和应对策略。
一、先明确:什么是盆腔炎?为何拖成慢性更麻烦?
盆腔炎(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多发生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尤其是 15-25 岁的年轻女性。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感染性疾病的统称,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厌氧菌等,多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因产后、流产后感染,或宫腔内手术操作(如刮宫、放环)后感染引发。急性盆腔炎若能及时诊断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大多可以彻底治愈。
但如果急性盆腔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弱,炎症就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并非简单的 “急性炎症后遗症”,而是病原体持续存在或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的盆腔组织粘连、瘢痕形成、输卵管堵塞等慢性病变。
慢性盆腔炎的危害极大:它会导致长期反复发作的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可怕的是,炎症会破坏输卵管黏膜,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或通而不畅,使精子和卵子无法正常结合,增加不孕风险(慢性盆腔炎患者不孕发生率高达 20%-30%);即使侥幸怀孕,也容易发生异位妊娠(宫外孕),异位妊娠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有盆腔炎病史的女性,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女性的 6-10 倍。
二、早期识别关键:警惕这些典型症状
盆腔炎的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 “劳累”“痛经” 或 “肠胃不适”,从而延误治疗。掌握以下早期症状,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异常:
1. 下腹部疼痛:最核心的早期信号
下腹部疼痛是盆腔炎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隐痛、坠胀感或钝痛,可累及下腹部两侧或一侧,活动或性交后疼痛会加重。与痛经不同,盆腔炎引起的腹痛不局限于经期,平时也会存在,且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如果下腹痛持续超过 2-3 天不缓解,或伴有发热,一定要及时就医。
2. 异常阴道分泌物:颜色、气味不对劲
正常情况下,阴道分泌物为透明或白色、无异味的黏液。盆腔炎患者会出现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颜色可能变为黄色、黄绿色或脓性,质地黏稠,伴有难闻的臭味(如鱼腥味、腥臭味)。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宫颈腺体分泌增加,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病原体。
3. 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子宫内膜受炎症刺激会出现充血、水肿,可能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超过 7 天);炎症影响卵巢功能时,还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如果平时月经规律,突然出现月经异常且伴有下腹痛,需警惕盆腔炎的可能。
4. 发热:感染的重要提示
急性盆腔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升至 38℃以上,严重时可达 39℃-40℃,同时可能伴有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盆腔炎患者都会发热,尤其是病情较轻或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发热,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严重。
5. 其他伴随症状:尿频、尿急或腹泻
当炎症刺激或压迫膀胱时,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若炎症扩散至盆腔腹膜,刺激直肠,可能引起腹泻、里急后重(总想排便却排不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些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判断病情。
三、这些人群更易患盆腔炎,需格外警惕
虽然盆腔炎可发生于任何性活跃女性,但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更应注意早期识别:
1. 性活跃的年轻女性
年轻女性宫颈柱状上皮外翻,防御功能较弱,且性生活频繁,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研究显示,15-25 岁女性的盆腔炎发病率是 25 岁以上女性的 2-3 倍。
2. 有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
多个性伴侣会增加病原体感染的机会;若性伴侣患有淋病、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女性感染盆腔炎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3. 近期有宫腔内手术操作史
人工流产、刮宫、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手术,会破坏宫颈的自然屏障,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术后若出现下腹痛、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4. 有盆腔炎病史者
有过盆腔炎病史的女性,盆腔组织已受到一定损伤,防御功能下降,复发风险较高,约 20% 的患者会在 1 年内复发。
5. 不注意经期卫生者
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抵抗力下降,若此时不注意卫生(如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交等),容易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
四、早期识别有妙招:学会自我判断与及时就医
盆腔炎的早期识别关键在于对症状的敏感性和及时就医的意识。以下几招能帮助你早期发现盆腔炎:
1. 关注 “疼痛” 特点:区分普通腹痛与盆腔炎痛
盆腔炎引起的腹痛多为下腹部双侧或单侧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而普通肠胃不适引起的腹痛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且疼痛位置不固定,与活动关系不大。如果下腹痛持续超过 2 天,且伴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就要高度怀疑盆腔炎。
2. 观察分泌物变化:颜色、气味是重要信号
正常阴道分泌物无色无味,若出现黄色、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或伴有明显臭味,即使没有腹痛,也可能是生殖系统感染的信号,需及时检查。
3. 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与诱因
回忆症状出现前是否有高危行为,如不洁性生活、宫腔手术、经期卫生不良等;记录腹痛开始时间、疼痛性质、是否伴有发热、月经异常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快明确诊断。
4. 出现这些情况,立即就医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是急性盆腔炎发作,需尽快到妇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下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发热体温超过 38℃,伴有寒战;
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呈脓性且有臭味;
经期延长、经量明显增多,或非经期阴道出血;
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腹泻等症状。
就医后,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如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感染)、阴道分泌物检查(查找病原体)、超声检查(观察盆腔内有无积液、脓肿等)等明确诊断。其中,妇科检查发现宫颈举痛、子宫或附件区压痛,是诊断盆腔炎的重要依据。
五、早期规范治疗:避免拖成慢性的关键
一旦确诊盆腔炎,早期规范治疗是避免转为慢性的核心。治疗原则是 “及时、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具体包括:
1. 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不擅自停药
盆腔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医生会根据经验或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通常采用静脉输液或口服给药,疗程一般为 14 天。很多患者用药几天后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 —— 此时病原体可能未被彻底杀灭,停药后极易复发,且可能产生耐药性。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
2. 必要时住院治疗,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严重(如高热、盆腔脓肿)、口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需住院治疗,通过静脉给予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手术引流脓肿。住院治疗能更好地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与护理
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建议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有利于盆腔内炎症局限;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交叉感染,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和治疗(尤其是淋病、衣原体感染患者),防止复发。
4. 治疗后定期复查,确保彻底治愈
完成抗生素疗程后,需在 4-6 周后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症状询问等判断炎症是否彻底消退,必要时进行病原体复查。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需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排除其他并发症。
六、预防盆腔炎:远离高危因素,守护盆腔健康
盆腔炎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需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 注意性生活卫生,固定性伴侣
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洗外阴,减少病原体侵入机会。
2. 做好避孕措施,减少宫腔手术
意外怀孕后的人工流产是盆腔炎的重要诱因,因此要做好避孕,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手术。如需进行宫腔手术(如放环、刮宫),应选择正规医院,术后注意休息和卫生,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 重视经期卫生,避免经期风险
经期勤换卫生巾,选择质量合格的卫生用品;经期避免盆浴、游泳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但不要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正常菌群。
4.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阴道炎、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引发盆腔炎。发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及时治疗,防止炎症扩散。
5. 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七、避开这些误区,科学应对盆腔炎
误区 1:“下腹痛忍忍就过去了,不用治疗”
盆腔炎引起的疼痛是身体发出的 “感染警报”,忍而不治只会让炎症扩散,增加转为慢性的风险。早期治疗能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误区 2:“症状缓解就代表治愈,可以停药”
症状缓解不代表病原体已被彻底清除,擅自停药会导致感染复发或转为慢性。必须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复查确认治愈后才能停药。
误区 3:“盆腔炎是小问题,不会影响怀孕”
急性盆腔炎若治疗不彻底,可能导致输卵管堵塞、粘连,影响精子和卵子结合,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规范治疗才能最大程度保护生育功能。
误区 4:“盆腔炎只需要女方治疗,男方不用管”
盆腔炎多通过性接触传播,若男方携带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即使没有症状,也可能导致女方反复感染。治疗期间性伴侣需同时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结语
盆腔炎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治疗导致的慢性病变和严重后果。作为育龄女性,要了解盆腔炎的早期症状,掌握识别妙招,在出现下腹痛、异常分泌物、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不擅自停药;同时做好预防措施,远离高危因素。
记住,盆腔炎拖成慢性更麻烦,但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能让绝大多数患者痊愈,保护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科学应对,才能有效远离盆腔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