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吸入剂用错=白用!4步教你正确使用"救命药"
哮喘吸入剂用错=白用!4步教你正确使用"救命药"
李珍 洛阳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约有3亿患者,中国哮喘患者人数超过3000万。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吸入剂是日常管理和急性发作时的"救命药"。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临床研究表明,超过70%的患者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到达肺部,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详细介绍哮喘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帮助患者避免常见错误,让"救命药"真正发挥救命作用。
一、为什么哮喘吸入剂容易用错?
哮喘吸入剂看似简单,实则操作技术要求高。许多患者拿到药物后,往往只是简单阅读说明书或凭感觉使用,忽视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吸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协调性要求高:多数吸入器需要患者在按压药罐的同时进行深吸气,这两个动作的同步性直接影响药物沉积率。
2. 呼吸模式特殊:不同类型的吸入器对吸气速度、屏气时间等有不同要求,普通呼吸方式难以满足。
3. 装置多样性:市场上吸入装置种类繁多,每种装置操作方法各异,增加了使用难度。
4. 认知误区普遍:许多患者认为"有药物吸入感"就代表使用正确,实际上这种感觉可能只是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积。
临床研究表明,使用错误的患者中,约40%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操作不当,直到出现急性发作或症状控制不佳就医时,才被医护人员发现使用方式存在问题。
二、错误使用吸入剂的严重后果
错误使用哮喘吸入剂绝非小事,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药物浪费与经济负担:当药物不能有效到达肺部时,相当于大部分药物被浪费。一项调查显示,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药物浪费每年可使患者多支出上千元药费。
疾病控制不佳:药物不能到达目标部位,自然无法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患者可能因此出现频繁夜间症状、活动受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急性发作风险增加:长期控制药物吸入不足会提高急性发作概率。数据显示,正确使用吸入剂的患者急性发作住院率比使用不当者低60%。
不必要的药物升级:当医生发现症状控制不理想时,可能误判为当前药物剂量不足,从而增加药量或升级治疗方案,带来更多副作用风险。
心理影响:长期治疗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进一步影响治疗依从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急救吸入剂(如沙丁胺醇)使用不当可能在急性发作时延误救治,直接威胁生命。因此,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对哮喘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三、4步正确使用压力定量吸入器(pMDI)
压力定量吸入器(pressurized Metered Dose Inhaler, pMDI)是最常见的哮喘吸入装置,下面详细介绍其正确使用四步法:
第一步:充分准备
1. 检查药物:拿起吸入器摇晃4-5次,听是否有液体晃动声。新吸入器或长时间未使用时,应先向空中试喷1次。
2. 正确持握:用拇指托住底部,食指和中指放在金属罐顶部,保持吸入器直立。
3. 呼气准备:轻轻呼气至功能残气量(正常呼气末状态),不要刻意完全呼尽,避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常见错误:摇晃不充分、持握姿势不正确(如倒置)、呼气过度或不足。
第二步:精准吸入
1. 含住吸嘴:将吸嘴置于齿间,用唇紧密包绕,确保不漏气。牙齿和舌头不要阻塞吸嘴通道。
2. 同步操作:开始缓慢深吸气的同时,用食指按压药罐一次。这个同步动作是关键,建议在镜子前练习,观察按压时是否有气雾喷出。
3. 控制吸速:保持平稳、深长的吸气,理想吸速约30L/min(相当于3-4秒吸满肺部)。
常见错误:先按压后吸气或吸气后按压、吸气过快导致药物撞击咽喉壁、嘴唇未密封导致漏气。
第三步:有效屏气
1. 完成吸气:药物释放后继续深吸气至肺总量,使药物深入小气道。
2. 屏住呼吸:吸气末屏住呼吸10秒钟,让药物颗粒有足够时间沉积在气道。
3. 缓慢呼气:屏气结束后缓慢经口或经鼻呼气,避免用力快速呼气引起气道痉挛。
常见错误:屏气时间不足、屏气时吞咽药物、呼气过快过猛。
第四步:清洁与维护
1. 漱口清洁:使用含激素的吸入剂后必须彻底漱口,减少口咽部真菌感染风险。建议漱口2-3次并将水吐出。
2. 定期清洗:每周至少一次取下金属罐,用温水冲洗塑料外壳和吸嘴,自然晾干后再组装。
3. 检查有效期:定期查看药物剩余量和有效期,接近空罐时及时更换。
常见错误:忽视漱口导致声音嘶哑或鹅口疮、用水清洗金属罐部分、不及时更换空罐。
四、特殊人群使用要点
不同人群在使用吸入剂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儿童患者
儿童使用pMDI必须配合储雾罐(spacer),否则药物沉积率极低。选择储雾罐时应注意:
根据年龄选择合适大小,婴幼儿使用带面罩的储雾罐
每次使用后清洁并自然晾干,避免静电影响药物输送
单次喷药后让孩子呼吸5-6次,不要连续多次喷药
老年患者
老年人可能因协调能力下降或认知障碍而使用困难,建议:
优先选择操作简单的干粉吸入器
使用剂量计数器明显的装置
由家人定期检查使用技术
合并关节炎患者可选择有辅助按压装置的吸入器
急性发作时
急性发作时呼吸急促会影响吸入效果,此时应:
尽量保持冷静,控制呼吸频率
坐直身体使用吸入器
每次喷药间隔30-60秒,避免连续多次使用
严重发作时及时就医,不要过度依赖吸入剂
五、其他类型吸入器的使用要点
除了常见的pMDI,临床上还有多种吸入装置,各有特点:
干粉吸入器(DPI)
代表产品:都保、准纳器、吸乐等
使用特点:
依赖患者吸气驱动,不需手口协调
吸气需快速有力(理想流速>60L/min)
使用前不需摇晃,但某些型号需要装药
对湿度敏感,不要对着装置呼气
软雾吸入器(SMI)
代表产品:能倍乐
使用特点:
释放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对吸气流速要求较低(约30L/min)
每次使用前需上药
有剂量指示窗口
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正确使用?
除了医护人员的评估外,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自我检查:
1. 口咽部感觉:过度口咽部沉积会有明显苦味或刺激感,提示吸入技术可能有问题。
2. 症状控制:正确使用后症状应在15-30分钟内改善(急救药)或长期控制良好(控制药)。
3. 镜子测试:对着镜子使用,观察气雾是否直接进入口腔而非散失在空气中。
4. 呼气检查:使用后轻轻呼气,看是否有明显药物颗粒呼出。
5. 定期复诊:即使症状控制良好,也应每3-6个月让医护人员检查一次吸入技术。
七、常见问题解答
Q:为什么使用吸入剂后感觉没效果?
A:可能原因包括:使用技术错误、药物过期、气道严重痉挛需要更长时间起效、当前药物不适合病情等。建议记录症状变化并咨询医生。
Q:吸入激素安全吗?长期使用会不会有副作用?
A:吸入激素直接作用于肺部,全身吸收极少。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定期监测,安全性良好。不规律使用或技术不当反而增加副作用风险。
Q:什么时候需要更换吸入器?
A:当剂量计数器显示为0时,即使摇晃还有声音也应更换。无计数器的pMDI一般可喷100-200次,建议记录使用次数。
Q:旅行时如何携带吸入器?
A:随身携带,避免托运。极端温度可能影响药物性能,不要将吸入器长时间置于高温车中或冷冻环境。
Q:使用吸入剂后心悸手抖怎么办?
A:急救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引起短暂心悸、手抖,通常无需担心。如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八、专业帮助资源
1. 哮喘专科门诊:各大医院呼吸科多设有哮喘专病门诊,提供规范诊疗和吸入技术培训。
2. 哮喘教育护士:部分医院配备专门的教育护士,可一对一指导吸入技术。
3. 视频教学资源:中国哮喘联盟等专业机构官网提供各类吸入器使用示范视频。
4. 移动医疗APP:一些医疗APP提供用药提醒、技术指导和症状记录功能。
5. 患者互助组织:加入哮喘患者互助组织,分享使用经验和技巧。
记住,正确使用吸入剂是哮喘管理的基石。花时间学习和练习正确的吸入技术,将帮助您更好地控制哮喘,享受自由呼吸的生活。如果您对使用技术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及时咨询您的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