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历史:电子游戏如何成为一座新的“公共数字档案库”?
“玩”出来的历史:电子游戏如何成为一座新的“公共数字档案库”?
杨淑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医保办
当我们翻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字里行间是帝王将相、典章制度;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青铜美玉、书画典籍。这些,是传统的历史档案,庄严、静默,与我们保持着一段审美的距离。然而,有一种全新的、活生生的“档案库”正在我们指尖生成,它不在图书馆的幽深回廊里,而在我们电脑和主机的硬盘中——它就是电子游戏。
你或许会疑惑:游戏,不是娱乐和消遣吗?它如何能与“档案”这样沉重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换一个视角:当一款游戏精心复原了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当另一款游戏让你漫步在北宋汴京的街头,当你在虚拟世界里操作着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床……你沉浸其中的,不正是一座座由代码构建的、可交互的“数字档案库”吗?
一、从“阅读”到“漫步”:游戏如何构建历史现场
传统的档案和历史研究,给予我们的是 “关于历史的知识” 。而精心考据的历史题材游戏,则致力于为我们提供 “关于历史的体验”。
1、空间环境的“沉浸式”复原:
想象一下,你读了多少文字描述,才能在大脑中勾勒出唐朝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布局?而在一款像《刺客信条:王朝》这样的游戏中,你可以直接操控角色,在依据考古资料复原的、灯火辉煌的上元节长安城里奔跑、攀爬。你可以看到大雁塔的轮廓,混迹于西市的人群,感受坊墙的高低。这种对历史空间的三维、可探索的复原,是任何书籍和二维图片都无法比拟的。游戏在这里,扮演了一座超时空的虚拟博物馆的角色。
2、物质文化的“可交互”展示:
博物馆里的唐代陶俑、宋代瓷碗,你只能远观。但在游戏中,这些物品可能成为你角色装备的一部分。你可以“拿起”一把仿制真实的汉代环首刀,观察它的纹饰;可以“乘坐”一辆复原的古代马车,感受它的颠簸。这种可交互性,让冰冷的文物“活”了过来,建立了我们与历史物件之间一种前所未有的、具身化的情感连接。
3、社会生活的“情境化”模拟:
历史不仅是宏大的建筑和精美的器物,更是当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些历史模拟类游戏,如《天国:拯救》,极其考究地还原了中世纪欧洲的服饰、饮食、阶层乃至战斗方式。你不仅能看到,还能“扮演”一个中世纪村民,去体验他如何劳作、如何社交、如何面对疾病与战争。这种角色代入式的模拟,提供了理解历史复杂性的独特路径,让我们得以窥见教科书之外,更丰满、更有烟火气的历史肌理。
二、游戏作为档案库的独特价值:超越娱乐的公共史学
电子游戏作为“公共数字档案库”,其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技术的炫酷,更在于它推动了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参与方式的革命。
1、激发公众的“主动探索”热情:
游戏的核心机制是“任务”与“探索”。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玩家会主动去了解一段历史背景,辨认一座古代建筑的功能,甚至去查阅相关的真实历史资料作为“攻略”。这个过程,将被动接收的历史知识,变成了主动探寻的目标。无数青少年可能是因为玩了《三国志》系列游戏,才对东汉末年的地理、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去阅读《三国演义》甚至《三国志》。
2、保存与再现“消失的”文化遗产:
许多古代建筑、城市布局乃至自然景观,已经在现实中损毁或面目全非。游戏提供了数字化重建与永久保存的可能。通过游戏引擎,开发者可以基于考古发现和古籍记载,让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重新“屹立”。这些数字模型本身,就是极其珍贵的、可动态展示的文化遗产档案。
3、呈现多元与争议的“历史视角”:
传统历史叙述常常是单一的、权威的。而一些优秀的游戏开始尝试呈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例如,在描述一场战争时,游戏可能会通过不同角色的剧情线,让玩家同时理解交战双方的动机、困境与代价。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打破了非黑即白的简单史观,引导玩家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历史往往没有唯一的“真相”,只有不同的“解释”。
三、“虚拟”与“真实”的边界:游戏档案库的局限与争议
在拥抱游戏作为新档案库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性。
1、“游戏性”与“历史真实性”的博弈:
游戏首先是娱乐产品,为了好玩,它必须做出妥协和虚构。可能会为了关卡设计而改动建筑布局,为了剧情节奏而压缩或改编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为了角色魅力而美化或丑化某个历史人物。因此,游戏提供的是一个“基于真实”的模拟环境,而非百分百的历史复刻。 将游戏内容完全等同于历史事实,是危险的。
2、技术、商业与意识形态的滤镜:
游戏的制作受到技术限制、商业考量(什么题材好卖)以及制作团队自身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三大因素构成了一道“滤镜”,决定了哪些历史会被选择、被如何呈现。例如,西方工作室制作的关于东方的历史游戏,难免带有其文化视角的解读,可能存在“东方主义”的偏差。因此,玩家需要带着审辨的眼光,理解游戏叙事背后的建构性。
四、未来展望:从“沉浸”到“共创”的公共史学
电子游戏作为“公共数字档案库”的潜力远未被充分发掘。未来的趋势令人期待:
与学术界的深度合作: 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开始聘请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作为顾问,确保游戏内容在学术上的严谨性。这种“学界”与“业界”的联姻,将极大提升游戏作为历史传播媒介的信誉度和价值。
教育游戏的专门化: 专门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严肃游戏将会出现,它们更侧重于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成为教科书的有力补充。
开放世界的“玩家共创”: 在未来,游戏或许不仅能提供历史场景,还能提供强大的编辑工具,允许玩家和研究者在这个虚拟平台上,根据自己的考证,创建新的历史情境和叙事模组,真正实现公众对历史的“共同书写”。
结语
电子游戏,这个我们曾以为是“玩物”的存在,正悄然崛起为一座生机勃勃的“公共数字档案库”。它不再仅仅是讲述历史,而是邀请我们走进历史,触摸历史,甚至在一定限度内“经历”历史。
它当然无法替代严肃的学术研究和对原始文献的深耕,但它成功地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将历史的魅力,以最生动、最亲切的方式,送达数以亿计的普通人面前。 下一次,当你在恢弘的虚拟古代城市中漫步时,请记得,你不仅是在娱乐,更是在访问一座由代码构筑的、人类文明的记忆宫殿。你指尖所及,正是“玩”出来的、正在生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