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 “三凹征” 要警惕!可能是严重呼吸系统急症信号

出现 “三凹征” 要警惕!可能是严重呼吸系统急症信号

杨璐  桐柏中医医院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突然呼吸急促,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脸憋得通红或发紫,表情痛苦。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只是 “喘不过气” 的普通症状,没及时重视,却不知这种表现叫 “三凹征”,是身体发出的紧急警报 —— 背后可能隐藏着会危及生命的严重呼吸系统急症。了解 “三凹征” 的表现、诱因和紧急处理方法,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一、先认清:什么是 “三凹征”?出现这些表现要立刻警惕

“三凹征” 是呼吸系统出现严重梗阻时的典型表现,核心是 “吸气困难” 导致的特定部位凹陷。简单来说,当气道被堵塞或肺部功能严重受损,身体为了吸入足够的空气,会用力吸气,此时胸腔内压力降低,颈部和胸部的柔软部位就会因压力差而凹陷,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胸骨上窝,也就是脖子下方、胸骨最顶端的凹陷处;第二个是锁骨上窝,在两侧锁骨上方的凹陷区域;第三个是肋间隙,即胸部两侧肋骨之间的缝隙。当人用力吸气时,这三个部位会明显凹陷,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声音嘶哑、咳嗽、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甚至意识模糊等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三凹征” 不是普通的 “气短” 或 “憋气”。比如平时运动后气喘,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不会出现这些部位的凹陷;而出现 “三凹征” 时,呼吸困难往往很剧烈,即使坐着不动,也会持续存在,且可能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或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一旦出现 “三凹征”,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很危急,必须立即就医。

二、揪出诱因:这些严重呼吸系统急症,会引发 “三凹征”

“三凹征” 的出现,本质是 “气道梗阻” 或 “肺部通气功能严重下降”,背后可能是多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急性喉炎(尤其是儿童)

儿童的喉腔比较狭窄,黏膜娇嫩,一旦发生急性炎症,黏膜会迅速充血肿胀,导致气道变窄,引发梗阻。儿童出现急性喉炎时,除了 “三凹征”,还会伴有 “犬吠样咳嗽”(声音像小狗叫)、声音嘶哑、发烧等症状,夜间症状会更严重,可能突然在睡梦中憋醒,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窒息,危及生命。

2. 气道异物梗阻

这是儿童和老年人出现 “三凹征” 的常见原因。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将小玩具、坚果、糖果等塞进嘴里,不小心呛入气道;老年人可能因吞咽功能下降,吃饭时将食物(如米饭、肉块)呛入气管。气道异物梗阻时,会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随后出现 “三凹征”,如果异物完全堵塞气道,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窒息死亡。比如有新闻报道,儿童吃花生时呛入气道,因未及时抢救而失去生命,就是典型的气道异物梗阻引发的急症。

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冷空气或情绪激动后,可能会出现急性发作。此时支气管会痉挛收缩,气道变窄,导致通气困难。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会出现 “三凹征”,同时伴有喘息、咳嗽、胸闷、端坐呼吸(只能坐着呼吸,躺下会更难受)等症状,如果不及时使用平喘药物或就医,可能发展为 “哮喘持续状态”,导致呼吸衰竭。

4. 重症肺炎

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炎症会广泛侵犯肺部组织,导致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下降。患者会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 “三凹征”,同时伴有面色青紫、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等表现。重症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5. 气胸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部,导致肺部塌陷,无法正常通气。常见于有肺部基础疾病(如肺气肿、肺大泡)的人,或因外伤(如胸部撞击)引发。气胸发作时,会突然出现一侧胸痛、呼吸困难,随后出现 “三凹征”,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心慌等症状。如果是 “张力性气胸”,病情会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可能导致休克,必须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三、紧急处理:出现 “三凹征”,先做这些事,再送医

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 “三凹征”,必须牢记 “时间就是生命”,正确的紧急处理步骤能为抢救争取时间:

1. 立即拨打 120,明确告知病情

首先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诉急救人员患者出现 “三凹征”、呼吸急促、面色异常等症状,以及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如哮喘、肺炎)、发病时间和地点,让急救人员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尽快到达现场。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不要离开患者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加重梗阻

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坐位,身体稍微前倾,这样的姿势有助于打开气道,减轻呼吸困难。如果患者有呕吐或口腔分泌物,要及时帮助清理,比如让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棉签轻轻清除口腔内的异物或分泌物,避免呕吐物或分泌物呛入气道,加重梗阻。

如果怀疑是气道异物梗阻(比如患者在进食或玩耍时突然发病,有呛咳史),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采用 “拍背压胸法”—— 将婴儿俯卧在手臂上,头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然后翻转婴儿,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 5 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对于 1 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采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 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臂环抱其腰部,让患者弯腰,头向前倾,一手握拳,将拇指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与剑突连线之间,另一手紧握在握拳手之上,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者腹部,约每秒挤压 1 次,直到异物排出。

3. 避免错误操作,防止加重病情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要避免一些错误的做法: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喝水,因为此时患者吞咽功能可能受影响,喂食喝水容易呛入气道,加重梗阻;不要随意给患者吃药,尤其是镇咳药或镇静药,镇咳药可能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异物或分泌物无法排出,镇静药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吸困难;不要用力摇晃患者或让患者剧烈活动,这样会增加身体耗氧量,加重呼吸负担。

4. 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配合

在等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果患者意识清醒,要尽量安抚其情绪,让其保持冷静,避免紧张焦虑,因为情绪激动会加重呼吸困难;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逐渐减弱甚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先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然后开放气道,进行 2 次人工呼吸,重复操作,直到患者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

四、预防为先:这些措施,能减少 “三凹征” 相关急症的发生

虽然 “三凹征” 多是急症,但很多引发 “三凹征” 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能有效降低风险:

1. 预防气道异物梗阻:做好 “防呛咳” 措施

对于儿童,要避免给 3 岁以下的孩子吃坚果、糖果、果冻等容易呛入气道的食物;孩子玩耍时,要将小玩具、硬币、纽扣等小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喂食时要让孩子坐直,不要在孩子哭闹、奔跑或玩耍时喂食。

对于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细软,将食物切成小块,避免吃黏性大、不易吞咽的食物(如汤圆、年糕);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说话或看电视;如果老年人吞咽功能较差,可以使用增稠剂将食物或水调稠,减少呛咳的风险。

2. 预防急性喉炎和哮喘:减少诱因,控制基础疾病

预防急性喉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避免让孩子接触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发展为急性喉炎。

哮喘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定期清洁房间,减少尘螨滋生;春秋季花粉较多时,外出要戴口罩;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随身携带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一旦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及时用药,避免病情急性发作。

3. 预防肺炎和气胸:增强体质,及时治疗基础病

预防肺炎,要注意增强体质,平时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提高免疫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可以接种肺炎疫苗,降低肺炎的发病风险;如果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展为肺炎。

有肺气肿、肺大泡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防止肺部压力突然升高导致气胸;定期复查肺部情况,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减少气胸的发生风险。

结语:警惕 “三凹征”,守住呼吸安全线

“三凹征” 不是普通的呼吸不适,而是身体发出的 “红色警报”,背后可能是急性喉炎、气道异物梗阻、哮喘急性发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一旦发现 “三凹征”,必须立即拨打 120,同时做好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急救等措施,为抢救争取时间。

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也很重要 —— 避免气道异物梗阻、控制哮喘等基础疾病、增强体质预防肺炎,能有效减少 “三凹征” 的发生风险。记住,呼吸是生命的基础,警惕 “三凹征”,才能守住呼吸安全线,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