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天年”的养生原则

《黄帝内经》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里,开宗明义就谈到人怎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天年,即天赋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开篇就是要回答: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黄帝观察到,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现在的人却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而且很难活到100岁。这是什么原因呢?

“知道” 尽终其天年的起点

养生的第一大总原则,就是“道”——知“道”、体“道”、合于“道”。

首先,是上古之人“知道”,所以活到一百多岁。这个“知道”不是今天所说的“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在古代“知道”是两个词“知”和“道”。“知”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了解、懂得、通晓、明白、掌握;“道”这里是名词。“道”,这里指“养生之道”,即养生的总原则。

光“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知道”并且“做到”,才可以“尽终其天年”。

那么,这个“道”(养生的总原则)是什么呢?《上古天真论篇》给出的解释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就是“效法阴阳的大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里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

法于阴阳 尽终天年的前提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总纲领,“阴阳”的观念来源于《易经》,虽然《易经》的原文没有提到“阴阳”两个字,但《易经》通过两个符号“阳爻”和“阴爻”,表达了阴阳思维,即以连续的横线段为阳爻,代表阳,以中间断开的横线段为阴爻,代表阴。《黄帝内经》说,要想养生,首先要搞清楚“阴阳”。

现在谈到养生,说法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甚至是荒谬的、误人的,比如不分具体情况的喝绿豆汤等。这类稀奇古怪的“伪养生”说法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那就是没有分别阴阳。

人的体质是分阴阳的,人的健康情况、疾病情况等都是分阴阳的,食物、药物也都是分阴阳的,不同的人不可能都吃同一种食物或药物就能有利于健康。而且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相符合,比如人的作息、起居、饮食、运动都要效法一天的昼夜旦夕、一个月的晦朔弦望、一年的春夏秋冬等,这些阴阳变化规律不能违背,一旦违背,必定生病。

和于术数 尽终天年的技术

术数的“术”是技术,“数”也不是今天通常意义的数字,而是指“方术”。在古代,这些方法、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于术数”,就是养生的各种方法、技术都要与阴阳大规律相吻合、相和谐。

其实,“术数”就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以数字为例,中国古代有十个数字。这十个数字不是零到九,而是一到十。其中五个阳数、五个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所以,数字就是阴阳的体现。因此,当“和于术数”时,养生的总原则就不再是抽象的、虚空的,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了。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的,是有节制的。

第二个是起居有常,起居不仅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常度,不能乱来瞎搞。

第三个是不妄作劳,就是指劳动、运动是不过度的,“劳“(劳形、劳神)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个是形与神俱,即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这四个方面包括一个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这四方面作文章、下功夫。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上古之人一样,都能度过一百岁。

阴阳中和 尽终天年的核心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八个字再进一步精炼,就提炼出养生的一大基本原则,即“阴阳中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阴阳中和”,从儒释道三家来看,都在讲“中”、讲“和”,儒家讲“中庸之道”,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而中医更是讲调和致中。

所以,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原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阴阳中和”。

阴阳中和的“和”,就是指和谐,具体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要与大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天和人的关系中,天是阳,人是阴。阳主阴从,大自然为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为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所以,中国人认为人要服从大自然。人不能破坏自然、违逆自然规律,天地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人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结果怎样?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雾霾肆虐,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这在中医学看来,都是天人不和的后果。

要与社会和谐、与其他人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与我这一对关系里,谁起主导作用?当然是自己,自己和别人的矛盾是谁造成的?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所以,人我和谐的落脚点在“修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修己安人,人我和谐。

自己的身和心要和谐,也就是形体与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在形体与精神这一对关系中,按照《黄帝内经》观点看,精神是阳,身体、形体是阴。道家和中医学,尤其是《道德经》《黄帝内经》都认为人一生下来神气充足,后来长大了,神气慢慢衰退,神气全部衰尽的时候,人就死了。所以说,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阴阳中和的“中”,就是指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太过、也无不及。但“中”不要简单看成就是度量衡意义上的“中间”、“中心”等,“中”主要是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

“中”就是“唯变所适,惟义所在”,唯变所适即随机应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惟义所在”的“义”就是适宜、合适,意思是只要合适了就行,不要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

养生正是如此,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0)
健康频道健康频道
上一篇 2025年9月11日 下午12:08
下一篇 2025年9月11日 下午12:09

相关推荐

  • 阳气不足容易招来肿瘤?

    在民间有个说法,阳气不足的人更容易招来肿瘤,真的是这样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负责人曹洋教授进行了解答。 提高免疫力≠温补阳气 免疫系统是我们人体自身的抵御外邪侵袭机体的天然屏障,成为机体抵抗疾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力的强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亦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所谓的“免疫力”呢? 曹洋教授介绍,《黄帝内经》记载…

    2025年9月11日
    012
  • 每天坚持“踮脚”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腿部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状态。踮脚,别看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其实是锻炼小腿、全身养生的有效方式之一。每天坚持踮脚,可以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 01、踮脚对人体健康有何帮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朱越锋介绍,踮脚也称提踵,是通过开合脚掌让小腿和脚髁肌腱用力,反复做上下升降的运动。虽然整体运动幅度不大,但动作过程中需要调动的肌…

    2025年9月11日
    028
  • 世界肥胖日:春天来了,一起健康“吃瘦”吧!

    年过完了,马上就要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相信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开启新一年的塑形瘦身计划。 关于减肥,“怎么吃”是非常重要的,“吃瘦”是成功减肥的很重要的环节之一。“世界肥胖日”刚过,本期带领大家探寻“健康吃瘦”的人体奥秘,介绍比较受欢迎的饮食减肥法,也为大家支支招,如何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前提下好好吃饭。 减肥老不成功?照着这些要点做,轻松瘦下来 有助于减重的食…

    2025年9月11日
    026
  • 以演促练,国家中医队拿出硬实力——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七省市跨区域联合演练纪实

    滚滚烟尘中,因地震受伤的20多位大学生倒在砂石土砾上,同时附近一辆装载氯气的罐车侧翻并发生氯气泄漏,学生们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恶心、昏迷等症状。 “上海、河南、湖北、陕西、浙江、江西、重庆七省市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以及南阳市应急救援队,已集结完毕。现在,我命令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应急队伍全体队员立即出发,全力以赴救治伤员!”现场指挥长、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

    2025年9月11日
    031
  • 冬天第一杯养生茶 已上架

    冬天来啦!立冬是冬季第一个节气,此时南方天气转凉,北方北风凛冽,气温下降明显。立冬养生首避风寒,温养神气,以养阳气。宜以静态运动为主,早睡晚起,饮食宜清温养阴暖脾肾。 今天就为您送上立冬后适宜的代茶饮。 武夷岩茶 立冬饮茶以武夷岩茶为宜。武夷岩茶属半发酵青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极品,最著名的就是大红袍茶。此茶性温,可健胃养胃,适合四季饮用…

    2025年9月11日
    028
  • 如何减油、增豆、添奶?这场卫健委发布会干货满满

    日常,如何减油、增豆、添奶?11月14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减油】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 用油壶和不粘锅,多蒸煮 要减少日常烹调油的用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建议从两个环节来减:一是借助工具,比如使用带刻度的油壶,定量用油、控制总量,或者日常用不粘锅炒菜,可以少放油;二是多选择一些少用油的烹饪方式,比如…

    2025年9月11日
    034
  • 抹茶漱口水能抑制牙周炎细菌

    据最新一期开放获取的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微生物学谱》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在实验室研究中,抹茶抑制了牙龈假单胞菌的生长。此外,在一项涉及45名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使用抹茶漱口水的人唾液样本中牙龈假单胞菌水平明显降低。   抹茶是一种研磨得很细的绿茶粉。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抹茶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潜在抑制作用。   来自日本大学松户齿学部、日本国立…

    2025年9月11日
    013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