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伤应急处理,避免二次伤害的关键步骤

毒蛇咬伤应急处理,避免二次伤害的关键步骤

李亚村 舞阳县中心医院

在户外探险、田间劳作或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蛇类不期而遇,毒蛇咬伤的风险也随之存在。当不幸被毒蛇咬伤时,错误的应急处理方式不仅无法缓解伤情,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二次伤害,危及生命安全。掌握科学、正确的毒蛇咬伤应急处理方法,是避免二次伤害、争取宝贵救治时间的关键。

一、认识毒蛇与咬伤风险

在讨论应急处理之前,了解毒蛇的种类、特征及其咬伤风险至关重要。全球已知的毒蛇种类超过 600 种,我国常见的毒蛇有蝮蛇、竹叶青、眼镜蛇、银环蛇等。不同种类的毒蛇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其毒液成分和毒性也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眼镜蛇的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扁,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扁,并发出 “呼呼” 声;银环蛇身体背面黑白相间,黑色环纹较白色环纹宽;竹叶青通体绿色,眼睛红色,常栖息于山林、菜地中。毒蛇的毒液主要分为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混合毒素三大类。神经毒素会导致呼吸麻痹、肌肉瘫痪;血液毒素会引起出血、溶血、组织坏死;混合毒素则兼具两者的毒性作用 。

了解毒蛇的这些特征和毒液特点,有助于在被咬伤后初步判断毒蛇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我们也应清楚,毒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咬伤事件都是在人类无意中惊扰到毒蛇时发生的。因此,在毒蛇出没的区域活动时,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

二、避免二次伤害的基本原则

被毒蛇咬伤后,保持冷静是避免二次伤害的首要原则。过度的紧张和恐慌会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液更快地扩散到全身,加重中毒症状。因此,伤者和周围的人都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减少活动也是关键。受伤后,伤者应尽量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奔跑、走动等剧烈运动,以减缓毒液在体内的扩散速度。可以就地坐下或躺下,用绷带、布条等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端)进行适当包扎,但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避免错误处理同样重要。许多人在被毒蛇咬伤后,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如用嘴吸毒、切开伤口、挤压伤口、冰敷、涂抹不明草药等,这些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排出毒液,还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出血加剧等二次伤害。因此,必须坚决避免这些错误行为。

三、毒蛇咬伤应急处理的关键步骤

(一)现场快速评估

被毒蛇咬伤后,首先要对现场情况和伤者状况进行快速评估。确认是否有再次被咬伤的风险,确保现场环境安全后,迅速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跳等。同时,仔细查看伤口情况,注意伤口的数量、形状、大小、出血情况以及是否有毒牙残留。毒蛇咬伤的伤口通常会有两个较深的牙痕,而无毒蛇咬伤的伤口则多为一排细小的牙痕。此外,还要留意伤者是否出现中毒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全身乏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通过这些初步评估,能够对伤情的严重程度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二)紧急呼叫救援

在完成现场快速评估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 120),清晰准确地告知救援人员事发地点、伤者情况等重要信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伤者,除非现场存在明显的危险,如火灾、洪水等。如果有条件,可以安排专人到路口等待救援人员,引导他们尽快到达现场,以节省救援时间。

(三)伤口初步处理

保持伤口低位:让受伤肢体保持低于心脏的位置,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减缓毒液向心脏和全身扩散的速度。例如,如果是腿部被咬伤,伤者应坐下或躺下,将受伤的腿自然下垂;如果是手臂被咬伤,可以用布条或围巾将手臂悬吊在胸前,使其低于心脏水平。

去除束缚物:迅速去除受伤肢体上的戒指、手表、手镯、紧身衣物等束缚物。因为被毒蛇咬伤后,伤口周围的组织会很快出现肿胀,如果不及时去除这些束缚物,随着肿胀的加剧,会导致肢体血液循环受阻,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引发严重的二次伤害。

清洁伤口:用干净的清水、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清除伤口表面的毒液、污垢和细菌,降低感染的风险。冲洗时间应不少于 15 分钟,冲洗时要注意水流的方向,尽量从伤口上方往下方冲洗,避免将毒液冲入伤口深处。但要注意,不要用力挤压伤口,也不要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消毒剂直接涂抹伤口,以免加速毒液的吸收。

(四)适当包扎固定

在伤口初步处理后,可以对受伤肢体进行适当的包扎固定。使用绷带、布条或干净的衣物等,在伤口近心端 5 – 10 厘米处进行环形包扎。包扎的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导致无法起到减缓毒液扩散的作用。包扎后,每隔 15 – 20 分钟放松 1 – 2 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同时,可以用木板、树枝等制作简易夹板,对受伤肢体进行固定,进一步限制肢体活动,减少毒液扩散。

(五)密切观察与记录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和中毒症状的变化,如意识状态是否清醒、呼吸是否平稳、心跳是否正常、伤口肿胀和疼痛是否加剧、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并详细记录这些变化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表现、程度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送往医院后的治疗与康复

当救援人员到达后,应将伤者平稳地转移到担架上,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密切观察伤者的情况,如有必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伤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确定毒蛇种类和中毒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抗蛇毒血清、对症治疗(如缓解疼痛、控制出血、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等)、伤口处理(如清创、消毒等)。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特效药物,能够中和体内的蛇毒,但必须在被咬伤后的数小时内注射,效果才最佳。

在治疗过程中,伤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严格遵守医嘱。治疗结束后,伤者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休养,以促进身体恢复。康复期间,要注意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同时加强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被毒蛇咬伤是一种紧急且危险的情况,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遵循避免二次伤害的基本原则,冷静应对,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伤害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争取有利条件。

(0)
健康频道健康频道
上一篇 2025年9月20日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5年9月20日 上午11:11

相关推荐

  • 儿童语言障碍如何改善?从家庭互动到专业矫正

    儿童语言障碍如何改善?从家庭互动到专业矫正 夏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康复科  主治医师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儿童的语言发育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然而,部分儿童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晚、发音不清、词汇量少或表达困难等。语言障碍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交流,还可能对其学…

    2025年9月22日
    06.5K
  • 高血脂 —— 内科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高血脂 —— 内科易忽视的健康隐患 张庆祥  确山县中医院内二科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脂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内科健康问题。它就像一个隐匿在身体内的 “无声杀手”,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的心血管系统、肝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了解高血脂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

    2025年9月25日
    08.7K
  • 颅脑外伤的紧急处理与神经外科治疗策略

    颅脑外伤的紧急处理与神经外科治疗策略 于世建 原阳县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颅脑外伤,作为一种严重且复杂的医学状况,其处理和治疗涉及多个层面,从最初的紧急救援到后续的神经外科治疗,再到长期的康复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颅脑外伤的紧急处理原则、神经外科治疗策略以及相关的康复措施,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一、颅脑…

    2024年8月23日
    07.7K
  • 骨骼健康秘籍: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骼健康秘籍:预防骨质疏松症 李瑞刚 范县人民医院骨科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寿命逐渐延长,而骨骼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骨质疏松症不仅会导致骨折风险的增加,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揭示骨骼健康的…

    2025年10月1日
    05.5K
  • 从大脑神经层面,剖析焦虑抑郁失眠成因

    从大脑神经层面,剖析焦虑抑郁失眠成因 刘传芝 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焦虑、抑郁和失眠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这些看似不同的病症,其实在大脑神经层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了解它们的成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疾病,还能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深入大脑神经层面,剖析焦虑、抑郁与失眠的成因。 神经递质失衡:核心影响…

    2025年10月18日
    08.7K
  • 从药学角度看疾控中心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从药学角度看疾控中心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赵秀琴  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引言 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疾控中心在公共卫生领域承担着重要职责,从药学角度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 (一)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

    2024年11月20日
    09.8K
  • 头痛头晕别慌张!脑部 CT 和 MRI 如何揪出 “神经隐患”?

    头痛头晕别慌张!脑部 CT 和 MRI 如何揪出 “神经隐患”? 李岭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生活中,头痛头晕是常见症状,偶尔发作或许是疲劳、压力所致,但频繁出现时,可能预示着潜在的神经隐患。在医疗诊断领域,脑部 CT 和 MRI 就像 “火眼金睛”,能深入大脑内部,发现那些肉眼无法察觉的病变。了解这两种检查方式的原理、作用和适用场景,能…

    2025年10月21日
    07.7K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