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高血压病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孙国举 三门峡市湖滨区车站街道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体检报告上那一串高于正常范围的数字,觉得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无需太过在意。然而,高血压病的危害,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它就像一个悄无声息的 “隐形杀手”,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给多个重要器官带来难以逆转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一、高血压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一般为收缩压(高压)90 - 139mmHg,舒张压(低压)60 - 89mmHg。当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mmHg 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90mmHg 时,就可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占高血压患者的 90% 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去除病因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

(二)高血压的现状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高发病率的态势。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 25%,也就是说每 4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个高血压患者。而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率的上升,高血压的发病率还在逐年递增。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知晓,或者即便知晓也未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二、高血压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

(一)心脏

左心室肥厚: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心脏的左心室承受更大的压力,为了克服这种压力,左心室的心肌会逐渐增厚,这就是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初期,心脏可能还能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维持正常的功能,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2 - 4 倍。

(二)大脑

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硬化、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同时,高血压也会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血管狭窄,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认知功能障碍:长期的高血压还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高血压引起的脑小血管病变,会破坏大脑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三)肾脏

肾动脉硬化:高血压会导致肾动脉发生硬化,使肾脏的血液供应减少。为了维持正常的肾功能,肾脏会进行自我调节,但这种调节机制长期过度作用,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最终影响肾脏的排泄和内分泌功能。

肾衰竭:随着肾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肾脏功能会不断恶化,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肾衰竭患者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这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高血压是导致肾衰竭的第二大原因,约占肾衰竭病因的 25%。

(四)眼睛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会对眼睛的视网膜造成损害,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病变。早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黄斑病变:高血压还会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黄斑是眼睛视网膜上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负责中心视力。黄斑病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导致阅读、驾驶等日常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三、高血压引发的严重并发症

(一)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高血压会使主动脉壁的压力增大,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发病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难以忍受。如果不及时治疗,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达 50% - 80%。

(二)高血压脑病

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脑血管会发生强烈的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同时,过高的血压还会使脑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这两种情况共同作用,就会导致高血压脑病的发生。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四、高血压危害严重却易被忽视的原因

(一)症状隐匿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如头痛、头晕、心悸等,这些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疾病混淆。有些患者甚至在血压已经很高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任何感觉,这就使得高血压在不知不觉中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

部分患者虽然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要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他们没有意识到高血压对身体各器官的损害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一旦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三)不良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高血压的发生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很多患者虽然知道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不利,但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改变,这也导致高血压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五、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6 克;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身体代谢。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戒烟和限制饮酒量对于控制血压非常重要。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

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保持心理平衡,学会缓解压力,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心情,对血压控制也有很大帮助。

(二)定期体检

定期测量血压是早期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更频繁地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三)规范治疗

如果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方案通常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定期复诊,监测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涉及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多个重要器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高血压的严重性,重视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规范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血压健康,远离高血压这个 “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