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翻修 —— 解决置换术后的棘手难题
关节翻修 —— 解决置换术后的棘手难题
杜滨 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
关节置换手术,给无数饱受关节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帮助他们重新恢复正常生活。然而,如同任何医疗手段一样,关节置换并非一劳永逸。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会面临置换关节失效的问题,这时候,关节翻修手术便成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的有效手段。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关节翻修手术,消除大家对它的陌生感与恐惧。
一、为什么要进行关节翻修手术?
关节置换手术技术成熟,能够显著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置换的关节可能出现磨损、松动、感染等问题,导致手术效果大打折扣,严重时影响患者日常活动。
磨损
人工关节由金属、陶瓷或塑料等材料制成。即便材料耐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关节各部件间的摩擦仍会导致磨损。磨损产生的碎屑进入关节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不仅损害周围组织,还可能加速关节松动,降低关节稳定性。
松动
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固定人工关节的骨水泥可能老化,或者人工关节与骨骼之间的生物固定界面被破坏,致使人工关节逐渐松动。松动后,关节稳定性变差,患者会感到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感染
虽然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尽量降低感染风险,但术后仍有一定概率发生感染。感染不仅引起局部红肿热痛,还可能导致全身发热。一旦感染,人工关节周围的骨骼和软组织会遭受严重破坏,普通抗感染治疗难以彻底治愈,通常需进行关节翻修手术。
外伤
意外受伤如摔倒、碰撞等,可能对置换关节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关节脱位、骨折等问题。这些情况会破坏人工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往往需要通过关节翻修手术来修复或更换受损部件。
二、哪些症状提示可能需要关节翻修?
疼痛加剧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通常会明显减轻。但如果术后一段时间,关节部位疼痛再次出现,且逐渐加重,尤其是活动或负重时疼痛加剧,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可能是人工关节出现问题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关节活动受限
置换后的关节应能保持良好活动度。若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变小,如膝关节屈伸困难,髋关节不能正常抬腿、下蹲,影响行走、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可能意味着人工关节出现松动、磨损或其他异常情况。
关节肿胀
关节部位突然出现肿胀,伴有皮肤发红、发热,可能是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导致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就医,确定肿胀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关节变形或不稳定
观察到置换关节出现变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或者行走时感觉关节不稳,有 “打软腿” 现象,很可能是人工关节的结构或功能出现问题,需要考虑关节翻修手术。
三、关节翻修手术是如何进行的?
术前评估
关节翻修手术比初次置换手术复杂,术前需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初次关节置换手术情况、术后恢复过程、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同时,安排一系列检查,如 X 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人工关节的磨损、松动程度,以及周围骨骼和软组织的情况。此外,还会进行血液检查,评估患者身体整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异常情况。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手术过程
取出受损部件:医生在手术中切开皮肤,显露置换关节,小心去除松动或磨损的人工关节部件。这一过程需特别注意保护周围骨骼和软组织,避免造成不必要损伤。有时,骨水泥固定的关节部件取出难度较大,医生需借助特殊工具,如骨水泥取出器,将骨水泥从骨骼中完整取出,同时尽量保留健康的骨骼结构。
处理骨骼和软组织:取出受损部件后,医生会清理关节周围的疤痕组织、炎性组织以及磨损产生的碎屑。对受损骨骼进行修复和重建,如填补骨缺损、纠正骨骼畸形等。这一步对于恢复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力学性能,保证新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根据骨骼和软组织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用植骨、使用特殊的金属垫块等方法进行处理。
植入新的关节部件: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部件植入。如今,人工关节设计不断创新,材料性能也日益优异,医生可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活动需求等因素,选择更适合的关节假体。新关节植入后,医生会进行精细调试,确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以及肢体长度恢复正常。
缝合切口:手术完成后,医生会仔细冲洗手术部位,清除残留碎屑和血液,然后逐层缝合切口,并放置引流管,引出术后可能产生的积血和积液,减少感染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康复
关节翻修手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恢复关节功能至关重要。术后早期,患者需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减轻肿胀。随着伤口逐渐愈合,可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屈伸、髋关节旋转等练习,帮助恢复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时增加负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让患者能够恢复正常行走和日常生活活动。整个康复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按照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坚持训练,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四、关节翻修手术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尽管关节翻修手术能有效解决置换术后的问题,但相比初次关节置换手术,它风险更高。由于手术部位解剖结构因初次手术发生改变,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和创伤更大,出血、感染等风险相应增加。此外,术后新关节仍可能出现松动、磨损等问题,影响手术效果。
为降低手术风险,医生会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尽量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作为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五、如何预防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问题?
定期复查
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通过 X 光等检查,医生可及时发现人工关节是否存在磨损、松动等早期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避免问题恶化,减少关节翻修手术的必要性。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给关节带来过大负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低冲击力运动,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以减少人工关节的磨损。同时,注意保护关节,防止外伤。
预防感染
预防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因为这些部位的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关节部位,引发关节感染。在进行牙科治疗、泌尿系统检查等侵入性操作时,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关节置换史,必要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