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不只是“腰疼”那么简单
腰椎间盘突出:不只是“腰疼”那么简单
荥阳市人民医院 骨二科(骨关节外科) 陈燕慧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脊柱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仅停留在“腰疼”这一表面症状上,然而,实际上,腰椎间盘突出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内的“健康杀手”,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和生活困扰。因此,深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知识,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
(一)腰椎间盘的结构特点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腰椎椎体之间,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髓核是一种富含水分和蛋白多糖的胶冻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压能力;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方式排列而成,坚韧而有弹性,对髓核起到包裹和限制作用;软骨板则位于椎体的上下面,为髓核和纤维环提供营养和代谢通道。
(二)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出现裂隙,变得脆弱易损。外因则包括外伤、劳损、受寒受湿等。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弯腰负重等动作,会使腰椎间盘承受过大的压力,加速其退变过程;腰部受到外伤,如扭伤、撞击伤等,也可能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1]^。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多样症状表现
(一)腰疼
腰疼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锐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的部位多位于腰部正中或两侧,可放射至臀部。这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刺激或压迫了腰部的神经根或窦椎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信号传导。
(二)下肢放射痛
当下肢放射痛出现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疼痛沿着坐骨神经的走向放射,从腰部经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或烧灼感,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时疼痛会加重。这是因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坐骨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阻,引发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2]^。
(三)下肢麻木和肌肉无力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突出的椎间盘持续压迫神经根,会导致神经根的营养供应障碍和传导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下肢麻木和肌肉无力。患者可能会感到下肢或足部有麻木、针刺感,甚至出现肌肉萎缩,影响行走和站立。严重时可能出现足下垂或踝关节无力,导致步态异常。
(四)大小便功能障碍
当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马尾神经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尿潴留、大便失禁等。这是由于马尾神经是控制膀胱和直肠功能的重要神经,一旦受到压迫,就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大小便功能障碍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表现,提示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就医,以免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3]^。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等。例如,检查下肢的肌力是否正常,有无肌肉萎缩;用针刺、轻触等方法检查下肢的感觉是否减退;检查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是否正常。此外,还会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等特殊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X 线平片可以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和结构,观察有无腰椎侧弯、椎间隙变窄等退行性改变,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2. CT 检查:CT 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和方向,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对于钙化、骨化等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
3. MRI 检查:MRI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地显示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的结构,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类型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
五、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策略
(一)非手术治疗
1.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是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的常用治疗方法。一般建议卧床休息 2 - 3 周,期间可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2.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肌肉松弛剂可以缓解肌肉痉挛;神经营养药物可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3. 物理治疗:如牵引、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等。牵引可以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神经根的受压;推拿、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针灸和理疗可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缓解疼痛^[5]^。
(二)手术治疗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肌肉萎缩等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板减压术、椎间融合术等。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椎间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
六、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正确的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姿。坐位时,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站立时,应双脚平放地面,保持身体平衡;睡眠时,应选择硬板床,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
(二)加强腰背肌锻炼
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可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常见的腰背肌锻炼方法有小燕飞、五点支撑法等。小燕飞是患者俯卧在床上,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 3 - 5 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 3 - 5 秒为一个周期;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 3 - 5 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 3 - 5 秒为一个周期^[6]^。
(三)避免腰部外伤和过度劳累
在进行体育活动或日常劳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腰部受到外伤。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久站等过度劳累的情况,减轻腰椎的负担。
(四)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加速腰椎间盘的退变。因此,要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七、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不仅仅是一种导致“腰疼”的疾病,它还会引发下肢放射痛、麻木、肌肉无力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避免腰部外伤和过度劳累、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风险。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提高公众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促进科学防治,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