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航:妊娠期高血压的分级管理与母婴安全
科学护航:妊娠期高血压的分级管理与母婴安全
徐东英,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怀孕本是一段充满期待的旅程,但妊娠期高血压却像潜伏的 “隐形杀手”,威胁着母婴健康。数据显示,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约为 5%-12%,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只要科学认识、规范管理,绝大多数风险都能有效控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分级管理守护母婴安全。
一、认识妊娠期高血压:不止是 “血压高” 这么简单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五大类。它的核心危害在于:
· 对妈妈: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伤,严重时会发展为子痫(抽搐昏迷),危及生命。
· 对胎儿:胎盘血管痉挛会导致胎儿供血不足,引起胎儿生长受限、早产、胎盘早剥,甚至胎死宫内。
关键提醒: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必须满足 “妊娠 20 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且产后 12 周内血压能恢复正常。如果孕前就有高血压,属于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管理更为复杂。
二、分级管理:不同病情,不同应对策略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可分为轻、中、重三级,治疗原则差异显著。记住以下分级标准和应对要点,就能做到 “心中有数”:
1. 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密切监测,警惕进展
· 诊断标准:血压≥140/90mmHg,无蛋白尿,无其他器官损伤表现。
· 管理重点:
· 居家监测:每天固定时间测血压(建议早晚各一次),每周复查尿常规,观察是否出现蛋白尿(尿蛋白 “+” 提示病情升级)。
· 生活调整:✔️ 左侧卧位休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胎盘血流量。✔️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5 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品、罐头食品。✔️ 适度活动:每天散步 20-30 分钟,避免久坐久站,但不要剧烈运动。
· 何时就医:出现头痛、眼花、胸闷、胎动减少等症状,或血压突然升高(如收缩压>160mmHg),立即就诊。
2. 子痫前期(中度 / 重度):积极干预,防止恶化
· 中度子痫前期:血压≥150/100mmHg,伴尿蛋白 “+” 或水肿(如脚踝、小腿明显肿胀,休息后不消退)。
· 重度子痫前期:血压≥160/110mmHg,尿蛋白 “++” 以上,或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胎儿生长受限等。
· 治疗原则:
· 住院治疗:需绝对卧床休息,通过静脉用药(如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口服降压药(如拉贝洛尔)控制血压。
· 密切监护母婴:每天听胎心、做胎心监护,每周查 B 超监测胎儿生长,定期抽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 适时终止妊娠:孕 34 周后病情稳定者,可考虑引产;孕 34 周前病情严重者,需权衡胎儿存活能力与母亲安全,必要时提前剖宫产。
案例:28 岁的王女士孕 30 周时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压高达 170/110mmHg,尿蛋白 “+++”。住院后通过硫酸镁解痉、硝苯地平降压,并给予促胎肺成熟治疗。孕 32 周时胎儿肺部发育成熟,及时剖宫产娩出一名 2 斤 8 两的男婴,经新生儿科精心护理后健康出院。
3. 子痫:争分夺秒的急救状态
· 典型表现:在子痫前期基础上突然发生抽搐(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眼球上翻),甚至昏迷,发作时可能咬伤舌头、摔伤,或引发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
· 急救要点:✖️ 立即让孕妇侧卧,头偏向一侧,避免舌头后坠堵住气道,用毛巾垫在上下牙之间防止咬伤。✖️ 不要强行按压抽搐的肢体,避免骨折。✔️ 第一时间拨打 120,告知 “孕妇抽搐,可能子痫”,送往有抢救条件的医院。
· 后续治疗:抽搐控制后,需紧急终止妊娠,术后继续监测血压和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
三、母婴安全核心:早发现、早干预、个体化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关键在于 “关口前移”,通过规范产检和科学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
1.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做好高危人群筛查
· 高危因素:✔️ 年龄<18 岁或>40 岁,初次妊娠,多胎妊娠。✔️ 孕前肥胖(BMI≥28),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家族史。✔️ 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或胎盘早剥史。
· 筛查时间:首次产检(孕 12 周左右)需测血压、查尿常规,孕 20 周后每次产检必测血压,高危孕妇可增加尿蛋白检测频率。
2. 药物治疗的 “安全底线”
· 降压药选择:优先使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等经过孕期安全验证的药物,避免使用 ACEI/ARB 类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 用药目标:轻度患者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重度患者控制在<140/90mmHg,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胎盘供血。
· 切勿擅自停药:即使血压暂时稳定,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血压反跳,危及母婴。
3. 分娩时机与方式:权衡利弊的科学决策
· 终止妊娠的最佳时间:
· 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无并发症者可期待至孕 37 周后分娩。
· 重度子痫前期:孕 34 周后尽早终止妊娠;孕 34 周前病情不稳定者,促胎肺成熟后提前分娩。
· 分娩方式选择:无产科剖宫产指征者,可尝试阴道分娩,但需全程监测血压和胎心;病情严重或胎儿不耐受者,优先剖宫产。
四、产后管理:别以为 “卸货” 就万事大吉
很多人以为生完孩子血压就会恢复正常,但事实上:
· 产后 48 小时内:仍有发生子痫的风险,需继续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尤其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 产后 12 周内:需复查血压,若仍高于 140/90mmHg,需排查是否为慢性高血压。
· 长期健康管理:子痫前期患者产后 10 年内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建议每年体检时主动告知病史,加强代谢性疾病筛查。
五、给家人的陪伴指南:如何守护准妈妈?
· 心理支持: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容易焦虑担心,家人要多倾听、多鼓励,避免说 “别人怀孕都没事,就你矫情” 之类的话。
· 居家护理:✔️ 每天帮孕妇测量血压,记录数值和症状(如有无头痛、眼花)。✔️ 准备低盐、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豆腐),避免油腻和腌制品。✔️ 提醒孕妇左侧卧位休息,避免长时间仰卧。
· 紧急情况处理:牢记子痫发作时的急救要点,提前了解附近医院的产科急救能力,确保紧急时刻能快速就医。
结语:科学是最好的 “安胎药”
妊娠期高血压虽然危险,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从备孕开始保持健康体重、孕期规范产检、及时干预异常指标,每一步科学管理都在为母婴安全加分。记住:孕期的 “小题大做”,是对生命最好的敬畏。只要医患携手、积极应对,绝大多数妈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在科学护航下,享受孕育的美好,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