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检全攻略,每次检查都重要

孕期产检全攻略,每次检查都重要

郭凤懿 淮滨县人民医院医院

怀孕是一段充满期待与挑战的旅程,而产检就像是守护母婴健康的 “导航仪”,每一次检查都承载着特殊的意义。通过系统的产检,不仅能及时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还能监测孕妇的身体变化,为顺利分娩打下坚实基础。

孕早期产检(0 - 12 周)

在发现怀孕后,孕妇应尽快前往医院确认妊娠情况,一般在孕 5 - 6 周左右,首次超声检查尤为重要。此时通过超声检查,能确定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宫外孕的风险。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若未及时发现,随着胚胎的生长,可能导致输卵管破裂,引发大出血,严重威胁孕妇生命。同时,超声还能观察孕囊的大小、形态以及有无胎芽和胎心搏动,判断胚胎是否正常发育。

6 - 8 周时,部分孕妇可能还会进行血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检测。血 HCG 在怀孕后会快速增长,通过动态监测其翻倍情况,可辅助判断胚胎的活力;孕酮则对维持妊娠起着关键作用,若孕酮水平过低,可能提示存在先兆流产的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

在孕 11 - 13⁺⁶周,会进行一项重要检查 ——NT(颈项透明层)检查。这是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部皮下无回声透明层最厚部位的厚度,正常情况下,NT 值应小于 2.5 - 3mm。NT 检查不仅能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如唐氏综合征,还对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结构畸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若 NT 值增厚,孕妇需要进一步进行无创 DNA 检测或羊水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疾病。

首次产检时,还会进行一系列基础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筛查等。这些检查能全面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评估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性疾病等影响妊娠的因素。例如,若孕妇患有乙肝,医生会根据病毒载量等情况,制定母婴阻断方案,降低宝宝感染乙肝的风险;而贫血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早产等不良后果,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孕中期产检(13 - 27 周)

15 - 20 周,唐筛检查是这一阶段的重点。唐筛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体重、年龄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儿的危险系数。唐筛能筛查出唐氏综合征、18 - 三体综合征以及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疾病。但唐筛只是一种筛查手段,结果为高风险并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有问题,只是提示胎儿患病的风险较高,此时需要进一步进行无创 DNA 检测或羊水穿刺确诊;唐筛低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胎儿异常,仍需后续产检继续观察。

20 - 24 周,系统超声大排畸检查是保障胎儿健康的关键环节。此次超声检查会对胎儿的各个器官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颅脑、颜面部、心脏、肺脏、腹部、脊柱、四肢等,排查胎儿是否存在结构畸形,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肢体发育异常等。医生会仔细观察胎儿的结构形态、测量各部位的径线,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估。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会影响超声检查的效果,有时可能需要孕妇适当活动后再次检查,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4 - 28 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OGT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孕妇需要在空腹状态下口服 75g 葡萄糖,分别在服糖前、服糖后 1 小时、2 小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应<5.1mmol/L,服糖后 1 小时血糖应<10.0mmol/L,服糖后 2 小时血糖应<8.5mmol/L,只要其中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若控制不佳,会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早产、感染等风险,还可能导致胎儿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一旦确诊,孕妇需要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并在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保障母婴健康。

在孕中期的每次产检中,常规检查项目还包括测量宫高、腹围、听胎心等。宫高和腹围的变化能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若宫高、腹围增长过快或过慢,可能提示胎儿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如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听胎心则能了解胎儿的心跳情况,正常胎心率为 110 - 160 次 / 分钟,若胎心率异常,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等问题,需及时处理。

孕晚期产检(28 - 40 周及以后)

28 - 36 周,产检频率增加到每 2 周一次。这一阶段除了常规的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心监测等检查外,超声检查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适时安排,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羊水情况、胎盘成熟度以及胎儿的胎位等。羊水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环境,羊水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存在问题。羊水过多可能与胎儿畸形、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等有关;羊水过少则可能导致胎儿肢体与羊膜相连,造成胎儿肢体离断等严重后果,还会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风险。胎盘成熟度一般分为 0 - Ⅲ 级,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逐渐成熟,若胎盘过早成熟,可能影响其对胎儿的营养供应;而胎盘成熟度过低,也可能提示胎盘功能异常。

从孕 32 周开始,会增加胎心监护检查。胎心监护是通过仪器记录胎儿心率的变化以及子宫收缩的情况,能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孕妇需要在安静状态下,将胎心监护仪的探头放置在腹部合适的位置,持续监测 20 - 30 分钟。正常的胎心监护图形表现为胎儿心率基线在 110 - 160 次 / 分钟,有一定的变异,并且在胎动时,心率会出现加速反应。若胎心监护出现异常,如胎心基线异常、变异减少或消失、频繁的晚期减速等,可能提示胎儿存在宫内缺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如复查胎心监护、进行超声生物物理评分等,必要时可能会采取吸氧、改变体位、终止妊娠等措施。

37 周后,产检频率变为每周一次,此时胎儿已足月,随时可能分娩。除了常规检查和胎心监护外,还会进行内诊检查(也称阴道检查),医生会通过手指检查孕妇的宫颈管情况,包括宫颈管的软硬、长度、是否消失以及宫口的扩张程度等,以评估孕妇的分娩条件,判断是否具备自然分娩的可能。同时,还会再次确定胎儿的胎位,若胎位不正,如臀位、横位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如指导孕妇进行胎位矫正操,或建议选择剖宫产。

如果到了预产期(孕 40 周)胎儿仍未发动,医生会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引产。超过 42 周仍未分娩,则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会增加胎儿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等风险,因此一般不建议超过 42 周妊娠,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终止妊娠。

孕期的每一次产检都至关重要,它们环环相扣,从不同角度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准妈妈们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产检,积极配合各项检查项目,及时了解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