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眩晕别大意,或许是脑血管病预警
晨起眩晕别大意,或许是脑血管病预警
雷志强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
清晨,本应是充满活力地迎接新一天的时刻,可有些人却在刚刚苏醒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周围的一切都在晃动,身体仿佛失去平衡,站立不稳,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的不适 —— 这就是眩晕。许多人会将晨起眩晕当作是睡眠不足或姿势不当引起的小问题,并未放在心上。但实际上,这种看似普通的眩晕,极有可能是脑血管病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深入了解晨起眩晕与脑血管病的关联,对及时发现疾病、预防严重后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眩晕:复杂的身体警报信号
眩晕,并非简单的头晕,而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的错觉,会让人产生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摆动的感觉。它涉及多个身体系统,既可能是耳部问题引发,也可能与心血管、神经系统,甚至心理因素相关。
在耳部,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是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中富含感受头部位置和运动变化的感受器,当这些感受器因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受到刺激时,就会
向大脑传错误的平衡信号,导致眩晕。梅尼埃病患者不仅会眩晕,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部胀满感。
心血管系统问题也能引发眩晕。血压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可能出现 “晨峰现象”,短时间内血压大幅升高,冲击脑血管;而低血压患者,晨起时身体姿势突然改变,如从卧位到站立,会因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心律失常会使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减少大脑的血液灌注,导致眩晕。
此外,颈椎病导致颈椎变形、增生,压迫椎动脉,阻碍大脑供血,也可能引发眩晕,尤其在晨起颈部活动时,症状可能加剧。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同样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眩晕。
晨起: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段
清晨,人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让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水分通过呼吸、出汗和排尿大量流失,血液变得黏稠,流动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此时,若脑血管内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就可能堵塞血管,引发脑梗死。
同时,交感神经在清晨会兴奋起来,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这种血压波动更加剧烈,可能使脑血管承受过大压力,甚至破裂,引发脑出血。研究表明,6 点至 10 点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高峰期,占全天发病总数的 30% - 40%。
晨起眩晕: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
晨起眩晕很可能是脑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以下几种脑血管病都可能以晨起眩晕为首发症状。
脑供血不足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动脉硬化导致脑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堵塞血管,都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患者除眩晕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是指椎 - 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供应不足,该系统主要为脑干、小脑、枕叶等部位供血。这些部位对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运动至关重要,当后循环缺血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症状。由于后循环缺血可能迅速发展为脑干梗死,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小脑出血同样可能导致晨起眩晕,小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引起。患者除眩晕外,还会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平衡失调、站立和行走困难等症状。小脑出血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能因血肿压迫脑干,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率较高。
正确应对晨起眩晕
当出现晨起眩晕时,务必保持冷静,避免惊慌。立即坐下或躺下,防止因眩晕导致摔倒受伤。如果眩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 120 急救电话,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至关重要,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和糖分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学会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定期体检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头颅 CT 或 MRI 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晨起眩晕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脑血管病发出的预警信号。了解眩晕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就能有效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守护生命健康。面对晨起眩晕,每个人都应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