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突发头痛呕吐?警惕脑血管病变

夜间突发头痛呕吐?警惕脑血管病变

雷志强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

在忙碌一天后,人们都期望能在夜晚拥有一场酣甜的美梦,缓解身心的疲劳。然而,有些人会在夜间突然被剧烈的头痛惊醒,随后出现呕吐症状。这种经历不仅让人痛苦不堪,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严重警报 —— 脑血管病变可能正在悄然发生。脑血管病变涵盖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病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了解夜间突发头痛呕吐与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联,对及时发现病情、寻求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极为关键。

一、脑血管的 “夜间危机”:症状与警示

(一)头痛:撕裂般的痛苦信号

夜间突发的头痛,性质往往与日常头痛截然不同。普通头痛可能是隐隐作痛或胀痛,而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头痛,多为剧烈的、撕裂样疼痛,仿佛头部要被炸开,且疼痛通常迅速达到高峰,难以忍受。这种头痛还可能伴随头部的压迫感,部分患者感觉如同被一个紧紧的铁箍束缚,无法缓解。疼痛的部位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头痛,多为全头部剧烈疼痛;脑溢血引发的头痛,可能偏向出血一侧。此外,这种头痛不会因休息、按摩等常规方法得到有效缓解,反而会持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精神状态。

(二)呕吐:喷射状的危险信号

伴随头痛出现的呕吐,也是脑血管病变的重要警示信号。与普通肠胃不适导致的呕吐不同,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呕吐多呈喷射状。这是因为脑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了呕吐中枢,从而引发喷射性呕吐。这种呕吐往往突然发生,没有明显的恶心前驱症状,且与进食无关。即便患者胃内没有食物,也可能会剧烈呕吐,呕吐物可能是胃内容物,严重时甚至会混有胆汁。

(三)其他伴随症状:多维度的健康危机信号

除头痛和呕吐外,脑血管病变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肢体无力或麻木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肢体沉重、不听使唤,无法正常活动,或出现肢体麻木感,好像有无数蚂蚁在皮肤上爬行。言语表达不清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无法清晰地说出想说的话,含糊其辞,或理解他人的话语存在困难。视力障碍同样不容忽视,可能表现为突然的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甚至出现复视,看东西有重影。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对周围的事物反应迟钝或完全没有反应。

二、“脑血管病变” 究竟是什么

(一)脑溢血:脑血管破裂的危机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高血压是脑溢血最主要的病因,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脑部血管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下降。在血压突然升高时,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用力排便时,血管就可能破裂出血。此外,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等也是脑溢血的诱发因素。当脑内血管破裂后,血液会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脑部的正常功能。

(二)脑梗死:脑部血管的 “交通堵塞”

脑梗死,又称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中的脂质和血小板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血栓。当血栓堵塞脑部血管时,就会导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坏死。此外,心源性栓塞,如房颤患者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也会引发脑梗死。脑梗死发生后,脑部的神经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会逐渐死亡,严重影响脑部的功能。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的 “血灾”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囊性膨出。当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剧烈的头痛、呕吐等症状。此外,脑血管畸形、烟雾病等也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在蛛网膜下腔积聚,会引起脑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脑部的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夜间:脑血管病变的 “高发时段”

(一)血压波动:夜间血压的 “过山车”

夜间睡眠时,人体的血压并非保持恒定,而是呈波动状态。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会比白天有所下降,但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机制出现异常,夜间血压可能不下降,甚至反而升高。这种血压的大幅波动,会对脑血管造成更大的压力。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脑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溢血。同时,血压的不稳定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导致脑梗死。

(二)血液黏稠度增加:睡眠中的血液 “危机”

夜间睡眠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呼吸频率降低,水分通过呼吸和皮肤散失,而此时人体又处于相对缺水的状态,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后,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血栓一旦形成,就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脑梗死。此外,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三)生物钟紊乱:身体节律的 “失衡”

长期的熬夜、失眠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生物钟紊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影响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同时,生物钟紊乱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增加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此外,夜间睡眠不足还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脑血管病变的侵袭。

四、应对夜间突发头痛呕吐的 “黄金法则”

(一)保持冷静:紧急应对的第一步

当夜间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症状时,患者和家属首先要保持冷静。过度的紧张和恐慌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平卧,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家属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120,并告知医生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等重要信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意识等。

(二)及时就医:抓住治疗的 “黄金时间”

脑血管病变的治疗具有很强的时间依赖性,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因此,一旦出现夜间突发头痛呕吐症状,应尽快前往附近的医院就诊。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尽量避免颠簸,保持患者的安静。到达医院后,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实告知医生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常见的检查包括头颅 CT、头颅 MRI 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以及病变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

(三)日常预防: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

预防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是降低夜间突发头痛呕吐风险的根本措施。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是关键,应减少钠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适量运动也不可或缺,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增强心血管功能。戒烟限酒同样重要,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因此要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此外,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要积极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控制病情的发展。

夜间突发头痛呕吐,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脑血管病变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了解脑血管病变的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应对夜间突发头痛呕吐的方法,积极预防脑血管病变的发生,是守护我们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