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结核别怕!规范治疗可治愈的科学指南

得了肺结核别怕!规范治疗可治愈的科学指南

魏晓慧  新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

 

当拿到肺结核的诊断报告,许多人会瞬间被恐惧和焦虑笼罩,仿佛被判了 “健康死刑”。事实上,肺结核早已不是不可战胜的疾病,只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临床治愈,重新拥抱健康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肺结核规范治疗与康复的科学指南,驱散心中的阴霾。

一、认识肺结核:可治愈的 “现代痨病”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过去曾因医疗水平有限被视为难以治愈的 “痨病”,令人闻之色变。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肺结核的认识愈发深入,治疗手段也日益成熟。如今,肺结核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含有病菌的飞沫会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感染。不过,并非所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人都会发病,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免疫力较强时,人体可以将病菌控制住,使其处于潜伏状态,不出现任何症状;只有在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菌才可能大量繁殖,引发肺结核。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通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可达 90% 以上,复治患者的治愈率也能达到 80% 左右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只要积极配合治疗,肺结核完全可以被治愈。

二、规范治疗:治愈肺结核的核心路径

(一)治疗原则:“十字方针” 保驾护航

肺结核的治疗遵循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的十字方针。“早期” 指的是一旦确诊,应尽快开始治疗,此时病菌处于活跃繁殖期,药物更容易发挥作用,治疗效果也更好;“联合” 是指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一般至少使用 3 - 4 种药物,这是因为单一药物容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则能从不同环节抑制或杀灭病菌;“适量” 强调药物剂量要恰到好处,剂量不足无法有效杀灭病菌,还可能导致耐药,剂量过大则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规律” 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漏服,否则会使治疗失败,病情反复;“全程” 则是指必须完成规定的治疗疗程,初治肺结核患者一般需要治疗 6 - 9 个月,复治患者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只有完成全程治疗,才能彻底杀灭病菌,防止复发。

(二)常用药物:多管齐下对抗病菌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异烟肼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肺结核的基础药物之一;利福平杀菌能力强,且能穿透细胞,对细胞内、外的病菌均有作用;吡嗪酰胺在酸性环境中杀菌效果显著,能杀灭潜伏在巨噬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乙胺丁醇则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到抑菌作用。这些药物各有特点,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控制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严重程度、是否耐药等,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同时,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因为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及时监测能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治疗流程:步步为营走向康复

确诊肺结核后,患者首先要前往正规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医院的感染科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安排胸部 X 光、CT、痰涂片、痰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情。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开始按方案服药治疗。

在治疗的前 2 - 3 个月,为强化期,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目的是尽快杀灭大量繁殖的病菌,降低传染性;强化期结束后,进入巩固期,此时适当减少药物种类,继续治疗以彻底消灭残留病菌,防止复发。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月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当完成规定的治疗疗程,且各项检查指标正常,痰中找不到结核分枝杆菌,临床症状消失,就意味着达到了治愈标准。

三、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药物不良反应应对

抗结核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患者可以选择在饭后服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出现乏力、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或加用护肝药物;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等,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 B6 等药物进行防治。

(二)坚持规律服药

规律服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忘记服药等原因而中断治疗。为避免这种情况,患者可以设置服药提醒,如使用手机闹钟、服药提醒 APP 等;也可以将服药与日常生活中的固定事件联系起来,比如每天早餐后服药,帮助自己养成规律服药的习惯。如果不小心漏服药物,应尽快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直接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次药物即可,切勿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三)避免传染他人

在治疗初期,尤其是传染性较强的阶段,患者要注意避免传染他人。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在家中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与家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与家人共用碗筷、杯子等生活用品;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随着治疗的推进,病菌数量逐渐减少,传染性也会随之降低,但在未完全治愈前,仍需做好防护措施。

四、康复与护理:助力身体恢复健康

(一)饮食调理: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肺结核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补充充足的营养,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恢复。饮食应遵循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原则,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条等,为身体提供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苹果、橙子等,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对呼吸道和身体的刺激。

(二)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促进康复

治疗期间,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8 小时,避免过度劳累。但也不要长期卧床,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强度以身体不感到疲劳为宜。随着病情的好转,可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三)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确诊肺结核后,患者往往会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内心的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肺结核患者交流活动,与其他病友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肺结核虽然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绝不是不可治愈的绝症。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疾病,遵循规范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做好康复护理和心理调节,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希望这份科学指南能为肺结核患者带来信心和力量,指引大家走向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