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突然增多需警惕!可能是视网膜脱离前兆
飞蚊症突然增多需警惕!可能是视网膜脱离前兆
袁娜 周口市中心医院 眼科
眼前突然出现黑影飘动,像蚊子在飞一样,很多人对此并不陌生,这就是常说的飞蚊症。大多数时候,飞蚊症只是眼睛的 “小插曲”,但当这些 “蚊子” 突然增多、形态改变时,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 视网膜脱离或许正在悄然发生。了解飞蚊症与视网膜脱离的关联,对守护眼部健康至关重要。
一、认识飞蚊症:眼睛里的 “不速之客”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球内部充满了透明的胶状物质,称为玻璃体。玻璃体对眼球起支撑作用,帮助维持眼球形状,并使光线顺利通过,聚焦在视网膜上。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发生 “液化”,原本均匀的胶状结构开始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些浓缩的胶原纤维或细胞团块。当光线投射到这些团块上时,会在视网膜上形成阴影,我们就会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这就是飞蚊症的由来。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飞蚊症常见于中老年人和高度近视人群,是玻璃体自然老化的结果,其症状相对稳定,飞蚊数量较少、形态单一,通常不会对视力造成明显影响,也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飞蚊症则不同,它往往是眼部疾病的表现,如玻璃体积血、葡萄膜炎、视网膜裂孔等,其中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就是可能引发视网膜脱离。
二、视网膜脱离:视力的 “隐形杀手”
视网膜是眼球后部一层薄薄的、对光线敏感的组织,它如同相机的底片,能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视觉。视网膜脱离,指的是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发生分离。一旦脱离,视网膜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感光细胞会逐渐死亡,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并非毫无征兆,而飞蚊症突然增多就是重要的预警信号之一。当玻璃体发生严重液化后,会与视网膜产生牵拉。在牵拉过程中,如果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就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进一步推动视网膜脱离。此时,患者不仅会感觉飞蚊数量明显增多,还可能伴有闪光感(眼前突然出现闪电般的闪光)、视野缺损(视物范围变小,出现黑影遮挡)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脱离范围会迅速扩大,治疗难度也会大幅增加。
三、飞蚊症突然增多的危险信号解读
当飞蚊症出现以下变化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1.飞蚊数量骤增:原本偶尔出现的少量黑影,突然变得密密麻麻,甚至影响正常视物。例如,患者可能感觉眼前仿佛有一群蚊子在飞舞,遮挡视线。
2.形态改变:飞蚊的形状从单一的点状、线状,变成不规则的团块状、絮状,且黑影的形态会随着眼球转动而变化。
3.闪光感频繁出现:即使在闭眼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也会突然感觉眼前有闪光,这是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的表现。
4.视野缺损:视物时,某个方向的视野出现固定的黑影,就像眼前被一块幕布遮挡,这往往意味着视网膜已经出现脱离。
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一旦发现,应立即前往眼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四、如何应对?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一)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发现飞蚊症突然增多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尽快到眼科就诊。医生通常会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专业仪器详细观察视网膜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裂孔、脱离等病变。此外,还可能进行眼部 B 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二)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发现的视网膜裂孔,医生可能会采用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通过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进一步脱离。如果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则需要根据脱离的范围和程度,选择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手术旨在复位脱离的视网膜,恢复其正常功能,但手术效果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拖延时间越久,视力恢复的难度越大。
(三)预防措施不可少
预防视网膜脱离,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高度近视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跳水、蹦极、拳击等,减少眼球受到剧烈震动的风险;中老年人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玻璃体和视网膜的早期病变;此外,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疲劳,也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
飞蚊症突然增多绝非小事,它可能是视网膜脱离发出的 “求救信号”。了解这些知识,提高警惕,当眼部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才能在这场视力保卫战中抢占先机,避免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失。保护眼睛,从重视每一个细微变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