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发作时,正确护理能救命,你做对了吗?

癫痫发作时,正确护理能救命,你做对了吗?

韩颖颖 镇平县人民医院

当身边有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这种令人揪心的场景,正是癫痫发作的典型表现。作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癫痫影响着全球约 5000 万患者,我国约有 900 万癫痫患者,其中 60% 的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帮助。面对癫痫发作,错误的急救行为可能加重伤害,而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揭开癫痫发作的神秘面纱

癫痫并非 “中邪” 或 “鬼神作祟”,而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的短暂大脑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有序传递信息,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但当癫痫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突然出现异常的、过度的放电,就像电路短路一样,会打破神经系统的平衡,引发癫痫发作。这种异常放电可能由遗传因素、脑部外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

根据发作症状和大脑异常放电的部位,癫痫发作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全面强直 - 阵挛发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大发作”,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随后进入阵挛期,出现四肢有节律的抽搐,同时可能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等症状,整个过程通常持续 1 - 5 分钟。还有部分性发作,患者的发作局限于大脑的某一区域,症状可能表现为身体局部的抽搐、麻木、感觉异常,或者出现幻觉、错觉等精神症状。此外,失神发作也较为常见,多见于儿童,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眼神呆滞,一般持续数秒后可自行恢复。

错误护理:好心办坏事的陷阱

面对癫痫发作,人们出于善意往往会采取一些急救措施,但如果方法不当,反而会给患者带来伤害。最常见的错误行为之一就是强行按住患者的身体。当患者出现抽搐时,肌肉处于强烈的收缩状态,外力强行按压不仅无法阻止发作,还可能导致患者骨折、脱臼。曾有案例显示,家属在患者癫痫发作时用力按住其四肢,最终造成患者手臂骨折。

往患者口中塞东西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很多人担心患者咬伤舌头,会把筷子、勺子甚至手指塞进患者嘴里,这种做法极其危险。癫痫发作时,患者的牙关紧闭力量巨大,强行塞东西可能会损伤患者的牙齿、口腔黏膜,甚至导致异物进入气道,引发窒息。此外,掐人中也是常见的错误行为,虽然掐人中是一种传统的急救方法,但在癫痫发作时掐人中,并不能终止发作,还可能耽误其他正确护理措施的实施。

科学护理:关键时刻的生命守护者

当遇到癫痫发作时,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惊慌失措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还可能加剧患者的紧张情绪。首先要迅速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将患者转移到平坦、柔软的地方,如草地、地毯上,如果在室内,要移开周围尖锐、坚硬的物品,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碰撞受伤。例如在公园的硬质地面旁,要尽快将患者转移到旁边的草坪上。

解开患者领口、领带、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这样可以使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顺利流出,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如果患者佩戴眼镜,也要及时取下。在患者头部下方垫上柔软的物品,如衣物、毛巾,保护头部免受撞击。

整个发作过程中,不要强行按压患者的身体,也不要试图阻止其抽搐。可以在患者身体周围适当保护,防止其碰到周围物体受伤,但不要限制患者的肢体活动。一般来说,癫痫发作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在这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发作情况,记录发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症状表现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当发作停止后,患者可能会处于意识模糊、嗜睡的状态,此时不要急于唤醒患者,让其在原地休息。如果患者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5 分钟,或两次发作之间意识未恢复,或出现呼吸困难、受伤严重等情况,要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癫痫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关爱

除了发作时的紧急护理,癫痫患者的日常护理同样重要。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控制癫痫发作至关重要,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饱、过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同时,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随意调整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对于癫痫患者来说,心理上的支持和关爱也不可或缺。由于癫痫发作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上一些人对癫痫的误解,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爱,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参加社交活动,回归正常生活。此外,患者自身也要学会调整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癫痫发作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为患者筑起一道生命防线。从识别错误急救行为到实施科学护理措施,从日常护理到心理关爱,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患者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