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该怎么用药

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该怎么用药

杨欣欣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耳鼻喉科门诊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常年被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纠缠,频繁打喷嚏、鼻痒,甚至嗅觉减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检查发现,他们患上的是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这两种病症相互作用、恶性循环,让病情更加复杂难治。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药呢? 

一、认识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通常超过 12 周。过敏则是机体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当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时,过敏反应会进一步加重鼻窦黏膜的炎症,导致鼻窦内分泌物增多、排出不畅,而鼻窦的炎症状态又会使鼻腔黏膜更加敏感,加重过敏症状。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空腔,通过狭窄的窦口与鼻腔相通。过敏引发的鼻腔黏膜肿胀,会堵塞窦口,影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同时,过敏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会刺激鼻窦黏膜产生更多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积聚在鼻窦内,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从而引发或加重鼻窦炎。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患者,其鼻腔和鼻窦内的炎症细胞类型和数量与单纯慢性鼻窦炎或单纯过敏患者存在差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持续破坏鼻窦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二、治疗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一线药物。常见的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

临床研究显示,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8 - 12 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评分,减少鼻分泌物中的炎症细胞数量。同时,它还能减轻窦口黏膜肿胀,恢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一般建议在早晨喷鼻,每个鼻孔喷入规定剂量,使用时应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药物直接喷向鼻中隔,以免引起黏膜损伤。

(二)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虽然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但容易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副作用相对较小,且具有长效作用,是目前治疗过敏症状的常用药物。

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组胺受体,阻止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对于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患者,抗组胺药物通常需要连续使用 2 周以上,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三)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症状,常见的药物有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液等。这类药物通过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黏膜肿胀,从而快速改善鼻腔通气。但减充血剂不能长期使用,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 7 天,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导致鼻塞症状反跳加重。

减充血剂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率,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更要谨慎,避免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

(四)黏液促排剂

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能够稀释鼻腔和鼻窦内的分泌物,促进纤毛运动,加速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同时,它们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减轻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

黏液促排剂通常需要连续使用 4 - 8 周,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在服用时,应注意用温开水送服,不可掰开或嚼碎胶囊,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五)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通过抑制白三烯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它对于伴有哮喘的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患者尤为适用,可同时控制鼻部和呼吸道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白三烯调节剂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一般建议每晚睡前服用,成人剂量为 10mg,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六)抗生素

对于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患者,如果存在细菌感染的证据,如鼻腔分泌物呈脓性、白细胞计数升高等,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一般疗程为 10 - 14 天。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不能滥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因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耐药。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三、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过敏诱因、身体状况等存在差异,因此用药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医生在制定用药方案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病情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 CT 检查等,了解患者鼻窦炎的严重程度、鼻窦受累情况以及过敏反应的程度。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仅需要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过敏诱因:明确患者的过敏诱因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对尘螨过敏,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家居环境的清洁,减少尘螨滋生;如果对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应尽量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针对不同的过敏诱因,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如对于季节性过敏患者,在过敏季节来临前提前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基础疾病: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也会影响用药选择。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使用减充血剂时需要谨慎,避免血压升高;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血糖波动。

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同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鼻出血、鼻黏膜干燥等,患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来缓解症状。

四、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随意更改用药方案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用药时间和方法: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药时间和方法,如鼻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建议在早晨喷鼻,抗组胺药物一般在晚上服用。使用鼻用药物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药物能够有效作用于鼻腔和鼻窦黏膜。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皮疹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调整用药方案。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当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抗组胺药物与镇静催眠药合用时,可能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导致嗜睡、乏力等症状加重。因此,在联合用药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坚持足疗程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坚持足疗程治疗,不要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一般来说,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要使用 8 - 12 周,抗组胺药物和黏液促排剂需要使用 4 - 8 周,具体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由医生决定。

五、总结

慢性鼻窦炎合并过敏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黏液促排剂、白三烯调节剂和抗生素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每种药物都有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时间和方法,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坚持足疗程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