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鼻窦炎治疗的精准之光

鼻内镜手术:鼻窦炎治疗的精准之光

杨欣欣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清晨醒来,本应神清气爽,却被持续的鼻塞、头痛折磨得难以集中精力;闻不到饭菜的香气,说话带着浓重鼻音,甚至频繁咳嗽影响生活…… 这些都是鼻窦炎患者的日常写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约 11% 的人群深受其扰。在众多治疗手段中,鼻内镜手术以其精准、微创的优势,成为鼻窦炎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那么,鼻内镜手术究竟适用于哪些鼻窦炎患者?它又是如何帮助患者重获顺畅呼吸的? 

认识鼻窦炎:症状背后的 “罪魁祸首”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它们通过细小的窦口与鼻腔相通,正常情况下,鼻窦内的黏膜分泌黏液,经窦口排出,保持鼻窦内环境的清洁和湿润。当鼻腔受到病毒、细菌感染,或是存在鼻腔结构异常、过敏等因素时,窦口就会发生堵塞,导致鼻窦内的黏液无法排出,细菌在积聚的黏液中大量繁殖,引发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这便是鼻窦炎的发病机制。

鼻窦炎主要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症状较为明显,包括鼻塞、大量脓涕、嗅觉减退、头痛等。其中,头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上颌窦炎的疼痛多在面颊部,晨起时较轻,午后加重;额窦炎的疼痛则以眼眶内上角或前额部为主,晨起时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而慢性鼻窦炎的病程较长,超过 12 周,症状相对缓和,但更为持久,除了鼻塞、流涕外,还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

鼻内镜手术:开启鼻窦炎治疗的微创时代

鼻内镜手术是借助鼻内镜这一特殊器械进行的手术。鼻内镜就像医生的 “眼睛”,它通过鼻腔插入,能够深入到鼻腔和鼻窦的各个角落,将内部结构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上,使医生获得比传统手术更广阔、更清晰的视野。同时,医生使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在直视下精准地清除病变组织,保留正常的鼻腔和鼻窦结构与功能。

与传统的鼻窦手术相比,鼻内镜手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在面部做切口,创伤较大,术后会在面部留下疤痕,还可能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神经,引发面部麻木、眼部并发症等风险。而鼻内镜手术经鼻腔进行,体表无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减少对鼻腔正常通气、引流和免疫功能的破坏,降低了术后鼻腔粘连、干燥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适应症

慢性鼻窦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是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等药物,以减轻炎症、控制感染、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然而,约 30% - 40% 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在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 12 周以上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或反复发作。这可能是由于鼻窦内存在不可逆的病变组织,如严重增生的黏膜、息肉样变等,阻碍了药物的作用和鼻窦的正常引流。此时,鼻内镜手术就成为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医生可以精准地切除病变组织,开放堵塞的窦口,恢复鼻窦的正常通气和引流,为药物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达到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的目的。

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窦炎常见的并发症,它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组织,外观呈灰白色、半透明状,形如荔枝肉。鼻息肉会进一步堵塞鼻腔和鼻窦开口,加重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导致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同时,鼻息肉容易复发,单纯依靠药物治疗难以彻底消除。对于伴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不仅要切除鼻息肉,还要对病变的鼻窦进行处理,开放窦口,清除窦内的病变黏膜和分泌物,以达到根治鼻窦炎、减少鼻息肉复发的效果。研究表明,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术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率可达 80% - 90%,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窦炎引起的并发症

鼻窦炎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向周围组织扩散,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眶内并发症(眶内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等)、颅内并发症(硬脑膜外脓肿、脑脓肿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对患者的视力、神经系统等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当鼻窦炎引发眶内或颅内并发症时,鼻内镜手术是紧急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术清除鼻窦内的感染病灶,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控制炎症的扩散,从而挽救患者的视力和生命。在这种情况下,鼻内镜手术的及时介入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致残率、死亡率。

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钩突肥大等,会影响鼻腔的正常通气和鼻窦的引流,导致鼻窦炎的发生或加重。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压迫鼻腔外侧壁,造成鼻腔狭窄,阻碍鼻窦开口的通气和引流;中鼻甲气化是指中鼻甲内部出现含气空腔,增大的中鼻甲会占据鼻腔空间,影响鼻窦的引流;钩突肥大则会堵塞上颌窦和筛窦的开口。对于存在这些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可以在治疗鼻窦炎的同时,对异常的解剖结构进行矫正和修整,恢复鼻腔和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从根本上解决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降低鼻窦炎的复发风险。

真菌性鼻窦炎

真菌性鼻窦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疾病,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最常见的是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单侧鼻塞、流涕,有时涕中带血,鼻窦 CT 检查可见鼻窦内有高密度影。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病情发展迅速,常伴有发热、头痛、面部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侵犯眼眶、颅内,危及生命。对于真菌性鼻窦炎,一旦确诊,通常需要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鼻窦内的真菌团块、病变组织和分泌物,开放窦口,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术后根据病情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鼻内镜手术并非 “万能钥匙”

虽然鼻内镜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显著的优势,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鼻窦炎患者。对于急性鼻窦炎,在发病初期,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此时并不需要手术干预。此外,对于存在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鼻内镜手术。在决定是否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术后康复与预防复发

鼻内镜手术只是鼻窦炎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术后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同样关键。患者在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和残留的药物,保持鼻腔清洁,促进黏膜的修复。同时,还需要继续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预防鼻腔粘连和息肉复发。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感冒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从多方面预防鼻窦炎的复发。

鼻窦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鼻内镜手术以其精准、微创的特点,为众多鼻窦炎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了解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