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检查与治疗方案
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检查与治疗方案
张乐 桐柏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图谱中,子宫肌瘤宛如一颗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 “星”。作为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在育龄女性群体中并不鲜见。据统计,30 岁以上女性约 20% 存在子宫肌瘤,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许多女性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它的存在,心中不免充满疑惑与担忧:这个悄然生长的肌瘤究竟从何而来?会带来哪些健康隐患?又该如何应对?
一、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
子宫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层,如同在肥沃土壤中生长的 “小树苗”,随着它的不断生长,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影响子宫正常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然而,由于肌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各不相同,症状表现也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毫无察觉。
(一)月经改变
月经异常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肌瘤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子宫收缩受到影响时,月经周期、经量、经期都会发生变化。患者可能会发现月经量明显增多,原本正常的月经量可能翻倍甚至更多,卫生巾更换频率显著增加;经期也会延长,从原本的 3 - 7 天延长至 10 天甚至更久;更有甚者,月经周期紊乱,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毫无规律,提前或推迟的情况频繁出现。例如,35 岁的李女士,近半年来月经量逐渐增多,经期延长至 10 天左右,月经周期也变得不规律,这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最终确诊为黏膜下肌瘤导致的月经改变。
(二)腹部肿块
当肌瘤逐渐增大,超出盆腔范围时,患者可在下腹部触摸到肿块。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肿块更容易被摸到,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有些患者可能会在洗澡时偶然发现下腹部有异物感,轻轻触摸就能感觉到肿块的存在。这一症状对于体型偏瘦的女性更为明显,而肥胖女性可能较难察觉。
(三)压迫症状
子宫肌瘤就像一个 “霸道的邻居”,会压迫周围的器官,引发不同的症状。当肌瘤向前压迫膀胱时,会导致尿频、尿急,患者可能频繁跑厕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若肌瘤向后压迫直肠,则会引起排便困难,出现便秘等症状;当肌瘤压迫输尿管时,还可能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引起腰部酸痛等不适。例如,40 岁的王女士因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夜间频繁起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苦不堪言。
(四)疼痛
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无明显疼痛症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腹痛、腰酸、痛经等不适。当肌瘤发生红色样变时,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患者会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也会引起急性腹痛,疼痛程度剧烈,需紧急处理。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经期腹痛加重的情况,原本轻微的痛经变得难以忍受。
(五)不孕与流产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子宫肌瘤可能成为阻碍受孕和维持妊娠的 “绊脚石”。肌瘤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精子进入宫腔、受精卵着床,导致受孕困难;即使成功受孕,在妊娠过程中,肌瘤也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流产、早产、胎位异常、产后出血等风险。例如,28 岁的赵女士婚后备孕一年多未孕,检查发现子宫内有肌瘤,肌瘤压迫输卵管,影响了受孕几率。
(六)白带增多
当肌瘤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会导致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表面发生溃疡、感染时,白带量会显著增加,且可能伴有异味,严重时还会出现血性白带。
二、子宫肌瘤的检查方法
当女性出现上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肌瘤的情况。
(一)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最基础的检查方式,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摸子宫的大小、形态、质地,以及有无结节、肿块等。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就高度怀疑存在子宫肌瘤。虽然妇科检查较为简便,但对于较小的肌瘤,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其大小、位置和数量。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腹部超声需要患者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清晰显示子宫和肌瘤的图像;阴道超声则无需憋尿,探头直接放入阴道内,能够更近距离、清晰地观察子宫和附件情况,尤其对于较小的肌瘤和位于子宫后壁的肌瘤,诊断准确性更高。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肌瘤的数量、大小、位置、形态,以及肌瘤内部的血流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磁共振成像(MRI)
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更清晰、准确地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或者需要了解肌瘤与子宫内膜、子宫血管关系的患者,MRI 检查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 MRI 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四)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直观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将宫腔镜经阴道、宫颈插入宫腔,直接观察宫腔内的情况。对于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检查可以明确肌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并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活检,以确定肌瘤的性质。此外,宫腔镜还可用于评估肌瘤对子宫内膜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五)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主要用于观察子宫外部情况,以及盆腔内其他器官与肌瘤的关系。当超声等检查难以确定肌瘤的来源,或者怀疑肌瘤有恶变倾向时,腹腔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在腹腔镜下,医生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子宫肌瘤,患者最关心的莫过于治疗问题。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非千篇一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数量、位置、生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观察等待
对于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如果肌瘤较小(一般直径小于 5cm)、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接近绝经期的女性,由于绝经后肌瘤通常会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逐渐萎缩,可选择观察等待。在观察期间,患者每 3 - 6 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肌瘤的大小、形态变化,以及症状是否加重。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减少肌瘤生长的刺激因素。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药物,可以缩小肌瘤体积、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米非司酮等。GnRHa 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潮热、出汗、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一般使用不超过 6 个月;米非司酮则通过拮抗孕激素,使肌瘤萎缩,但可能会导致月经紊乱等副作用。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控制肌瘤生长,停药后肌瘤可能会再次增大,因此通常作为短期治疗或手术前的辅助治疗。
(三)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对于希望保留子宫、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肌瘤切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医生通过开腹、腹腔镜或宫腔镜等途径,将肌瘤从子宫上剔除。开腹手术视野清晰,操作方便,适用于肌瘤较大、数量较多或位置特殊的情况;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部切口美观等优点,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宫腔镜手术则主要用于切除黏膜下肌瘤,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对子宫的损伤更小。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了解子宫恢复情况,一般建议术后避孕 1 - 2 年再考虑妊娠。
子宫切除术:对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肌瘤有恶变倾向,以及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通过开腹、腹腔镜或经阴道等方式进行。切除子宫后,患者将不再有月经来潮,也失去了生育能力,但可以彻底解决肌瘤问题,避免肌瘤复发。术后患者需要关注盆底功能恢复情况,适当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预防盆底脏器脱垂等并发症。
(四)非侵入性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HIFU 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热效应,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肌瘤处,使局部温度瞬间升高,导致肌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具有不开刀、不流血、恢复快等优点,但治疗后肌瘤吸收需要一定时间,且对于肌瘤位置、大小有一定要求,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UAE 是通过栓塞子宫动脉,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使肌瘤缺血、缺氧而逐渐萎缩。该方法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对于因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贫血等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但 UAE 可能会引起盆腔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且有发生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坏死等并发症的风险。
子宫肌瘤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表现,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不必过于恐慌。不同的治疗方案各有优劣,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肌瘤复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你或身边的女性朋友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讳疾忌医,让健康始终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