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病因及防治
胰腺炎的病因及防治
杜改莉 新密市中医院
在人体精密的消化系统中,胰腺犹如一位低调却不可或缺的 “幕后英雄”。它既是外分泌腺,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胰液,帮助我们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又是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水平。然而,当胰腺受到各种因素侵袭,引发炎症反应时,这位 “英雄” 就会 “生病罢工”,导致胰腺炎的发生。胰腺炎不仅会引发剧烈疼痛,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一、胰腺炎的分类
胰腺炎主要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大类。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患者往往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常常难以忍受,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慢性胰腺炎则病程较长,通常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或其他长期因素导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脂肪泻,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糖尿病等并发症。
二、胰腺炎的病因
(一)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的 50% 以上 。人体的胆汁和胰液通过共同的通道 —— 胰胆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当胆道内的结石移动、嵌顿在壶腹部时,会导致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的自身消化,进而导致胰腺炎。此外,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也可能因炎症波及或蛔虫堵塞胰胆管开口,引起胰液排出不畅,诱发胰腺炎。
(二)酗酒与暴饮暴食
酒精对胰腺具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它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此外,酒精还会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进一步阻碍胰液的正常排出,使得胰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消化胰腺组织。暴饮暴食,尤其是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增加胰腺的负担,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有研究表明,长期酗酒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数倍,且酗酒与暴饮暴食同时存在时,发病风险更高。
(三)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即高脂血症,也是胰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会通过多种机制诱发胰腺炎。一方面,过高的甘油三酯会被脂肪酶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另一方面,高脂血症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胰腺的血液供应,使胰腺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炎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因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其他病因
除了上述常见病因外,还有一些相对少见的因素也可能引发胰腺炎。例如,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胰腺损伤;感染因素,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有时也会波及胰腺,导致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则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另外,腹部外伤、手术操作等对胰腺造成的直接损伤,也可能诱发胰腺炎。
三、胰腺炎的症状表现
(一)急性胰腺炎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疼痛常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绞痛,可向左肩部或腰背部放射。疼痛一般在进食后加剧,尤其是食用油腻食物或大量饮酒后。同时,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疼痛症状通常不能缓解。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黄疸,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
(二)慢性胰腺炎症状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相对较为隐匿且复杂。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或隐痛。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发作可能越来越频繁。由于胰腺消化功能受损,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腹泻加重,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脂肪,称为脂肪泻。此外,慢性胰腺炎还可能影响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发糖尿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四、胰腺炎的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血、尿淀粉酶测定:血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 2 - 12 小时开始升高,48 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 3 - 5 天;尿淀粉酶在发病后 12 - 14 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 1 - 2 周。血、尿淀粉酶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淀粉酶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 24 - 72 小时开始升高,持续 7 - 10 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常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红细胞压积在严重患者中可能因血液浓缩而升高。
生化检查:血糖可升高,血钙降低,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反映胰腺及肝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
(二)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诊断胰腺炎的常用初筛方法,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周积液等表现,但由于胃肠道气体的干扰,有时对胰腺的显示不够清晰,影响诊断准确性。
CT 检查:尤其是增强 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密度变化,以及胰腺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有无坏死及积液等,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慢性胰腺炎,CT 检查可发现胰腺萎缩、钙化、胰管扩张等特征性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提供与 CT 类似的信息,且无辐射。MRCP 则能够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胰胆管的结石、狭窄等病变,对于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五、胰腺炎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胰腺炎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负担;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有效的止痛治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需避免使用可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的药物。
药物治疗: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 H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间接减少胰液分泌;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尤其是对于病情较重或合并感染的患者;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胰腺坏死合并感染、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引流术等。
(二)慢性胰腺炎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控制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对于疼痛症状,可采用药物止痛、腹腔神经丛阻滞等方法;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患者消化食物,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降糖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如果胰管存在狭窄、结石等问题,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解除梗阻,恢复胰管通畅。
六、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一)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控制每餐的食量,尤其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等高脂肪食物,限制饮酒,最好戒酒,以减少胰腺的负担,降低胰腺炎的发病风险。
(二)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对于患有胆石症、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内镜下取石或手术治疗等,及时解除胆道梗阻,防止胆汁逆流引发胰腺炎。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胆道疾病,及时干预。
(三)控制血脂
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脂水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因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
(四)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引起胰腺损伤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果需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监测胰腺功能。一旦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排查药物相关性胰腺炎的可能。
(五)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腹部超声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的潜在病变。对于有胰腺炎家族史、长期酗酒、患有高脂血症等高危人群,更应增加体检的频率和项目,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