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边的“隐形敌人”:那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儿童身边的“隐形敌人”:那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王典 唐河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儿童身边的 “隐形敌人”:那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九月的幼儿园门口,刚入园的小班教室里此起彼伏地传来咳嗽声。五岁的壮壮才上学三天,就被同班同学传染了流感,烧得脸蛋通红,连最喜欢的奥特曼卡片都没力气玩。这种孩子们之间的 “交叉感染”,正是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传播场景。对家长来说,了解那些容易找上门的感染性疾病,就像给孩子穿上了一层 “防护衣”。
一、呼吸道感染:藏在飞沫里的 “不速之客”
深秋的早晨,妈妈发现四岁的琪琪起床后不停地打喷嚏,鼻子堵得只能用嘴呼吸。到社区医院一看,医生说这是普通感冒,是鼻病毒通过孩子们共用的玩具传播的。这种感冒来得快,可能伴随低烧、咳嗽,但大多一周就能自愈,让孩子多喝温水、多休息就行。
比普通感冒更厉害的是流感。每年冬天,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都会排起长队。七岁的朵朵感染流感后,体温一下子飙到 39.8℃,还说头痛、浑身骨头疼。医生说这是流感病毒在作祟,比普通感冒症状重,可能引发肺炎,所以需要在发病 48 小时内吃抗病毒药。家里有孩子的,每年秋冬打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还有一种让家长揪心的呼吸道疾病是毛细支气管炎。刚满周岁的乐乐半夜突然喘得像个小风箱,嘴唇有点发紫。医生检查后说是合胞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特别 “喜欢” 两岁以下的宝宝,会让细支气管发炎堵塞,需要雾化治疗才能缓解呼吸困难。这种病在冬春季高发,避免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能减少感染风险。
二、消化道感染:藏在吃喝里的 “捣蛋鬼”
“妈妈,我肚子好疼!” 三岁的毛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刚说完就吐了一地。送到医院时,孩子已经拉了三次稀水便。医生说这是诺如病毒引起的,前一天幼儿园自助餐上,可能有没加热透的海鲜携带了病毒。这种病发病急,又吐又拉,很容易脱水,得及时喝口服补液盐,家里的餐具也要用开水烫洗消毒。
夏天更要提防细菌性痢疾。五岁的童童在小区门口吃了没洗干净的草莓,当天下午就开始拉脓血便,还发着高烧。医生说这是痢疾杆菌在肠道里 “搞破坏”,必须用抗生素治疗。夏天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路边摊的生冷食物最好别给孩子碰。
轮状病毒则是婴幼儿腹泻的 “常客”。刚断母乳的阳阳连续几天拉蛋花汤样的大便,一天拉十几次。医生说这种病毒通过粪口传播,孩子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再吃手就容易感染。现在有轮状病毒疫苗,建议宝宝两个月大时就接种,能大大降低感染几率。
三、皮肤和黏膜感染:看得见的 “小麻烦”
手足口病在幼儿园里像 “接力赛” 一样传播。四岁的芊芊手心、脚心冒出小红疹,嘴巴里还有溃疡,吃饭时疼得直哭。医生说这是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唾液、疱疹液传播,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大多数孩子一周就能好,只要别让孩子抓挠疱疹,保持皮肤清洁就行。不过要是出现持续高烧、精神差,就得赶紧去医院,警惕重症情况。
水痘则是另一种让皮肤出疹子的传染病。六岁的明明胳膊上先出了小红点,很快变成水疱,还发烧 38℃。妈妈赶紧把他隔离在家,因为水痘疱疹液里的病毒传染性极强,出疹前两天就有传染性,直到所有水疱结痂才能出门。现在宝宝一岁半时会接种水痘疫苗,能有效避免感染。
还有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是脓疱疮。夏天出汗多,两岁的安安下巴上长了个小脓疱,很快周围又冒出好几个,破了之后流黄水。医生说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了外用抗生素药膏才慢慢好转。这种病在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发生,孩子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勤换衣服。
四、其他容易找上门的感染性疾病
春季万物复苏时,腮腺炎病毒也开始活跃。八岁的小宇突然说耳朵下面疼,一摸还有个硬疙瘩,连吃饭都张不开嘴。医生说这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会侵犯唾液腺,还可能影响睾丸或卵巢,所以适龄儿童要接种麻腮风疫苗。发病后要让孩子多休息,吃软一点的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加重疼痛。
尿路感染虽然不如感冒常见,但在婴幼儿中也不少见。刚满周岁的女孩玥玥突然发烧 39℃,没有咳嗽流涕,就是哭闹不止,换尿布时更明显。医生检查尿常规后发现是尿路感染,这是因为婴幼儿尿道短,细菌容易入侵。经过抗生素治疗后很快好转,医生还提醒妈妈,给女宝宝换尿布时要从前向后擦,避免肛门附近的细菌污染尿道。
五、给家长的防护指南
预防这些感染性疾病,其实有很多简单有效的办法:勤洗手是最关键的,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 20 秒以上;孩子的餐具、玩具要定期消毒,流感季节少去人多拥挤的室内场所;按国家免疫规划给孩子接种疫苗,像麻疹、水痘、流感等疫苗,能筑起强大的免疫屏障。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也别太焦虑。大多数感染性疾病都有自愈性,家长要做的是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烧但还能玩闹,就多补水、多休息;要是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剧烈呕吐、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情况,要立即就医。就医时记得告诉医生孩子发病时间、接触过哪些病人,帮助医生更快判断病情。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和这些 “隐形敌人” 相遇。家长不必因害怕感染就限制孩子的正常活动,只要做好科学防护,了解疾病特点,就能让孩子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平安避开那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毕竟,免疫力的建立也需要在适度接触中慢慢成长,而家长的细心守护,就是孩子最可靠的 “健康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