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的FAST识别法与急救流程
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的FAST识别法与急救流程
白亚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受损。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死亡病例约150万,幸存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和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时间就是大脑"这句话生动诠释了脑卒中救治的紧迫性,因为每分钟的延误意味着约190万个脑细胞的死亡。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FAST识别法和科学急救流程,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救命知识。
一、认识脑卒中:沉默的杀手
脑卒中主要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约占85%)和出血性脑卒中(约占15%)。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栓或栓子阻塞脑血管所致,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引起。无论哪种类型,结果都是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开始死亡。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如年龄(55岁以上风险增加)、性别(男性略高)、种族和家族史。而可控因素则包括高血压(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特别是房颤)、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
脑卒中发病往往突然,常见症状包括突发面部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剧烈头痛、眩晕、视力障碍、行走不稳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受损脑区控制的功能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与脑卒中相似但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然而,TIA是脑卒中的重要预警信号,约三分之一的TIA患者会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因此绝不能忽视。
二、FAST识别法:快速判断脑卒中
FAST是由Face(面部)、Arms(手臂)、Speech(言语)和Time(时间)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的缩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卒中识别工具。掌握这一方法,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识别脑卒中征兆,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Face(面部):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让患者微笑或露出牙齿,正常情况下两侧面部应该对称运动。如果一侧嘴角下垂无法抬起,或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提示可能存在面瘫,这是脑卒中的常见表现。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面部不对称,需要仔细观察。
Arms(手臂):检查肢体力量。让患者双臂平举,掌心向上,闭眼维持10秒钟。如果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或无法保持姿势,提示肢体偏瘫。也可以让患者握紧检查者的手,比较两侧握力的差异。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下肢无力,行走时向一侧偏斜或跌倒。
Speech(言语):评估语言功能。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如"今天天气真好"。观察是否有言语含糊、用词错误或理解困难。有些患者可能完全不能说话,或者只能说简单的单词。值得注意的是,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或两者兼有。
Time(时间):强调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上述任何异常,立即记录症状开始时间并呼叫急救车。即使症状已经缓解,也必须就医,因为这可能是TIA的表现。记住,在脑卒中救治中,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除了FAST之外,脑卒中还可能有其他症状,如突发剧烈头痛("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能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眩晕伴呕吐、突发视力障碍(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视野缺损)、突发意识障碍或昏迷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或组合出现,都需要高度警惕。
三、急救流程: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
当怀疑某人发生脑卒中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预后。以下是详细的急救流程:
第一步:快速识别症状。使用FAST法评估患者情况,同时询问患者症状何时开始,这对后续治疗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患者醒来时已有症状,则以最后一次正常时间作为起始时间。记录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也有助于医疗人员判断。
第二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在中国拨打120,清楚说明疑似脑卒中及症状开始时间。保持电话畅通,听从调度员指导。切勿自行驾车送医,因为急救车上有专业设备和 trained 人员,能够在途中开始评估和初步处理,并提前通知医院做好准备。
第三步:等待救护车时的正确处置。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特别是呕吐时防止窒息);松开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避免误吸);不要随意服用降压药(血压适度升高是脑缺血的代偿反应);记录症状变化和重要生命体征(如意识状态、呼吸等)。特别注意,除非患者抽搐,否则不要往嘴里塞任何东西。
第四步:快速转运至有资质的卒中中心。急救人员会根据症状初步判断,选择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理想情况下,患者应在发病后1小时内到达医院。在转运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提前通知医院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第五步:到达医院后的快速评估。通过急诊绿色通道,医生会迅速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常是CT或MRI)。这些检查旨在确定卒中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适合特殊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使用rt-PA药物)是重要的救治手段,但必须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且越早效果越好。对于大血管闭塞,可能还需要血管内取栓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24小时(需严格评估)。而出血性脑卒中可能需要手术清除血肿或介入治疗。所有这些治疗都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因此"时间就是大脑"绝非虚言。
四、康复与预防:降低残疾与复发风险
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同样重要,应尽早开始并持续进行。康复包括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目标是最大程度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也至关重要。
预防脑卒中复发需要综合管理: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一般<140/90mmHg)、血糖和血脂;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根据卒中类型决定);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如DASH饮食或地中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随访等。房颤患者尤其需要重视抗凝治疗,以预防心源性栓塞。
公众教育是提高脑卒中救治效率的关键。社区应定期开展脑卒中知识讲座,普及FAST识别法;学校和企业也可组织急救培训;媒体应加强相关科普宣传。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有效应对脑卒中这一健康威胁。
结语
脑卒中虽凶险,但可防可治。掌握FAST识别法,了解急救流程,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卫士。记住,面对脑卒中,时间就是大脑,快速行动才能最大程度挽救脑功能,减少残疾。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播脑卒中防治知识,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筑起一道健康防线。当怀疑脑卒中时,不要犹豫,不要等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因为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永久性残疾甚至生命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