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膝关节置换术:从原理到康复全程解析

一文读懂膝关节置换术:从原理到康复全程解析

邹永敢 周口骨科医院 关节二科

在人体的骨骼关节系统中,膝关节堪称最忙碌且负重极大的关节之一。它支撑着我们日常行走、上下楼梯、跑步跳跃等活动,默默承受着身体的重量与各种运动带来的压力。然而,岁月的侵蚀、疾病的困扰,常使膝关节不堪重负,出现严重病变。当常规治疗手段无法缓解痛苦时,膝关节置换术为患者开启了一扇重获健康与活力的大门。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手术,从原理到康复进行全程解析。

一、探秘膝关节结构与功能

膝关节由股骨(大腿骨)下端、胫骨(小腿骨)上端以及前方的髌骨(膝盖骨)共同构成。关节表面覆盖着光滑且富有弹性的关节软骨,它如同精密机械中的润滑剂,极大地减少了关节活动时的摩擦,确保运动的顺畅。在膝关节内部,半月板起着关键的缓冲和稳定作用,能有效吸收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保护关节软骨与骨骼。多条韧带则像坚固的绳索,将各骨骼紧密相连,维持关节的正常位置和运动轨迹,使膝关节可灵活地屈伸、旋转,完成各类复杂动作。例如,当我们从坐姿起身站立,膝关节伸展,带动身体直立;行走时,膝关节有节奏地屈伸,协调身体前行,每一步都离不开膝关节的精准运作。

二、哪些情况需要膝关节置换

骨关节炎:作为膝关节置换最常见的诱因,骨关节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由于长期磨损,关节软骨逐渐变薄、剥落,骨质增生(骨刺)不断生成,导致关节间隙变窄。患者常感到膝关节疼痛,尤其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或久站后,疼痛加剧,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比如一位热爱户外运动的老人,因骨关节炎,原本轻松的散步如今变得举步维艰,每走几步就疼痛难忍,不得不放弃以往的爱好。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误将关节组织当作外来侵略者进行攻击,引发关节滑膜炎症、肿胀,进而持续破坏软骨与骨骼。患者不仅膝关节疼痛,还伴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需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长期患病会致使膝关节畸形,严重损害关节功能,极大地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的膝关节外伤,如骨折、韧带断裂等,在后期愈合过程中,关节面可能变得不平整,或关节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关节磨损加速,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这类患者在受伤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对工作与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当上述膝关节疾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等保守治疗手段均无法有效缓解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膝关节置换术往往成为改善病情、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选择。

三、手术原理:重塑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置换术,简而言之,是使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受损的膝关节表面。人工关节假体通常由金属、陶瓷或特殊塑料精心制成,其设计精妙,旨在模拟正常膝关节的结构与功能。手术时,医生会精准去除病变的软骨与部分骨质,然后将匹配患者骨骼形状和尺寸的人工关节假体牢固安装。通过这一过程,重新构建膝关节的正常形态,恢复其运动功能,显著减轻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活动水平。

四、手术过程全知晓

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评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借助膝关节 X 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精准掌握膝关节病变程度、骨骼形态等信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挑选最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

麻醉与切口:手术一般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感。医生在膝关节前方做一个合适长度的切口,小心翼翼地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逐步暴露膝关节。

去除病变组织与安装假体:仔细去除受损的关节软骨和部分骨质,根据术前规划,精准选择并安装人工关节假体。安装过程中,医生会运用专业工具和丰富经验,精确调整假体的位置与角度,确保关节的稳定性与活动度达到最佳状态。

测试与缝合:假体安装完毕后,医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测试,检查假体的功能是否正常,关节屈伸、旋转是否顺畅。确认无误后,逐层缝合伤口,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通常需 1 - 2 小时,但具体时长会因患者个体差异及手术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

五、手术优势与潜在风险

手术优势:

疼痛缓解显著:临床数据显示,超 90% 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曾经因疼痛难以入眠的患者,术后能够安稳入睡,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关节功能改善:人工关节假体助力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患者术后可重新自如地进行散步、骑自行车等日常活动,部分患者甚至能参与游泳等轻度体育运动,极大地增强了社交自信,改善生活状态。

长期效果良好:在正常使用与悉心维护下,现代人工关节假体使用寿命较长,约 85% - 90% 的人工关节可使用 15 - 20 年甚至更久,为患者带来长期的关节功能保障。

手术风险:

感染风险: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1% - 2%。一旦感染,可能需再次手术清创,甚至更换假体,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与经济负担。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患者术前需做好个人卫生,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血栓形成:术后患者因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医生会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并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假体松动:随着时间推移,受患者体重、活动量、假体质量等因素影响,人工关节假体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假体松动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六、术后康复:迈向健康新步伐

术后早期康复(1 - 2 周):术后第一天,患者在医生与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开始进行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通过反复收缩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与血栓形成。术后 2 - 3 天,借助助行器或拐杖,患者尝试站立和短距离行走,逐步增加活动量。同时,积极开展膝关节屈伸练习,努力恢复关节活动度。一般术后 1 周左右,膝关节屈曲角度应达到 90° 左右。

中期康复(1 - 3 个月):此阶段,康复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膝关节活动度与肌肉力量。患者可进行上下楼梯练习,从缓慢、小步幅开始,逐渐增加难度;骑自行车练习也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又能提升关节稳定性,使行走更加自然流畅。期间,患者务必注意保持正确行走姿势与步态,避免错误动作加重关节负担。

长期康复与维护(3 个月后):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3 个月后患者仍需坚持康复训练与日常维护。定期复查,医生依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悉心保护膝关节,避免过度负重与剧烈运动,如长时间站立、搬重物、爬山等。保持健康体重同样关键,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压力,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

膝关节置换术为众多饱受膝关节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了解手术从原理到康复的全过程,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在面对膝关节疾病时,做出科学、理性的决策。通过手术与术后精心康复,患者有望重新轻松行走,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