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重获轻松行走的 “新膝望”
膝关节置换术:重获轻松行走的 “新膝望”
邹永敢 周口骨科医院 关节二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巨大压力,无论是行走、跑步,还是上下楼梯,它都在默默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磨损以及一些疾病的影响,许多人的膝关节开始出现问题,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膝关节置换术为他们带来了重获轻松行走能力的希望,就像开启了一扇通往 “新膝望” 的大门。
一、膝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大腿骨)下端、胫骨(小腿骨)上端和髌骨(膝盖骨)构成。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它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如同给机器零件涂抹了润滑油。同时,膝关节内还有半月板、韧带等结构,半月板起到缓冲和稳定关节的作用,韧带则负责维持关节的正常位置和运动方向。正是这些结构协同工作,使得膝关节能够灵活地屈伸、旋转,完成各种日常活动。例如,我们从椅子上起身站立,依靠膝关节的伸展;步行时,膝关节在每一步中交替屈伸,协调身体的移动。
二、膝关节疾病与置换需求
骨关节炎:这是导致膝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关节间隙变窄。患者会感到膝关节疼痛,尤其是在上下楼梯、长时间行走或久站后疼痛加剧。疼痛可能逐渐影响睡眠,导致患者活动范围越来越小,甚至连简单的日常家务都难以完成。比如,一位 65 岁的老人,原本喜欢散步,但因为膝关节骨关节炎,走几步路就疼得厉害,不得不放弃这个爱好。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肿胀,进而破坏软骨和骨骼。类风湿关节炎不仅会引起膝关节疼痛,还常伴有晨僵现象,即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后才能逐渐缓解。长期患病会使膝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创伤性关节炎:因膝关节受到严重外伤,如骨折、韧带损伤等,在后期愈合过程中,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结构改变,导致关节磨损加剧,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这类患者在受伤后一段时间,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当这些膝关节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等)无法有效缓解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膝关节置换术往往成为改善病情的有效选择。
三、膝关节置换术的原理与过程
手术原理:膝关节置换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人工关节假体替换受损的膝关节表面。人工关节假体由金属、陶瓷或特殊塑料制成,模拟正常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手术去除病变的软骨、骨质,安装合适的假体,能够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形态和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水平。
手术过程: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手术方案和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医生首先切开膝关节皮肤和软组织,暴露膝关节。然后,仔细去除受损的关节软骨和部分骨质,根据患者的骨骼形状和尺寸,选择匹配的人工关节假体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医生会精确调整假体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安装完成后,医生会进行关节活动测试,检查假体的功能是否正常,然后逐层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过程通常需要 1 - 2 小时,但具体时间会因患者个体差异和手术复杂程度而有所不同。
四、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势与风险
手术优势:
显著缓解疼痛: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能感受到疼痛明显减轻。据统计,约 90% 以上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例如,那些原本因膝关节疼痛难以入睡的患者,术后能够安稳休息。
改善关节功能:人工关节假体能够恢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患者术后可以重新进行如散步、骑自行车等日常活动,部分患者甚至能够参与一些轻度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等。这对于恢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效果良好:现代人工关节假体的使用寿命较长,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约 85% - 90% 的人工关节可以使用 15 - 20 年甚至更久。这意味着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享受良好的关节功能。
手术风险:虽然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手术技术,但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
感染: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 1% - 2%。一旦发生感染,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清创、更换假体等,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会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措施,患者在术前也需要做好个人卫生清洁,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血栓形成:手术后,患者因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为预防血栓形成,医生会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肢体活动,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假体松动:随着时间推移,人工关节假体可能会出现松动,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假体松动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体重、活动量、假体质量等因素有关。定期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假体松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术后早期康复:在术后的第一天,患者就需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腿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练习,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术后 2 - 3 天,患者可以借助助行器或拐杖开始尝试站立和短距离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同时,还会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以恢复关节活动度。一般来说,术后 1 周左右,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应达到 90° 左右。
中期康复:术后 1 - 3 个月,患者的康复重点是进一步提高膝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康复训练,如上下楼梯练习、骑自行车练习等。这些练习能够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使患者的行走更加自然、流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行走姿势和步态。
长期康复与维护: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术后 3 个月后仍需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维护。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方案。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如长时间站立、搬重物、爬山等。同时,保持健康的体重也非常重要,因为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影响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膝关节置换术为众多饱受膝关节疾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他们能够重新轻松行走,享受美好的生活。然而,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和长期维护同样关键。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对膝关节置换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当面临膝关节疾病困扰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