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呼吸科医生教你 3 招快速区分,避免延误治疗

流感≠普通感冒!呼吸科医生教你 3 招快速区分,避免延误治疗

孙泽建  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医生,我感冒了,发烧、浑身疼,是不是得输液?” 每年秋冬季节,呼吸科门诊总会挤满这样的患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同样是 “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差别很大 —— 普通感冒可能扛几天就好,流感却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作为呼吸科医生,今天就教大家 3 招快速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关键时刻能帮你避免延误治疗。

一、先搞清楚:流感和普通感冒,根本不是一回事

普通感冒就像 “小打小闹”,大多是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主要攻击鼻子、喉咙等上呼吸道,症状轻,恢复快。而流感是 “来势汹汹的强敌”,由流感病毒(甲型、乙型最常见)引起,不仅侵袭上呼吸道,还会波及全身,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

一组数据:普通感冒每年每人可能得 2-4 次,几乎不会致命;但流感每年导致全球 29 万 - 65 万人死亡,尤其对老人、小孩、孕妇等人群威胁更大。更关键的是,流感有特效药(如奥司他韦),但必须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才有效;而普通感冒用这些药根本没用,乱用药反而增加副作用风险。

二、区分第 1 招:看 “发病速度” 和 “症状强度”,流感像 “突然被车撞”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 “出场方式” 截然不同,记住这两个比喻就能快速分辨:

普通感冒:像 “温水煮青蛙”,慢慢加重

普通感冒发病很慢,通常从嗓子干、痒开始,1-2 天后才出现鼻塞、流鼻涕、轻微咳嗽,发烧很少超过 38.5,就算发烧也多是低烧,不会浑身难受。

比如:早上起来觉得嗓子有点不舒服,到了下午开始流鼻涕,晚上可能有点低烧,但照样能吃饭、看电视,第二天还能上班 —— 这大概率是普通感冒。

流感:像 “被人从背后打了一闷棍”,突然爆发

流感发病特别急,可能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突然发烧,而且是高烧(39-40),同时伴有浑身酸痛、头痛、乏力,就像 “被车碾过一样”,连抬手拿杯子的力气都没有。

比如:下班路上还觉得没事,回家后突然怕冷、发抖,量体温 39.5,头痛得像要炸开,肌肉酸痛到不敢翻身,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 这很可能是流感。

医生提醒:如果发烧超过 38.5,同时伴有 “浑身疼到不想动” 的症状,90% 可能是流感,别硬扛,赶紧去医院。

三、区分第 2 招:看 “症状部位” 和 “恢复时间”,流感会 “攻击全身”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症状部位、持续时间也有明显区别,对照下面的表格一看就懂:

对比项

普通感冒

流感

主要症状部位

上呼吸道(鼻子、喉咙)

全身(肌肉、关节、肺部)

典型症状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轻微咳嗽

高烧、浑身酸痛、头痛、乏力、干咳

恢复时间

3-5 天,最多 1 周

发烧持续 3-5 天,完全恢复要 1-2 周

并发症风险

几乎没有

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

关键细节:流感的咳嗽更 “危险”

普通感冒的咳嗽多伴有痰,是因为鼻子分泌物倒流刺激喉咙;而流感的咳嗽是干咳,像 “刀片刮喉咙”,而且可能持续 2 周以上,这是因为流感病毒损伤了呼吸道黏膜,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肺炎。

比如:流感患者退烧后如果还在剧烈干咳,甚至咳嗽时胸痛、呼吸困难,可能是发展成了病毒性肺炎,必须马上做胸片检查,不能拖延。

四、区分第 3 招:看 “高危人群反应”,老人小孩要特别警惕

同样是感冒,不同人群的反应天差地别。普通感冒对所有人都 “一视同仁”,而流感对高危人群更 “凶狠”:

这些人得流感后,容易出危险:

· 65 岁以上的老人:免疫力弱,流感可能诱发心衰、呼衰,住院率是年轻人的 10 倍。

· 5 岁以下的小孩:尤其是 2 岁以下,流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喉炎,甚至肺炎。

· 孕妇:流感可能导致早产、胎儿缺氧,孕期越晚风险越高。

· 有基础病的人: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哮喘患者,流感可能让基础病加重,比如哮喘患者可能因流感诱发严重哮喘发作。

案例对比:

· 30 岁的健康人得流感,可能发烧 3 天后就好转;

· 70 岁有糖尿病的老人得流感,可能发烧当天就出现呼吸困难,检查发现是肺炎,需要住院吸氧。

医生提醒:如果家里有高危人群出现流感症状,别等,48 小时内用抗病毒药能减少 50% 的重症风险。

五、搞错后果很严重!这 3 种情况千万别当普通感冒

很多人把流感当普通感冒,结果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以下 3 种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1. 发烧超过 3 天不退:普通感冒发烧不会超过 3 天,流感如果 3 天还在高烧,可能是病毒没控制住,或者继发了细菌感染。

2.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这可能是流感引发了肺炎,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一旦出现 “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必须马上做 CT 检查。

3. 精神状态差:比如小孩得流感后不哭不闹、眼神呆滞,老人出现意识模糊,可能是病毒进入血液引发了脓毒症,死亡率很高。

六、流感来了怎么办?记住 “3 早原则”

如果确定是流感,别慌,按照 “3 早原则” 处理,能快速康复:

1. 早用抗病毒药:48 小时内是 “黄金时间”

流感有特效药 —— 奥司他韦(口服)、帕拉米韦(输液),这些药能抑制病毒复制,但必须在发病 48 小时内使用,超过 48 小时效果会大打折扣。

比如:发烧后 24 小时内吃奥司他韦,能让发烧时间缩短 1-2 天,减少并发症风险;如果超过 72 小时再吃,基本没用了。

2. 早休息:别硬扛着上班

流感期间,身体在和病毒 “打仗”,需要大量能量,这时候上班、熬夜,只会让免疫力下降,延长病程。建议至少卧床休息 3 天,等不发烧了再慢慢恢复活动。

3. 早补水:每天喝够 2000 毫升

流感发烧会让身体流失大量水分,多喝水能帮助退烧、稀释痰液,还能促进病毒排出。可以喝温水、淡盐水、小米粥,别喝含糖饮料(会加重咳嗽)。

七、如何预防?流感疫苗是 “最佳武器”

普通感冒没有疫苗,靠多喝水、勤洗手就能预防;但流感必须打疫苗,尤其是高危人群:

· 流感疫苗每年 9-10 月接种最好,2 周后产生抗体,能保护 6-8 个月。

· 老人、小孩、孕妇、有基础病的人,一定要打疫苗,能减少 60% 的感染风险。

· 就算打了疫苗还得流感,症状也会轻很多,不会发展成重症。

医生提醒:今年的流感病毒和去年可能不一样,所以每年都要打疫苗,别以为去年打了就不用打了。

最后提醒:别再用 “土方法” 治流感!

很多人得了流感后用 “捂汗”“喝姜汤” 等土方法,其实根本没用,甚至有害:

· 捂汗会让体温更高,可能引发脱水、高热惊厥;

· 姜汤是热性的,流感是病毒感染,喝姜汤只会加重喉咙痛;

· 输液对流感没用,流感是病毒感染,输液(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是 “感冒”,但一个是 “小感冒”,一个是 “大病”。记住这 3 招:看发病速度、看症状部位、看高危人群反应,就能快速区分。如果怀疑是流感,别拖延,48 小时内用抗病毒药,该休息就休息,该打疫苗就打疫苗 —— 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