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朵疼?别不当回事,这些原因要警惕
游泳后耳朵疼?别不当回事,这些原因要警惕
刘聪聪 桐柏县人民医院
“刚游完泳,耳朵就开始隐隐作痛,还嗡嗡响,听声音都有点不清楚了……” 不少人在游泳后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觉得是 “水进耳朵里了,过会儿就好”,可有时候疼痛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游泳后耳朵疼不是小问题,背后可能藏着多种原因,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耳部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游泳后耳朵疼的常见原因,以及该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
一、最常见原因:耳道进水引发的 “外耳道炎”
游泳时,耳朵难免会进水,尤其是在泳池、湖泊、河流等环境中,水质可能不够干净,这就给外耳道炎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外耳道炎是游泳后耳朵疼最常见的原因,很多人把它叫做 “游泳耳”,发作起来又疼又痒,还可能伴有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
为什么进水会引发外耳道炎呢?正常情况下,外耳道皮肤有一层薄薄的油脂,能起到保护作用,阻止细菌、真菌入侵。可游泳时,水进入耳道后,会把这层油脂冲掉,让耳道皮肤失去保护,变得脆弱敏感。如果水质不干净,含有细菌(比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或真菌,就会趁机附着在耳道皮肤上,大量繁殖。加上耳道内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微生物生长,很快就会引发炎症,导致耳道皮肤充血、水肿,进而出现疼痛。
这种疼痛往往有明显的特点:刚开始可能是轻微的刺痛或胀痛,随着炎症加重,疼痛会越来越剧烈,甚至一碰耳朵、咀嚼食物或说话时,疼痛都会加剧。有的人还会感觉耳朵里有 “堵塞感”,听声音像隔了一层东西,嗡嗡作响;严重时,耳道会流出黄色或黄绿色的分泌物,有异味。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能会扩散,引发耳后淋巴结肿大、发烧等症状,甚至会影响鼓膜,导致更严重的耳部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耳道内有耵聍(也就是耳屎),游泳进水后,耵聍会被泡胀。膨胀的耵聍会压迫耳道皮肤,刺激神经,引起疼痛和堵塞感。同时,泡胀的耵聍也容易黏附细菌,增加外耳道炎的发病风险。很多人平时习惯用棉签掏耳朵,其实这样反而会把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形成堵塞,游泳后进水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二、容易被忽视:鼓膜损伤引发的疼痛
除了外耳道炎,游泳时的一些意外情况还可能导致鼓膜损伤,进而引发耳朵疼。鼓膜是耳朵里非常脆弱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起到传递声音的作用,一旦受到外力冲击或损伤,不仅会引起疼痛,还可能影响听力。
游泳时可能导致鼓膜损伤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跳水时姿势不当,头部直接撞击水面,强大的冲击力会通过水流传递到耳道内,震破鼓膜;或者在游泳过程中,耳朵不小心撞到泳池边、他人的身体或游泳装备(如泳镜、浮板),也可能造成鼓膜损伤。还有的人在游泳后感觉耳朵进水,会用力拍打耳朵或用尖锐的物品(如发夹、牙签)掏耳朵,试图把水弄出来,这些行为很容易戳伤鼓膜,引发疼痛。
鼓膜损伤引起的疼痛通常比较剧烈,是突然发生的刺痛或胀痛,可能还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耳朵里有 “漏气感” 等症状。如果损伤严重,还可能出现耳道出血,血液可能是鲜红色的,量不多,但会让人心慌。需要注意的是,鼓膜损伤后,耳道的屏障功能会下降,细菌很容易通过损伤的鼓膜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发烧、耳朵流脓等症状,严重影响听力健康。
很多人在鼓膜损伤后,因为疼痛不持续或症状较轻,就忽视了治疗,其实这样很危险。鼓膜虽然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如果损伤较大或合并感染,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很小,还可能留下后遗症,比如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导致听力永久性下降,甚至引发慢性中耳炎,反复感染发作。
三、特殊情况:过敏反应与原有耳部疾病加重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原因,游泳后耳朵疼还可能与过敏反应和原有耳部疾病加重有关,这些情况虽然不如外耳道炎和鼓膜损伤常见,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首先是过敏反应。有些泳池为了消毒,会添加氯、硫酸铜等化学物质,如果水质处理不当,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过高,游泳时水流进入耳道,就可能刺激耳道皮肤,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耳朵疼,还可能伴有耳道瘙痒、皮肤发红、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皮疹。另外,有些人对泳池中的某些微生物(如藻类、真菌)过敏,接触后也会引发耳部过敏反应,导致疼痛和不适。
其次是原有耳部疾病加重。如果本身就有中耳炎、外耳道湿疹、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游泳后进水或受到水质刺激,很容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引发耳朵疼。比如中耳炎患者,中耳内本身就有炎症,游泳进水后,水会进入中耳,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还可能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外耳道湿疹患者的耳道皮肤本身就处于敏感状态,游泳时受到水和细菌的刺激,会让湿疹症状加重,出现剧烈瘙痒和疼痛,甚至流出渗出液。
很多人在患有耳部疾病时,没有意识到游泳的风险,仍然坚持游泳,结果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其实,在耳部疾病没有完全治愈之前,最好避免游泳,尤其是在公共泳池或水质不明的水域游泳,以免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四、正确应对:游泳后耳朵疼该怎么做?
当游泳后出现耳朵疼的症状时,很多人会不知所措,要么盲目处理,要么忽视不管,其实这样都不对。正确的应对方法很重要,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避免病情加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及时清理耳道内的积水,但要注意方法。游泳后如果感觉耳朵进水,可以将头偏向一侧,让进水的耳朵朝下,轻轻拍打另一侧耳朵,利用重力作用让水自然流出;也可以单脚跳跃,比如进水的是右耳,就抬起右脚,左脚站立,身体偏向右侧,轻轻跳跃几次,帮助积水流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棉签、手指或其他尖锐物品掏耳朵,这样不仅无法有效清理积水,还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加重疼痛和感染风险。如果耳道内有耵聍堵塞,也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让医生用专业工具取出。
第二步:缓解疼痛,避免感染。如果耳朵只是轻微疼痛,没有出现流脓、出血、听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缓解疼痛,预防感染。比如用干净的毛巾包裹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耳朵上,每次敷 15-20 分钟,每天敷 2-3 次,温热的刺激能促进耳道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比如含有抗菌成分的滴耳液,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自行使用止痛药或抗生素,尤其是口服抗生素,必须在医生诊断后,根据具体病情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第三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如果游泳后耳朵疼的症状持续不缓解(超过 24 小时),或者出现疼痛加剧、耳道流脓、出血、听力明显下降、耳鸣、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让医生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观察耳道和鼓膜的情况,判断是外耳道炎、鼓膜损伤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然后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外耳道炎,医生会先清理耳道内的分泌物和脓液,然后使用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的滴耳液,控制炎症,缓解疼痛;如果炎症严重,还会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鼓膜损伤,如果损伤较轻,医生会建议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让鼓膜自行修复;如果损伤严重或合并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修复鼓膜。对于过敏反应引起的耳朵疼,医生会使用抗过敏药物,同时建议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五、提前预防:做好这些,避免游泳后耳朵疼
其实,游泳后耳朵疼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只要在游泳前、游泳过程中和游泳后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能大大降低发病风险,保护耳部健康。
游泳前:做好耳部防护,检查耳部状况。首先,如果你本身有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或者耳部有伤口,一定要等疾病完全治愈、伤口愈合后再去游泳,避免病情加重。其次,游泳前可以佩戴专业的防水耳塞,选择适合自己耳道大小的耳塞,能有效阻止水进入耳道,减少感染和损伤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防水耳塞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避免滋生细菌。另外,游泳前不要用棉签或其他物品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或把耵聍推向深处,增加游泳后进水的风险。如果耳道内耵聍较多,影响听力或容易进水,可以提前去医院让医生清理。
游泳过程中:注意姿势和安全,避免意外损伤。游泳时要选择正规的泳池,确保水质干净、卫生,减少细菌和化学物质对耳部的刺激。跳水时要掌握正确的姿势,避免头部直接撞击水面,最好从浅水区开始,逐渐适应;在泳池内游泳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与他人碰撞,也不要随意使用他人的游泳装备,以免交叉感染。如果在游泳过程中感觉耳朵不适,比如进水、疼痛等,应立即停止游泳,上岸清理耳道内的积水,休息片刻,若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
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保持耳部干燥。游泳后要尽快清理耳道内的积水,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前面提到的 “头偏向一侧拍打耳朵” 或 “单脚跳跃”,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清理完积水后,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保持外耳道口的干燥清洁,不要用毛巾或棉签深入耳道内擦拭。如果感觉耳道内比较潮湿,可以用吹风机的低温档,在距离耳朵 30 厘米左右的地方,轻轻吹拂外耳道口,帮助耳道内的水分蒸发,但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风力不要过大,以免烫伤耳道皮肤。另外,游泳后不要马上掏耳朵、戴耳机或去嘈杂的环境,让耳朵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
结语
游泳后耳朵疼看似是小事,实则可能隐藏着外耳道炎、鼓膜损伤、过敏反应等多种问题,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所以,大家在游泳时一定要做好耳部防护,游泳后出现耳朵疼的症状不要忽视,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就医治疗。保护耳朵健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游泳的乐趣,聆听生活中的美好声音。记住,预防大于治疗,从游泳前、游泳中到游泳后的每一个细节做好防护,才能有效避免游泳后耳朵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