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眼中黄斑” 受伤:黄斑病变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别让 眼中黄斑受伤:黄斑病变的预防与治疗指南

褚欣   桐柏县人民医院

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直线变成了弯曲的,连报纸上的字都看不清了……” 不少中老年人会遇到这样的视力问题,这很可能是黄斑病变发出的信号。黄斑位于眼睛视网膜的中心区域,是我们看清细节、识别颜色、阅读写字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病变,会直接影响中心视力,严重时甚至导致失明。更值得警惕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黄斑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黄斑病变的预防与治疗,帮大家守住 清晰视野

一、先搞懂:哪些人容易得黄斑病变?

想要做好预防,首先要知道哪些人是黄斑病变的高危人群。黄斑病变并非 老年人专属,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发病风险也不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人群中:

第一类是中老年人。年龄是黄斑病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5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会显著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风险越来越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组织会逐渐老化,黄斑区域的细胞功能下降,代谢废物堆积,容易引发病变。临床上,50-64 岁人群黄斑病变发病率约为 10%65 岁以上人群则超过 20%,因此中老年人尤其要关注黄斑健康。

第二类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如果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黄斑病变,那么自己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 2-3 倍。黄斑病变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的异常会增加病变的易感性,这类人群即使年龄不大,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和筛查。

第三类是长期暴露在强光下的人。阳光中的紫外线和蓝光会损伤黄斑区域的细胞,长期在户外活动且不注意防晒的人,比如农民、建筑工人、运动员等,发病风险会明显升高。另外,经常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屏幕的人,屏幕发出的蓝光也会持续刺激黄斑,加速细胞损伤,增加病变风险,这也是黄斑病变逐渐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第四类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导致黄斑区域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病变。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就包括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眼底血管硬化,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病几率。

第五类是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均衡的人,也容易患上黄斑病变。吸烟会导致眼部血管收缩,减少黄斑区域的血液供应,同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视网膜细胞;酗酒会影响眼部代谢,导致营养物质缺乏;熬夜会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加重黄斑负担;饮食中缺乏维生素、叶黄素等营养素,也会降低黄斑的抵抗力,增加病变风险。

二、预防先行:做好这些事,保护黄斑不受伤

黄斑病变的治疗难度较大,且视力损伤往往难以逆转,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无论是高危人群还是普通人群,都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黄斑病变的发病风险,保护黄斑健康:

(一)做好眼部防晒,减少强光刺激

白天户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强光直射。可以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选择能阻挡 99% 以上紫外线的产品,同时搭配宽边帽子,减少阳光对眼睛的照射。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全面的防晒措施。

对于经常使用电子屏幕的人,要注意控制使用时间,每看屏幕 30-40 分钟,休息 5-10 分钟,同时可以开启电子设备的 蓝光过滤功能,或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蓝光对黄斑的刺激。晚上看屏幕时,要打开室内灯光,避免在黑暗环境中看屏幕,以免屏幕强光对比过大,加重眼部疲劳。

(二)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给黄斑 充电

首先是戒烟限酒。吸烟对黄斑的危害极大,戒烟后眼部血液循环会逐渐改善,黄斑细胞损伤也会减少,建议吸烟者尽快戒烟,不吸烟者也要避免吸二手烟。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 25 克酒精,女性不超过 15 克酒精,避免长期酗酒。

其次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保证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有助于黄斑细胞的修复和代谢。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避免长期熬夜,减少眼部疲劳。

最后是均衡饮食,补充眼部营养。日常饮食中,要多吃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叶黄素、玉米黄质和锌的食物,这些营养素能保护黄斑细胞,增强抵抗力。比如:

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玉米、南瓜、蛋黄、蓝莓等,这些食物中的色素能过滤蓝光,保护黄斑区域;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橙子、苹果、猕猴桃、胡萝卜、动物肝脏、坚果等,能促进眼部代谢,修复细胞损伤;

富含锌的食物:牡蛎、瘦肉、鱼虾、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持黄斑的正常功能。

同时,要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黄斑病变的风险。

(三)控制基础疾病,减少眼部损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病情。比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高血脂患者要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服用降脂药,降低血脂水平。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很重要,基础疾病患者每半年到一年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尽早干预,避免损伤黄斑。

(四)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定期进行黄斑筛查,是预防黄斑病变的重要环节。不同人群的筛查频率不同:

普通人群:40 岁以下每 2-3 年检查一次;40-54 岁每 1-2 年检查一次;55 岁以上每年检查一次;

高危人群(有家族遗传史、长期强光暴露、基础疾病患者):35 岁以上每 1 年检查一次,50 岁以上每半年检查一次。

黄斑筛查主要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这些检查能清晰显示黄斑区域的结构,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比如黄斑水肿、黄斑变性等。早期发现并干预,能有效延缓病变进展,保护视力。

三、科学治疗:不同病变类型,对应不同治疗方案

如果不幸患上黄斑病变,也不要恐慌,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病情,保护剩余视力。黄斑病变主要分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和湿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不同: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与湿性治疗有差异

干性黄斑变性: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黄斑病变的 80%,早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模糊。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辅助治疗,延缓病变进展。比如:

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维生素等营养素,改善黄斑营养;

避免强光刺激,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定期复查,监测病变变化,如果发展为湿性黄斑变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湿性黄斑变性:虽然发病率较低(约占 20%),但危害更大,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在数月内失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 VEGF)药物注射,通过向眼内注射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

VEGF 治疗需要多次注射,一般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 3-5 次后,根据病情调整注射频率,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能得到稳定甚至改善。此外,激光治疗、光动力治疗也可用于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但适用范围较窄,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

(二)黄斑水肿:先找病因,再针对性治疗

黄斑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其他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白内障术后等)引起的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找出病因,同时减轻黄斑水肿。

如果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首选抗 VEGF 药物注射,能有效减少水肿,改善视力;

如果是白内障术后或炎症引起的黄斑水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或眼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水肿;

对于某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也可采用激光治疗,封闭渗漏的血管,减少水肿。

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比如控制血糖、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等,避免黄斑水肿反复出现。

(三)黄斑裂孔: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区域出现裂孔,主要表现为中心视力明显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常见于中老年人和高度近视人群。目前,手术是治疗黄斑裂孔的主要方法,即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气体填充术。

手术通过切除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然后向眼内填充特殊气体(如惰性气体),顶压裂孔,促进裂孔愈合。多数患者术后裂孔能成功闭合,视力得到改善,但手术效果与裂孔大小、病程长短有关,裂孔越小、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如面向下体位)一段时间,让气体更好地顶压裂孔,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监测裂孔愈合情况。

四、康复与护理:治疗后做好这些,保护视力不反弹

黄斑病变治疗后,康复与护理也非常重要,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力,避免病情反复。

(一)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治疗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比如抗 VEGF 治疗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黄斑水肿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眼药水,控制炎症。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同时,要定期复查,不同治疗方案的复查频率不同:

VEGF 治疗后:前 3 个月每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病情每 2-3 个月复查一次;

黄斑裂孔术后: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各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时医生会评估视力恢复情况、黄斑结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反弹。

(二)调整生活习惯,减轻眼部负担

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不要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电视,每用眼 20 分钟,休息 20 秒,看远处的景物,缓解眼部疲劳。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黄斑裂孔术后患者,半年内不要进行跑步、跳跃、举重等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裂孔愈合。

饮食上要继续保持均衡,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减少对眼部的刺激。

(三)做好心理调节,积极面对病情

黄斑病变会影响视力,可能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病情,相信通过科学治疗和护理,视力能得到有效保护。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加入病友群,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家人也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视力变化,比如调整家居环境,增加照明,减少障碍物,方便患者日常生活。

结语

黄斑是眼睛的 心脏,关系到我们的中心视力和生活质量,黄斑病变虽然危害大,但只要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保护视力。无论是中老年人、高危人群,还是普通大众,都要重视黄斑健康,从日常防护做起,定期筛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时机。记住,保护黄斑,就是保护我们清晰的世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