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关注手术!健康教育干预,让白内障患者恢复更顺利

别只关注手术!健康教育干预,让白内障患者恢复更顺利

褚欣   桐柏县人民医院

 

听说白内障手术要在眼睛上动刀,会不会很疼?”“术后多久能看清东西?万一恢复不好怎么办?”“做完手术能不能低头、能不能看电视?准备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常会被这些问题困扰,甚至因过度焦虑影响手术配合,术后也常因护理不当导致恢复延迟。其实,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更离不开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干预。科学的健康教育能帮患者消除顾虑、正确配合、做好护理,显著提升手术效果和恢复速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健康教育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具体影响,帮大家全面了解这份 术后恢复指南的重要性。

一、术前:消除焦虑,做好 手术准备

白内障患者术前最常见的问题是 焦虑准备不足。很多患者对手术流程不了解,担心疼痛、出血或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下降等情况;还有的患者因不清楚术前注意事项,误服药物、未控制基础疾病,增加手术风险。而术前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帮患者 心里有底、手里有招,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一)缓解焦虑,建立手术信心

健康教育首先会用通俗的语言帮患者了解白内障手术 —— 比如手术时间短(通常 10-20 分钟)、创伤小(多为微创切口)、疼痛轻(术前会滴麻醉眼药水,术中基本无明显痛感),还会结合临床案例说明手术成功率(目前成熟医院白内障手术成功率超过 99%),让患者明白 手术并不可怕

比如 65 岁的张阿姨术前总担心 眼睛会瞎,晚上睡不着觉。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沟通,告诉她:手术就像给眼睛里的混浊镜片换个新的,过程中你只要配合盯着灯光看,很快就结束,术后第二天就能看清东西。同时给她看了其他患者术后恢复的视频,张阿姨的焦虑明显缓解,术前一晚睡得很安稳,手术时也格外配合。

除了个体沟通,很多医院还会组织术前讲座,让患者和家属一起了解手术流程、麻醉方式、术后恢复过程,同时解答大家的共性问题,比如 手术中突然咳嗽怎么办”“有高血压能不能做手术。这种 集体交流 + 专业解答的方式,能让患者感受到 不是自己一个人面对,进一步减轻心理负担。

(二)明确术前准备,降低手术风险

术前健康教育会详细告知患者 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避免因准备不当影响手术。比如:

基础疾病控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会被明确告知 术前要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 7.0mmol/L 以下,并指导他们按时服药、监测指标,避免因血压 / 血糖过高导致术中出血、术后感染;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术前 3 天开始滴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每天 4 次,每次 1 滴,同时停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需遵医嘱停药 3-5 天),避免术中出血;

饮食与作息:术前一天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晚上 10 点后禁食、凌晨 2 点后禁水(防止术中呕吐),保证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身体疲劳;

个人准备:术前一天洗头、洗澡,手术当天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避免穿套头衫),不化妆、不戴首饰,尤其要注意 不戴隐形眼镜(若平时戴,需提前 1-2 天取下)。

这些细节看似简单,却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比如 72 岁的李叔叔有糖尿病,术前未控制好血糖(空腹血糖 9.2mmol/L),医护人员通过健康教育帮他调整饮食(减少主食、增加蔬菜),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剂量,3 天后血糖降至 6.8mmol/L,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后感染。

二、术中:正确配合,让手术 又快又顺

白内障手术虽短,但患者的配合度直接影响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比如术中需要患者保持头部不动、眼睛盯着固定灯光,若患者因紧张频繁眨眼、转动头部,可能导致手术切口偏差、人工晶体位置异常,甚至延长手术时间。而术前健康教育中 术中配合指导,能让患者提前掌握配合技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一)提前练习 术中配合动作

健康教育会教患者练习两个关键动作:一是 固定头部,比如平躺时保持头部不左右转动,即使有轻微不适也不要抬头;二是 固定视线,比如盯着天花板上的一个点看,保持 10-15 分钟不眨眼(模拟术中盯着灯光的动作)。

很多患者刚开始练习时会忍不住眨眼,医护人员会告诉他们:术中若想眨眼,先轻轻闭上眼睛,再慢慢睁开,不要快速眨眼;如果有眼泪,也不用擦,让它自然流下,我们会帮你处理。经过多次练习,患者术中配合度明显提高。比如 58 岁的王先生术前练习 盯点时,1 分钟就会眨眼,练习 3 天后能坚持 15 分钟不眨眼,手术时全程保持稳定,医生仅用 12 分钟就完成了手术。

(二)应对术中突发情况,避免慌乱

术中可能出现一些小情况,比如患者突然咳嗽、打喷嚏,或感觉眼睛有轻微异物感。健康教育会提前告知患者:若想咳嗽,先深呼吸憋一下,或用手轻轻按压胸口,避免突然用力导致眼压升高;若眼睛有异物感,不要用手碰,告诉医生,我们会检查处理。

曾有位患者术中突然想打喷嚏,想起医护人员说的 深呼吸憋住,赶紧做了几次深呼吸,成功忍住,避免了手术中断。若患者未提前了解这些应对方法,突然咳嗽或用手碰眼睛,可能导致手术器械移位,增加角膜损伤风险。

三、术后:科学护理,加速 视力恢复

术后是白内障患者恢复的关键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很多患者术后因不清楚护理方法,出现揉眼、碰水、误用药等情况,导致感染、眼压升高、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还有的患者因不了解术后恢复规律,过度担心 视力没立刻变好,影响心情。而术后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帮患者 正确护理、科学观察,让视力快速、稳定恢复。

(一)明确术后护理,避免并发症

术后健康教育会详细告知患者 护理要点,每条都具体到 怎么做、为什么,让患者明白 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眼部保护:术后 1 个月内避免揉眼、碰眼睛,睡觉时戴眼罩(防止翻身时碰到),洗脸时用湿毛巾擦脸,避免水进入眼睛(防止感染);避免低头弯腰动作(如捡东西、系鞋带),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广场舞),防止眼压升高导致人工晶体移位;

用药指导:术后需滴 3-4 种眼药水(如抗生素类、激素类、人工泪液),会明确告知每种药的滴用顺序(通常先滴抗生素,再滴激素,最后滴人工泪液,每种间隔 5 分钟)、次数(如每天 4 次)、疗程(如激素类眼药水需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还会教患者正确的滴药方法 —— 头后仰,轻轻拉开下眼皮,将药水滴在结膜囊内(不要滴在角膜上),滴后闭眼 1-2 分钟,按压内眼角(防止药水流入鼻腔,减少副作用);

饮食与作息:术后 1 周内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蓝莓、鸡蛋),帮助伤口愈合;避免吃辛辣、坚硬食物(如辣椒、坚果),防止咳嗽或用力咀嚼导致眼压升高;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让眼睛充分休息。

这些护理要点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比如 70 岁的刘爷爷术后严格按照指导滴药、戴眼罩,洗脸时避开眼睛,术后 1 周复查时,视力从术前的 0.1 恢复到 0.8,没有出现任何感染或不适;而另一位患者因术后偷偷揉眼,导致角膜上皮损伤,视力恢复延迟了 2 周,还额外增加了治疗时间和费用。

(二)学会观察 异常信号,及时就医

术后健康教育还会教患者 区分正常反应和异常情况,避免因忽视异常信号延误治疗。比如术后 1-2 天内眼睛轻微异物感、流泪、畏光,属于正常反应,会逐渐减轻;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眼睛突然剧烈疼痛,且持续不缓解;

视力突然下降,或出现重影、黑影遮挡;

眼睛红肿明显,分泌物增多(尤其是黄色脓性分泌物);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可能是眼压过高的表现)。

56 岁的陈阿姨术后第 3 天,突然感觉眼睛疼、看东西模糊,想起健康教育中说的 异常信号,赶紧去医院检查,发现是眼压升高(因术后用药不规律导致),及时处理后,眼压很快恢复正常,视力也顺利恢复。若她当时未重视,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影响最终视力。

(三)了解恢复规律,避免过度焦虑

很多患者术后会纠结 为什么别人第二天就看清了,我却还要等几天,其实术后视力恢复存在个体差异 —— 比如术前近视、远视度数不同,人工晶体类型不同,恢复速度也会不同。健康教育会告知患者:大部分人术后 1-2 天视力明显改善,1 周左右稳定,但少数人因角膜水肿或眼底情况,可能需要 2-3 周才能恢复到最佳视力,只要没有异常症状,耐心等待即可。

比如 48 岁的赵先生术后第二天视力只有 0.4,很着急。医护人员告诉她:你术前有高度近视,人工晶体需要适应期,再观察 3 天,角膜水肿消退后,视力会慢慢提升。赵先生按指导护理,3 天后视力果然提升到 0.8,焦虑也随之消失。

四、长期:守护视力,预防 术后问题

白内障术后并非 一劳永逸,长期的视力保护也很重要。很多患者术后以为 眼睛好了,不再注意用眼习惯,导致视力再次下降,或出现干眼症、后发性白内障等问题。而长期健康教育会帮患者建立 终身护眼意识,避免这些术后远期问题。

(一)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保护术后视力

术后健康教育会提醒患者:即使视力恢复了,也要注意用眼,避免过度疲劳。比如:

术后 1 个月内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视,每次看 30 分钟休息 5-10 分钟,看远处放松眼睛;

阅读、写字时保证光线充足,避免在昏暗环境中用眼;

外出时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睛(术后角膜较敏感,紫外线易导致眼底损伤)。

同时,会告知患者 人工晶体的寿命”—— 通常人工晶体可终身使用,但如果长期用眼不当,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如黄斑变性),影响视力。因此,即使术后视力恢复良好,也要每年做一次眼部检查,监测眼底情况。

(二)警惕 后发性白内障,及时处理

部分患者术后 1-2 年可能出现 视力再次模糊,以为是白内障 复发,其实是 后发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囊膜混浊导致)。健康教育会提前告知患者:这种情况很常见,不是手术失败,只要来医院做个 5 分钟的激光治疗,就能恢复视力,不用再次开刀。

比如 62 岁的孙阿姨术后 1 年视力下降,以为 白内障又长了,很害怕。想起健康教育中说的 后发性白内障,赶紧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做了激光治疗,当天视力就恢复到 0.8。若她当时不了解,可能会延误治疗,甚至误以为 手术没做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五、特殊人群:个性化指导,覆盖 特殊需求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青光眼)、高龄(75 岁以上)或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健康教育会更加 个性化,确保他们也能做好护理、顺利恢复。

比如糖尿病患者术后,会重点指导 血糖控制”—— 告知患者 血糖过高会导致伤口愈合慢、易感染,教他们每天监测血糖,若血糖超过 7.0mmol/L 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同时提醒他们 术后若出现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要立即检查,排除感染

对于高龄、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会将护理要点告知家属,比如教家属帮患者滴眼药水(注意洗手、避免瓶口碰眼睛)、监督患者不要揉眼、协助患者洗脸(避开眼部),还会留下医护人员的联系电话,方便家属随时咨询。

78 岁的王爷爷术后由女儿照顾,医护人员专门给女儿演示了滴药方法,还制作了 护理时间表(如 8 点滴抗生素眼药水、12 点滴激素眼药水),女儿按表护理,王爷爷术后恢复很顺利,复查时视力达到 0.7

白内障手术就像 给眼睛换个新镜片,而健康教育干预就是 帮这个新镜片更好地发挥作用。从术前缓解焦虑、做好准备,到术中指导配合、确保安全,再到术后科学护理、长期守护,每一步健康教育都在为患者的 清晰视力保驾护航。对于白内障手术患者来说,不要只关注手术本身,更要积极参与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记住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疑问及时咨询医护人员。相信在科学的健康教育和专业的医疗技术配合下,每位患者都能顺利恢复视力,重新看清身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