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眼科:做好这些关键措施,为孩子筑牢近视 “防护墙”
揭秘眼科:做好这些关键措施,为孩子筑牢近视 “防护墙”
褚欣 桐柏县人民医院
“才小学三年级,孩子就说看不清黑板了,一查近视 150 度!”“每天盯着屏幕写作业、看动画,真怕他近视度数涨得越来越快……” 如今,身边抱怨孩子近视的家长越来越多,近视低龄化、度数增长快已成为困扰无数家庭的难题。眼科医生提醒,近视一旦发生,目前无法逆转,但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能有效延缓度数增长,避免孩子早早发展成高度近视。今天,我们就从眼科专业角度,揭秘近视防控的关键措施,帮家长和孩子守住 “清晰视野”。
一、控制用眼时长:给眼睛 “松绑”,避免过度疲劳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 “头号元凶”。无论是看书、写作业,还是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眼睛都需要持续调节焦距,久而久之,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无法放松,进而导致晶状体变凸,视力下降。因此,控制用眼时长,让眼睛定时休息,是近视防控的基础。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每连续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作业、看电子屏幕)30-40 分钟,就应该停下来休息 5-10 分钟。休息时不要继续看屏幕或看书,最好能离开书桌,到窗边或户外,看看远处的景物 —— 比如远处的树木、楼房,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放松。这个方法被称为 “20-20-20 法则”,即每用眼 20 分钟,看 20 英尺(约 6 米)以外的物体 20 秒,简单易操作,家长可以帮孩子设置闹钟,提醒定时休息。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习惯 “埋头苦干”,一坐就是 1-2 小时,家长也觉得 “孩子认真”,却没意识到这对眼睛的伤害。其实,用眼时间过长,孩子不仅容易近视,还可能出现眼睛干涩、酸胀、头晕等疲劳症状,影响学习效率。家长要主动帮孩子规划学习时间,比如把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每完成一部分就休息一会儿,既保护眼睛,又能让孩子保持专注。
对于学龄前儿童(3-6 岁),更要严格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3 岁以下儿童建议尽量不接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3-6 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 1 小时,且每次使用不超过 20 分钟。很多家长喜欢用电子产品哄孩子,却不知这会让孩子的眼睛早早承受负担,增加近视风险。平时可以多陪孩子玩积木、画画、读绘本(注意保持正确距离),减少对电子屏幕的依赖。
二、优化用眼环境:打造 “舒适视野”,减少外界刺激
除了控制用眼时长,用眼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眼睛健康。不合适的光线、桌椅高度、阅读距离,都会让眼睛额外 “费力”,加速近视发展。眼科医生建议,家长要为孩子打造科学的用眼环境,从细节上保护孩子的视力。
首先是光线要适宜。很多孩子喜欢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书或看屏幕,比如傍晚不开灯、晚上躲在被窝里看手机,这些行为会让眼睛在 “低亮度” 下过度调节,极易导致近视。正确的做法是:白天看书、写作业时,要让光线从左前方照射(避免手部遮挡光线),同时打开室内主灯,保证光线均匀;晚上学习时,除了打开台灯,还要打开房间的大灯,避免 “局部亮、周围暗” 的情况。台灯要选择无频闪、无蓝光危害的产品,色温控制在 4000K-5000K(暖白光),亮度以眼睛感觉舒适、不刺眼为宜,台灯的照射范围要覆盖整个书桌。
其次是保持正确的用眼距离。很多孩子看书、写作业时习惯 “低头凑近”,眼睛离书本只有 10-15 厘米,长期这样会让眼睛的调节负担加重。正确的用眼距离是:看书、写作业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 30-40 厘米;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保持在 50-60 厘米;使用手机时,眼睛与屏幕的距离不要小于 30 厘米,尽量不要躺着或趴着看手机、平板。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书桌上贴一张 “距离提醒贴”,或选择可调节高度的桌椅,帮助孩子保持正确姿势。
最后是控制环境湿度。干燥的环境会让眼睛表面的泪液快速蒸发,导致眼睛干涩、发痒,进而影响视力。尤其是在空调房或秋冬干燥季节,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 50%-60%。同时,提醒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以免损伤角膜或引发感染,眼睛干涩时可以通过眨眼或使用人工泪液(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缓解。
三、增加户外活动:让眼睛 “晒太阳”,延缓近视发展
“每天 2 小时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 这是眼科领域经过大量研究证实的结论。户外活动之所以能防控近视,主要是因为户外的自然光照能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能抑制眼轴增长(眼轴过长是近视的根本原因),同时,户外开阔的视野能让孩子的眼睛得到充分放松,减少近距离用眼的负担。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每天保证 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是跑步、跳绳、打球,还是散步、玩耍,只要在户外接受自然光照,就能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即使是在学校,也可以利用课间 10 分钟到操场活动,不要待在教室里看书或聊天;周末和节假日,家长要多带孩子去公园、操场、郊外等户外场所,让孩子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保护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户外活动要 “见光”,但要避免强光直射眼睛。夏天阳光强烈时,可以让孩子戴宽边帽子或防紫外线的太阳镜,避免在上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阳光最强烈的时候长时间户外活动,以免损伤眼睛。另外,户外活动的关键是 “户外”,而不是 “运动强度”,即使是在户外散步、观察植物,只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也能起到防控效果。
很多家长担心 “户外活动会耽误学习”,其实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能防控近视,还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研究表明,每天坚持户外活动的孩子,上课更专注,学习成绩也更稳定。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时间,不要让孩子 “埋在书本里”,而是要让孩子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四、定期视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避免近视加重
很多家长只有在孩子说 “看不清” 时才带孩子去查视力,却不知此时孩子可能已经近视一段时间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孩子出现视力下降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因此,定期带孩子进行视力检查,建立视力档案,是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
建议儿童从 3 岁开始,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视力检查,包括视力检测、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等。3-6 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通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存在远视储备不足(远视储备是 “对抗” 近视的 “本钱”,储备不足意味着近视风险高)、散光、斜视等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发展成近视。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更要增加视力检查的频率,建议每 3-6 个月检查一次,监测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近视度数增长过快(比如半年增长超过 100 度),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比如佩戴角膜塑形镜(OK 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这些方法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增长,避免孩子早早发展成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 600 度)。
需要注意的是,视力检查要选择正规医院的眼科或专业的眼科机构,不要在眼镜店进行简单的视力检测就直接配镜。正规的视力检查不仅能检测视力,还能评估孩子的眼部健康状况,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确保配镜准确,避免因配镜不当加重近视。
五、科学矫正近视:选对 “矫正方式”,避免误区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近视,科学矫正非常重要,正确的矫正方式能帮助孩子看清物体,缓解眼睛疲劳,延缓近视发展;而错误的矫正方式不仅无法防控近视,还可能导致度数快速增长。目前,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矫正的主要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OK 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年龄、近视度数、用眼需求等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最安全的矫正方式,适合所有近视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配镜前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散瞳验光(儿童睫状肌调节能力强,散瞳验光能获得准确的近视度数),根据验光结果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镜架。需要注意的是,框架眼镜要定期更换,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根据近视度数变化及时调整镜片度数,不要让孩子戴 “度数不足” 或 “度数过高” 的眼镜。
角膜塑形镜(OK 镜) 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隐形眼镜,需要在夜间佩戴,白天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清物体。OK 镜不仅能暂时矫正视力,还能通过改变角膜形态,抑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比框架眼镜慢 30%-50%),适合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和青少年(一般建议 8 岁以上、自理能力较好的孩子佩戴)。佩戴 OK 镜需要在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排除禁忌症(如角膜炎、结膜炎、干眼症等),并在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佩戴和护理方法,定期复查,确保佩戴安全。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一种外用药物,通过抑制眼轴增长来延缓近视发展,通常需要在晚上睡前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适合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儿童和青少年,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框架眼镜、OK 镜联合使用,能进一步增强近视防控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眼压、视力等指标,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如瞳孔扩大、口干、皮肤潮红等)。
很多家长存在 “近视矫正误区”,比如认为 “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所以不让孩子戴眼镜;或者相信 “偏方”,比如 “针灸、按摩能治愈近视”。其实,这些误区会耽误孩子的近视防控,导致度数快速增长。近视一旦发生,无法治愈,戴眼镜是为了帮助孩子看清物体,缓解眼睛疲劳,反而能延缓近视发展;而针灸、按摩等方法只能缓解眼睛疲劳,无法逆转近视,更不能替代科学的矫正和防控措施。
六、关注饮食与睡眠:从 “内” 调理,辅助防控近视
除了外部的防控措施,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也能为眼睛健康 “助力”,辅助防控近视。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需要多种营养素,而充足的睡眠能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缓解疲劳。
饮食方面,要让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维生素 E、叶黄素、玉米黄质和钙的食物。比如: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胡萝卜、菠菜、南瓜、动物肝脏、蛋黄等)能保护视网膜,预防夜盲症;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蓝莓、西兰花、羽衣甘蓝、玉米、蛋黄等)能过滤蓝光,保护视网膜黄斑区;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豆制品、鱼虾、坚果等)能增强眼轴的坚韧性,延缓眼轴增长。同时,要控制孩子对甜食的摄入,过多的甜食会影响钙的吸收,导致眼球壁弹性下降,加速眼轴增长,增加近视风险。
睡眠方面,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睡眠的需求不同:3-5 岁儿童每天需要 10-13 小时睡眠,6-13 岁儿童每天需要 9-11 小时睡眠,14-17 岁青少年每天需要 8-10 小时睡眠。充足的睡眠能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缓解睫状肌紧张,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视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晚上不要熬夜,保证在晚上 10 点前入睡,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眼睛疲劳,加重近视。
近视防控不是 “一蹴而就” 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坚持,从控制用眼时长、优化用眼环境、增加户外活动,到定期视力检查、科学矫正近视,再到关注饮食与睡眠,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近视防控观念,不要忽视孩子的视力健康,也不要过度焦虑,只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就能有效延缓孩子近视度数的增长,避免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让孩子拥有清晰、明亮的未来。记住,近视防控,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