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知识:中老年人这样做,有效延缓眼部老化
眼科知识:中老年人这样做,有效延缓眼部老化
褚欣 桐柏县人民医院
“最近看东西总觉得模糊,看近处的报纸要拿远才能看清”“晚上出门,对面车灯一照就看不清路,还总觉得眼睛干涩发痒”…… 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中老年人会发现眼睛越来越 “不给力”,这些其实都是眼部老化的信号。眼部老化是自然生理过程,但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刺激等会加速老化进程,甚至引发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今天,我们就从眼科专业角度,聊聊中老年人如何科学预防眼部老化,让 “心灵的窗户” 保持清晰明亮。
一、先了解:中老年人眼部老化有哪些表现?
想要预防眼部老化,首先要清楚老化会给眼睛带来哪些变化。中老年人眼部老化的表现因人而异,但常见症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这些情况时,就需要警惕并及时干预:
一是视力调节能力下降。这是中老年人最直观的感受,比如看近处的手机屏幕、书籍时,字变得模糊,需要把物体拿远才能看清,甚至需要佩戴老花镜才能正常阅读、缝补衣物。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里的晶状体弹性逐渐减弱,睫状肌功能下降,无法快速调节焦距,导致 “老花眼” 出现,通常在 45 岁以后开始逐渐明显,且度数会随年龄增长而加深。
二是夜间视力变差。很多中老年人发现,晚上出门时,看路、看红绿灯的清晰度下降,遇到对面来车的灯光,会出现明显的 “眩光”,眼前一片白茫茫,需要好一会儿才能恢复视力。这是因为老化导致瞳孔调节能力减弱,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同时晶状体混浊、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下降,使得夜间对光线的敏感度降低,影响夜间视物安全,尤其在过马路、上下楼梯时,容易发生意外。
三是眼睛容易干涩、疲劳。中老年人泪腺功能会逐渐退化,泪液分泌减少,同时泪液的质量也会下降,比如泪液蒸发速度加快、黏稠度增加,无法有效滋润眼球表面,导致眼睛经常感到干涩、发痒、有异物感,甚至出现刺痛、灼热感。长时间看报纸、看电视后,疲劳感会更明显,需要频繁眨眼或揉眼睛才能缓解,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四是对光敏感、视物对比下降。部分中老年人会对强光变得敏感,白天出门不戴太阳镜就觉得刺眼,甚至会出现畏光、流泪的情况;同时,看东西的 “对比度” 也会下降,比如在浅色背景下看浅色物体(如白色墙壁上的灰色开关)会觉得模糊,分辨细节的能力变差,这与视网膜黄斑区域功能老化、视神经传导效率降低有关,若不重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黄斑病变。
二、日常防护:从细节入手,减少眼部刺激
眼部老化与日常环境、用眼习惯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做好日常防护,减少外界刺激,能有效延缓老化速度,减轻不适症状。
(一)做好眼部 “防晒”,抵御光损伤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蓝光是加速眼部老化的重要 “杀手”,长期暴露会导致晶状体混浊(引发白内障)、黄斑损伤(诱发黄斑病变),因此中老年人白天出门必须做好眼部防晒。
选择合适的太阳镜是关键,建议挑选能同时阻挡 UVA 和 UVB(两种主要紫外线)的产品,镜片颜色以深灰色、茶色为宜,这类颜色能减少光线强度,且不会明显改变物体颜色,避免影响对交通信号灯、路面情况的判断。同时,搭配宽边帽子或遮阳伞,进一步减少阳光对眼睛的直射。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除了防晒装备,还可以放慢行走速度,避免强光突然刺激眼睛。
对于喜欢看电视、用手机的中老年人,要注意控制屏幕使用时间,每看 30 分钟就休息 5-10 分钟,起身看看窗外远处的景物。同时,调整屏幕设置:电视亮度调至与室内光线相近,避免过亮或过暗;手机、平板字体调大,屏幕与眼睛保持 30-40 厘米距离,晚上使用时打开室内灯光,避免在黑暗环境中看屏幕,减少蓝光对眼睛的刺激。
(二)保持眼部湿润,缓解干涩不适
针对眼睛干涩问题,中老年人可以通过 “主动补水” 和 “减少失水” 双管齐下,保持眼球湿润。
首先,增加泪液分泌。每天保证充足饮水,建议少量多次喝温开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避免因身体缺水导致泪液生成不足。同时,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比如空调房、暖气房内,可放置加湿器,将空气湿度控制在 50%-60%,减少泪液蒸发。
其次,正确使用人工泪液。如果眼睛干涩频繁出现,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每次滴 1-2 滴,每天 3-4 次,能快速缓解干涩、异物感。注意不要随意购买含抗生素或激素的眼药水,这类药物需遵医嘱使用,长期滥用可能损伤眼表组织。
另外,养成 “有意识眨眼” 的习惯。中老年人看屏幕或阅读时,眨眼次数会不自觉减少(正常每分钟眨眼 15-20 次,专注用眼时可能降至 5-10 次),导致泪液无法均匀覆盖眼球表面。可以定时提醒自己眨眼,比如每看屏幕 20 秒就眨眼 10 次,保持眼球湿润。
(三)改善用眼环境,减少疲劳积累
中老年人的眼睛对环境光线、桌椅高度更敏感,打造舒适的用眼环境,能减少眼部疲劳,延缓老化。
阅读、写字时,保证光线充足且柔和。建议使用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光源从左前方照射(避免手部遮挡光线),同时打开房间主灯,避免 “局部亮、周围暗” 的情况,减少眼睛因明暗对比过大产生的疲劳。台灯选择暖白光(色温 4000K 左右),避免冷白光(色温过高),以免刺激眼睛。
选择合适的桌椅高度也很重要。椅子高度以坐下时双脚能平稳着地为宜,桌子高度与肘部平齐,这样阅读、写字时,眼睛能自然保持与书本 30-40 厘米的距离,避免低头或仰头,减轻颈部和眼部的压力。如果喜欢躺在床上看手机,尽量不要侧卧或俯卧,可选择半坐姿势,在背后垫靠枕,保持眼睛与手机的合适距离,且每次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
三、营养与运动:内外兼顾,给眼睛 “充能”
眼部健康离不开充足的营养和适度的运动,中老年人通过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能为眼睛提供 “能量”,增强眼部组织的抵抗力,延缓老化。
(一)吃对食物,补充眼部 “必需营养”
眼睛的正常功能需要多种营养素支持,中老年人日常饮食中,要重点补充以下几类食物,为眼睛 “保驾护航”:
第一类是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食物。这两种色素是视网膜黄斑区域的 “保护神”,能过滤蓝光、抗氧化,减少黄斑损伤。常见食物有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玉米、南瓜、蛋黄、蓝莓等,建议每天至少吃一种深绿色蔬菜(如菠菜 50 克),每周吃 2-3 次蛋黄或蓝莓,保证营养素摄入。
第二类是富含维生素 A、C、E 的食物。维生素 A 能保护眼表黏膜,预防干眼症、夜盲症,常见于胡萝卜、动物肝脏、蛋黄、红薯等;维生素 C 能促进眼部血管健康,增强晶状体透明度,可从橙子、猕猴桃、草莓、青椒中获取;维生素 E 能抗氧化,减少眼部细胞老化,坚果(如核桃、杏仁)、植物油(如橄榄油)中含量较高。中老年人可每天吃 1 份水果(约 200 克)、2 份蔬菜(约 300 克),每周吃 1 次动物肝脏(50 克左右,避免过量),满足维生素需求。
第三类是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这类成分能改善泪液质量,缓解眼睛干涩,还能保护视网膜,常见于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亚麻籽、芝麻等。建议每周吃 2 次深海鱼,每次 100-150 克,或每天吃一小把亚麻籽(磨碎后加入粥、酸奶中),帮助补充 Omega-3 脂肪酸。
同时,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饮食。过多糖分摄入会导致晶状体混浊加快,增加白内障风险;高盐饮食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加重眼底水肿;高脂饮食会导致血脂升高,引发眼部血管硬化。日常烹饪以清淡为主,少用酱油、盐、糖,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减少油炸、腌制食物。
(二)适度运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适度运动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包括眼部的血液供应,为视网膜、黄斑区域输送更多营养和氧气,延缓老化。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散步是最佳选择之一。每天坚持散步 30-40 分钟,速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选择公园、小区等绿化好、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时可偶尔远眺远处的树木、建筑,让眼睛得到放松。散步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改善身体代谢,对眼部和全身健康都有益。
眼部按摩可日常操作。每天早晚洗脸后,可进行简单的眼部按摩:用食指和中指指腹,从眉头开始,沿眼眶下缘轻轻按摩至眼角,再沿眼眶上缘回到眉头,重复 5-10 次,力度以感觉轻微酸胀为宜。按摩能促进眼部周围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干涩,注意按摩前要洗手,避免指甲划伤眼周皮肤。
太极拳、瑜伽等舒缓运动也适合。这类运动节奏慢、动作柔和,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血压骤升可能引发眼底出血)。建议每周练习 2-3 次,每次 30 分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眼部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动作,比如举重、快速跑、弯腰低头过猛等,这些动作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增加青光眼风险;同时,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因脱水影响泪液分泌。
四、定期检查与疾病管理:早发现、早干预
中老年人眼部老化常伴随眼部疾病的发生,如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视力下降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定期眼部检查和积极管理基础疾病,是预防眼部老化并发症的关键。
(一)定期做眼部 “全面体检”
中老年人应建立 “眼部健康档案”,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计划:
50-64 岁人群:无眼部不适症状,每 1-2 年进行一次全面眼部检查;若已出现老花眼、干涩等问题,每年检查一次。
65 岁以上人群:无论是否有症状,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若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每半年检查一次。
眼部检查项目要全面,除了常规的视力检测、验光(确定老花镜度数),还需包括:
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黄斑区域是否有病变,如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等;
眼压测量:排查青光眼(眼压过高是青光眼的重要特征);
晶状体检查:判断是否有白内障及混浊程度;
泪液分泌测试:评估泪液分泌量,判断是否有干眼症。
检查时要选择正规医院的眼科或专业眼科机构,不要在街边眼镜店简单验光后就配镜,以免遗漏潜在眼部疾病。如果检查发现问题,如早期白内障、轻度黄斑变性等,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二)积极管理基础疾病,减少眼部损伤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眼部老化加速、引发眼部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必须严格控制: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每天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血压长期升高会导致眼底血管硬化、破裂,引发眼底出血、黄斑水肿,因此除了控制血压,还要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保持在 4.4-7.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 10.0mmol/L。糖尿病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建议确诊糖尿病后,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若已出现视网膜病变,每 3-6 个月检查一次。
高血脂患者:要调整饮食(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必要时服用降脂药,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高血脂会导致眼部血管脂质沉积,影响血液供应,加速黄斑老化,需定期监测血脂,同时关注眼部不适症状。
此外,中老年人若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要注意眼部健康,这些疾病可能引发干眼症、葡萄膜炎等,需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定期检查眼睛,避免眼部并发症。
五、生活习惯调整:细节决定眼部健康
除了上述措施,中老年人还需调整生活习惯,从细节处保护眼睛,延缓老化:
(一)戒烟限酒,减少眼部伤害
吸烟会导致眼部血管收缩,减少视网膜、黄斑区域的血液供应,同时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眼表组织和视网膜细胞,加速白内障、黄斑病变的发生。中老年人应尽快戒烟,即使烟龄较长,戒烟后眼部血液循环也会逐渐改善,减少损伤。
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 克(约等于啤酒 750 毫升或白酒 25 毫升),女性不超过 15 克(约等于啤酒 450 毫升或红酒 150 毫升),避免长期酗酒。酒精会影响眼部代谢,导致泪液分泌减少,还可能升高眼压,增加青光眼风险。
(二)规律作息,让眼睛 “充分休息”
中老年人每天应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尽量在晚上 10 点前入睡,避免熬夜。睡眠时眼睛处于放松状态,能促进眼部细胞修复和代谢,减少疲劳积累。如果存在失眠问题,可通过睡前泡脚、听轻音乐、减少睡前看屏幕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避免因睡眠不足加重眼部干涩、疲劳。
(三)避免揉眼,保护眼表组织
中老年人眼表黏膜较脆弱,揉眼睛容易损伤角膜上皮,引发感染,还可能加重干眼症。如果眼睛有异物感或发痒,可先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拭外眼角,或用人工泪液冲洗,若异物无法取出,及时就医,不要用手揉眼。同时,定期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洁,减少眼部感染风险。
眼部老化是自然规律,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中老年人完全可以延缓老化速度,减少不适症状,降低眼部疾病风险。从日常防晒、营养补充,到定期检查、基础疾病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眼部健康。中老年人要重视眼睛发出的 “信号”,出现视力下降、干涩、视物变形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要拖延;同时,将眼部保护融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记住,保护眼睛永远不晚,只要坚持科学预防,就能让 “心灵的窗户” 在岁月中依然明亮,享受清晰的生活。